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868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平台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所述系统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需求平台,所述大数据平台包括大数据统筹归纳系统和大数据云端计算系统,所述AI平台内设有AI模型,涉及基于AI和大数据的建筑规划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大数据统筹收集本区域和其他类似区域的建筑、设施、管理、人员、道路的数据,同时设计AI模型,AI数据模型适配有可供人员提供数据需求的接口,在规划设计前人员先通过接口输入需求,然后大数据统筹收集各区域的数据,接着发送到AI模型进行计算,模型综合人员需求和大数据情况,统筹优化本区域内各个数据的适配区间,实现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区域的规划和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AI和大数据的建筑规划设计
,具体是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园区是指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和运用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园区内各种设施、建筑、人员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的园区。智慧园区的建设旨在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园区的应用范围较广,包括工业园区、商务园区、居住社区等等。例如,在工业园区中,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实时预警、智能物流等技术,提高园区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商务园区中,可以利用智能建筑、智慧停车、智能照明等技术,为园区内企业、工作人员和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居住社区中,可以通过智慧家居、智能化公共服务等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人性化的服务。智慧园区建设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0003]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当前信息
的前沿技术,对于改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大数据是指通过对传统数据的采集、记录、存储和处理等技术手段,获得海量、高速、多样化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情报、市场调研、金融、医疗、城市规划等领域。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从中学习并做出决策。AI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
[0004]AI与大数据的结合有助于优化分析和决策过程,创造更精确、更有力的模型。AI与大数据联合应用可使得各机构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准确、实时、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发展。因此,AI和大数据是当前企业和组织进行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工具,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
[0005]但现有技术在进行智慧园区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时,难以综合人员需求和大数据情况,统筹优化本区域内各个数据的适配区间、进行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平台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所述系统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需求平台,所述大数据平台包括大数据统筹归纳系统和大数据云端计算系统,所述AI平台内设有AI模型,所述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需求平台之间相互桥接;
[0008]所述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包括:
[0009]步骤S1:提交需求至所述需求平台并编辑AI模型;
[0010]步骤S2:所述需求平台将需求交互至AI平台和大数据平台、获取交互数据;
[0011]步骤S3:所述AI模型根据交互数据生成区域规划和设计方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1包括
[0013]步骤S11:人员登录需求平台,在需求平台中进行需求列举;
[0014]步骤S12:进行所述AI模型的编辑和设计,并将需求传递至AI模型内;
[0015]步骤S13:所述AI模型包括系统处理单元和深度学习单元,所述系统处理单元和深度学习单元配合进行需求的剖析、提取、优化和设计工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2包括
[0017]步骤S21:所述大数据平台采集并下载云端数据至平台数据库中;
[0018]步骤S22:所述AI平台与平台数据库桥接,识别提取数据后与需求匹配;
[0019]步骤S23:需求与数据匹配后所述AI平台获取匹配产生的交互数据。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3包括
[0021]步骤S31:所述AI模型接入AI平台中,将AI平台内部的交互数据需求接入AI模型中;
[0022]步骤S32:所述AI模型根据步骤S12和步骤S13中的编辑程序进行交互数据的分析;
[0023]步骤S33:所述AI模型根据交互数据统筹优化本区域内各数据的适配区间,并根据所述适配区间进行区域的规划和设计。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需求包括物资需求和管理需求,所述物资需求包括建筑、设施、道路和规划区域的需求,所述管理需求包括人员和物管需求。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13包括
[0026]步骤S131:所述系统处理单元进行大数据联网工作和需求剖析工作,所述AI模型通过系统处理单元与大数据平台联网并将大数据平台内部的数据下载,进行需求匹配且与需求深度融合;
[0027]步骤S132:所述深度学习单元内设有神经网络模型,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类似神经元且设有若干个分支,各所述分支之间互相交叉且可根据约束条件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所述学习领域分解并覆盖需求后进行需求的分析和学习。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22包括
[0029]步骤S221:所述AI平台内设有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模型处理模块,所述AI平台通过模型处理模块与需求平台桥接,所述AI平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大数据平台桥接,所述需求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均与数据存储模块桥接;
[0030]步骤S222:所述大数据平台内设有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预处理单元,所述数据预处理单元通过将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先筛选,减小AI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
[0031]步骤S223:所述AI平台重接收大数据平台处理的数据,进行数据的识别和提取并与需求匹配。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步骤S23包括
[0033]步骤S231:所述AI平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步骤S223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0034]步骤S232:所述AI平台通过模型处理模块将步骤S222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0035]步骤S233:综合并分析所述步骤S231和步骤S232中的数据,分析出交互数据。
[003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所述物资需求和管理需求是针对智慧园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需求。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8]通过大数据统筹收集本区域和其他类似区域的建筑、设施、管理、人员、道路的数据,同时设计AI模型,AI数据模型适配有可供人员提供数据需求的接口,在规划设计前人员先通过接口输入需求,然后大数据统筹收集各区域的数据,接着发送到AI模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平台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需求平台,所述大数据平台包括大数据统筹归纳系统和大数据云端计算系统,所述AI平台内设有AI模型,所述大数据平台、AI平台和需求平台之间相互桥接;所述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提交需求至所述需求平台并编辑AI模型;步骤S2:所述需求平台将需求交互至AI平台和大数据平台、获取交互数据;步骤S3:所述AI模型根据交互数据生成区域规划和设计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人员登录需求平台,在需求平台中进行需求列举;步骤S12:进行所述AI模型的编辑和设计,并将需求传递至AI模型内;步骤S13:所述AI模型包括系统处理单元和深度学习单元,所述系统处理单元和深度学习单元配合进行需求的剖析、提取、优化和设计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所述大数据平台采集并下载云端数据至平台数据库中;步骤S22:所述AI平台与平台数据库桥接,识别提取数据后与需求匹配;步骤S23:需求与数据匹配后所述AI平台获取匹配产生的交互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所述AI模型接入AI平台中,将AI平台内部的交互数据需求接入AI模型中;步骤S32:所述AI模型根据步骤S12和步骤S13中的编辑程序进行交互数据的分析;步骤S33:所述AI模型根据交互数据统筹优化本区域内各数据的适配区间,并根据所述适配区间进行区域的规划和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数字式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包括物资需求和管理需求,所述物资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毛俊毅周燚牟初夫田代恒米子豪王晗刘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