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07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包括机身和机头,机身内设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子组件和间隙外套于转子组件的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前端面上凸设有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转轴的前端同轴安装有位于转子组件前方的第一风叶和位于第一风叶前方的第二风叶,第一风叶的后端设有环形挡尘部,该环形挡尘部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之间且与二者间隙配合,第一风叶的直径小于定子组件的直径,第二风叶的直径大于定子组件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金属粉尘等异物被吸入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缝隙而引起摩擦造成电机故障,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


[0001]本技术涉及角磨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

技术介绍

[0002]纵所周知,角磨机是用于切削和打磨的一种磨具,其在使用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等异物(例如铁屑、铁粉等)易被电机转子的磁钢吸入,而后吸附在电机转子上,不断累积,易造成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缝隙被填满,导致金属粉末与电机转子和定子产生接触摩擦,造成卡死或磨损,同时,摩擦也会快速产生热量,导致电机烧坏。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也有在电机转轴的前端设置单风叶防尘结构来阻止金属粉尘等异物进入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缝隙的结构设计,但效果并不佳,因而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金属粉尘等异物被吸入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缝隙且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的双风叶无刷角磨机。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包括机身和机头,所述机身内设有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子组件和间隙外套于转子组件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前端面上凸设有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位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外侧的第二环形挡尘凸台,所述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均与定子组件同轴心设置,所述转轴的前端同轴安装有位于转子组件前方的第一风叶和位于第一风叶前方的第二风叶,所述第一风叶的后端设有环形挡尘部,该环形挡尘部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之间且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风叶的直径小于定子组件的直径,所述第二风叶的直径大于定子组件的直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挡尘凸台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的轴向长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叶为轴流风叶,所述第二风叶为离心风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叶包括同心设置的内毂和外毂以及连接在内毂与外毂之间且呈环阵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叶片,所述内毂固定外套于转轴,所述外毂的后端形成有所述环形挡尘部。
[0010]进一步的,每个第一叶片均具有自后而前朝转轴正转方向倾斜的导流斜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叶包括固定外套于转轴的中心毂、环绕中心毂的外周面中部设置的辐板和自中心毂的外周面后部向外辐射且与辐板后端面相连的若干个第二叶片,所述机身内对应于第二风叶的位置固定有一间隙外罩于第二风叶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中心开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以及连通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的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叶距离第一风叶的距离大于第一风叶距离转子组件的距离。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以及盖设在定子主体前端的定子前端盖和盖设在定子主体后端的定子后端盖,所述定子前端盖的中心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定子前端盖的前端面上凸设有所述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包括前壳和与前壳后端配合连接的尾壳,所述前壳的后端壁上贯穿设有中心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孔为阶梯孔,其包括定子组件定位孔和位于定子组件定位孔后方且直径小于定子组件定位孔的转轴定位孔,所述转轴的后端穿入转轴定位孔内并通过轴承与转轴定位孔的内壁定位连接,所述定子后端盖的中心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定子后端盖的后端面上凸设有与第二中心通孔同轴心设置的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伸入定子组件定位孔内与之定位连接,并且,所述中心定位孔的后端开口由一金属防尘盖封盖。
[0015]进一步的,所述尾壳内部与前壳内部连通,且尾壳内部设有与前壳内无刷电机电性连接的电控组件,尾壳的壳壁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机头包括机头壳体和设置在机体壳体内且与转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的输出轴,所述机头壳体与前壳的前端配合连接,且机头壳体内部与前壳内部连通,机头壳体的壳壁上设有出风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一方面双风叶设计使得无刷角磨机在工作时自尾端散热口进入机身的金属粉尘等异物,首先会在第一风叶的作用下吹向无刷电机前方,而不会被转子组件中的磁钢反吸进入无刷电机内部,同时到达无刷电机前方的金属粉尘等异物又会在第二风叶的作用下吹入机头壳体并经机头壳体上的出风孔向外吹出,另一方面第一风叶上的环形挡尘部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之间所形成的交叉式挡尘结构,也为金属粉尘等异物进入电机内部制造了更大的难度。为此,本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等异物进入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的缝隙而造成电机故障。
[0018]同时,本技术的双风叶及无刷电机尾部散热结构设计,还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可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有效吹出或散发至壳体外,防止电机因过热损坏,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无刷电机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无刷电机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风叶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风叶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风叶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中第二风叶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包括机身1和机头2,机身1内设有无刷电机3,无刷电机3包括转轴31、设置在转轴31上的转子组件32和间隙外套于转子组件32的定子组件33,定子组件33的前端面上凸设有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位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外侧的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均与定子组件33同轴心设置,转轴31的前端同轴安装有位于转子组件32前方的第一风叶4和位于第一风叶4前方的第二风叶5,第一风叶4的后端设有环形挡尘部421,该环形挡尘部421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之间且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间隙配合,第一风叶4的直径小于定子组件33的直径,第二风叶5的直径大于定子组件33的直径。
[0030]上述结构中,环形挡尘部421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之间所形成的交叉式挡尘结构,可以为金属粉尘等异物进入电机内部制造难度,进而间接提高防尘效果,同时,环形挡尘部421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331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332间隙配合,从而不会影响第一风叶4的正常转动。
[0031]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包括机身和机头,所述机身内设有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子组件和间隙外套于转子组件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前端面上凸设有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位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外侧的第二环形挡尘凸台,所述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均与定子组件同轴心设置,所述转轴的前端同轴安装有位于转子组件前方的第一风叶和位于第一风叶前方的第二风叶,所述第一风叶的后端设有环形挡尘部,该环形挡尘部伸入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之间且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和第二环形挡尘凸台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风叶的直径小于定子组件的直径,所述第二风叶的直径大于定子组件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挡尘凸台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环形挡尘凸台的轴向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叶为轴流风叶,所述第二风叶为离心风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叶包括同心设置的内毂和外毂以及连接在内毂与外毂之间且呈环阵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叶片,所述内毂固定外套于转轴,所述外毂的后端形成有所述环形挡尘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叶片均具有自后而前朝转轴正转方向倾斜的导流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叶无刷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叶包括固定外套于转轴的中心毂、环绕中心毂的外周面中部设置的辐板和自中心毂的外周面后部向外辐射且与辐板后端面相连的若干个第二叶片,所述机身内对应于第二风叶的位置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明有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万易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