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11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包括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所述左模组件和右右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左模组件包括左底座和左模套,所述左模套设置在左底座上;所述右模组件包括右顶座和右模套,所述右模套设置在右顶座上,所述左模套与右模套相对,所述左模套内设置有左模具,所述右模套内设置有右模具,所述左模具与右模具相对;还包括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板、传动块、转动杆、固定在右模套上的传动杆和固定在左模套上的限位块,所述传动板设置在左底座和左模套之间,所述传动块固定在传动板的侧面,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模套上,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抵紧在传动块上和传动杆上。本申请具有便于卸料的优点。本申请具有便于卸料的优点。本申请具有便于卸料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的
,具体涉及模具的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塑料产品的一种常见制造方法,其过程是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注塑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一定形状的注塑件;汽车发动机中需要通入空气以与汽油混合并燃烧,空气通过气管接头进出发动机,气管接头为塑料件,其生产需要借助配套的注塑模具来实现;现有的汽车气管接头的注塑模具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因此制造步骤繁琐,卸料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模具的卸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包括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所述左模组件和右右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左模组件包括左底座和左模套,所述左模套设置在左底座上;
[0005]所述右模组件包括右顶座和右模套,所述右模套设置在右顶座上,所述左模套与右模套相对,所述左模套内设置有左模具,所述右模套内设置有右模具,所述左模具与右模具相对;
[0006]还包括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板、传动块、转动杆、固定在右模套上的传动杆和固定在左模套上的限位块,所述传动板设置在左底座和左模套之间,所述传动块固定在传动板的侧面,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模套上,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抵紧在传动块上和传动杆上。
[0007]优先地,所述卸料机构还包括恢复组件,所述恢复组件包括顶柱和弹簧,所述顶柱安装在传动板与右模套之间,且顶柱贯穿左模套,所述弹簧套设在顶柱的外圈。
[0008]优先地,所述左模具与右模具的两侧设置有固定产品用的模型结构,所述模型结构包括位于左模具一侧的第一模型组件和位于左模具另一侧的第二模型组件。
[0009]优先地,所述第一模型组件包括固定在左模套上的第一导向柱、固定在右模套上的第一导向板、第一滑块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向柱上,所述弹性件固定在左模具与第一滑块之间。
[0010]优先地,所述第一滑块上靠近左模套的一侧设置有模型头部。
[0011]优先地,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道。
[0012]优先地,所述第二模型组件包括固定在左模套上的第二导向柱、固定在右模套上的第二导向板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向柱上。
[0013]优先地,所述第二滑块上靠近左模套的一侧设置有模型尾部。
[0014]优先地,所述第二滑块内设置有第二冷却管道。
[0015]有益效果:当需要卸料时,通过动力源推动传动板向右模套一侧移动,传动板带动传动块向右模套一侧移动,传动块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的转动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的移动带动左模套和右模套同时偏移,进而实现快速卸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气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4为图3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3]图中:1、左底座;2、左模套;21、左模具;3、右顶座;30、进料口;4、右模套;41、右模具;411、进料管;412、流道;413、产品道;5、左冷却组件;51、左进水管;52、左冷却管;53、左出水管;6、右冷却组件;61、右进水管;62、右冷却管;63、右出水管;7、导向柱;8、卸料机构;81、传动组件;811、传动板;812、传动块;813、转动杆;814、传动杆;815、限位块;82、恢复组件;821、顶柱;822、弹簧;9、模型结构;91、第一模型组件;911、第一导向柱;912、第一导向板;913、第一滑块;9131、模型头部;9132、第一冷却管道;914、弹性件;92、第二模型组件;921、第二导向柱;922、第二导向板;923、第二滑块;9231、模型尾部;9232、第二冷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包括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相对设置,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柱7,导向柱7一端固定在左模组件内,导向柱7的另一端伸缩连接在右模组件内,导向柱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导向柱7均位于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的四角,左模组件包括左底座1和左模套2,左模套2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底座1上。右模组件包括右顶座3和右模套4,右模套4通过螺栓固定在右顶座3上,左模套2与右模套4相对,左模套2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左模具21,右模套4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右模具41,左模具21与右模具41相对。
[0026]还包括卸料机构8,卸料机构8包括传动组件81,传动组件81包括传动板811、传动块812、转动杆813、固定在右模套4上的传动杆814和固定在左模套2上的限位块815,左底座1和左模套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垫块,传动板811设置在左底座1和左模套2之间,传动块812通过螺栓固定在传动板811的侧面,转动杆8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模套2上,转动杆813的另一端分别抵紧在传动块812上和传动杆814上。当需要卸料时,通过动力源推动传动板811向右模套4一侧移动,传动板811带动传动块812向右模套4一侧移动,传动块812带动转
动杆813转动,转动杆813的转动带动传动杆814移动,传动杆814的移动带动左模套2和右模套4同时偏移,进而实现快速卸料。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卸料机构8还包括恢复组件82,恢复组件82包括顶柱821和弹簧822,顶柱821通过螺栓固定在传动板811的表面,且顶柱821贯穿左模套2,弹簧822套设在顶柱821的外圈。
[0028]具体的,顶柱82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顶柱821分布在左模套2的四角。顶柱821的一端抵紧在右模套4上。当传动板811向右模套4一侧移动时,传动板811带动顶柱821向右模套4一侧移动,顶柱821推动左模套2与右模套4分离。
[0029]本实施例中,当左模套2与右模套4分离时,气管接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完成气管接头的下料。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模具21与右模具4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产品用的模型结构9,模型结构9包括位于左模具21一侧的第一模型组件91和位于左模具21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组件和右模组件,所述左模组件和右右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左模组件包括左底座(1)和左模套(2),所述左模套(2)设置在左底座(1)上;所述右模组件包括右顶座(3)和右模套(4),所述右模套(4)设置在右顶座(3)上,所述左模套(2)与右模套(4)相对,所述左模套(2)内设置有左模具(21),所述右模套(4)内设置有右模具(41),所述左模具(21)与右模具(41)相对;还包括卸料机构(8),所述卸料机构(8)包括传动组件(81),所述传动组件(81)包括传动板(811)、传动块(812)、转动杆(813)、固定在右模套(4)上的传动杆(814)和固定在左模套(2)上的限位块(815),所述传动板(811)设置在左底座(1)和左模套(2)之间,所述传动块(812)固定在传动板(811)的侧面,所述转动杆(8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左模套(2)上,所述转动杆(813)的另一端分别抵紧在传动块(812)上和传动杆(81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8)还包括恢复组件(82),所述恢复组件(82)包括顶柱(821)和弹簧(822),所述顶柱(821)安装在传动板(811)与右模套(4)之间,且顶柱(821)贯穿左模套(2),所述弹簧(822)套设在顶柱(821)的外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湘华彭学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雪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