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73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传热板以及在堆叠方向上堆叠在第一传热板上的第二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第二传热板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凹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间隔开预定空隙。由此,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板式换热器中,两张相邻的传热板中的一个传热板的凸部的顶部和另一个传热板的对应的凹部的底部焊接在一起。由此,可以在两张相邻的传热板之间形成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由此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以及在堆叠方向上堆叠在第一传热板上的第二传热板,第二传热板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凹部,其中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间隔开预定空隙。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凸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凹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以及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互面对并且相互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相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向上突出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比,所述第二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向下凹陷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顶部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所述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顶部对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相同或不同。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上突出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下凹陷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和所述第二传热
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位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区的至少部分区域,和/或围绕进口端口的端口区的至少部分区域。
[00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传热板和多个所述第二传热板,多个所述第一传热板和多个所述第二传热板交替排列。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预定空隙是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的通道的最大高度的10%~50%。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预定空隙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
[00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传热板还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凹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三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堆叠在第三传热板上,第三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间隔开预定空隙。
[001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互面对并且相互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向下凹陷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
[001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与所述第三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相比,所述第三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向上突出相同、更小的或更大距离。
[001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底部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所述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底部对应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差相同或不同。
[002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下凹陷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002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上突出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002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和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位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区的至少部分区域,和/或围绕进口端口的端口区的至少部分区域。
[002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传热板和所述第三传热板是相同的传热板。
[002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传热板还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三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堆叠在第三传热板上,第三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
个非空隙形成凸部;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连接。
[002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传热板和所述第三传热板是相同的传热板。
[002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均为非空隙形成凹部;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均为非空隙形成凸部。
[002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具有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在堆叠方向上观看时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的顶部内并且所述凹入部分向下凹陷。
[00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凸部的顶部和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凹部的底部是平坦的。
[002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凹部的底部和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凸部的顶部是平坦的。
[003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以及在堆叠方向上堆叠在第一传热板上的第二传热板,第二传热板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凹部,其中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间隔开预定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凸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凹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以及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互面对并且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相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向上突出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比,所述第二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向下凹陷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顶部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所述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顶部对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相同或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上突出相同或不同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一排与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或至少另一排向下凹陷相同或不同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和所述第二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位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区的至少部分区域,和/或围绕进口端口的端口区的至少部分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传热板和多个所述第二传热板,多个所述第一传热板和多个所述第二传热板交替排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空隙是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之间形成的通道的最大高度的10%~5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空隙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传热板还包括: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凹部具有底部,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凹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三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堆叠在第三传热板上,第三传热板包括:向上突出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凸部具有顶部,并且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空隙形成凸部;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在堆叠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间隔开预定空隙。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凸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凹部还包括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以及所述第三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凸部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多个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互面对并且相互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传热板的非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相比,所述第一传热板的空隙形成凹部的底部向下凹陷相同、更小或更大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锋安志璇宫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