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钢板
‑
钢筋混凝土背板的复合防护结构整体厚度的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遮弹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钢板
‑
钢筋混凝土背板的复合防护结构整体厚度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等防护材料的发展,强度更高、防护性能更好的材料开始应用于防护工程。而对于已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遮弹结构的传统防护工程,改造的经济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原有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新型高强材料,既可以提升遮弹结构的整体抗侵彻性能,又能有效利用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护能力,节省工程成本。
[0003]然而,在目前高强钢
‑
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抗侵彻性能的现有技术中,大多考虑混凝土为半无限厚情况,利用试验中混凝土侵彻深度对弹道性能和防护效果进行评估,而实际工程中的遮弹结构均为有限厚度,对于有限厚复合遮弹结构的穿甲性能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相关厚度极限预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强钢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钢板
‑
钢筋混凝土背板的复合防护结构整体厚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弹体参数和复合防护结构参数步骤;计算钢筋混凝土背板厚度极限H*步骤,所述H*通过如式(1)的钢筋混凝土背板厚度极限控制方程求解计算得出:式(1)中,H*为钢筋混凝土背板厚度极限;A
c
,B
c
,C
c
为参数;由H*设计所述复合防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背板厚度和所述复合防护结构的整体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式(1)中的各参数A
c
,B
c
,C
c
按式(2)计算:式(2)中,α为锥形塞块顶角,m为弹体质量,f
c
为钢筋混凝土强度,f
s
为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强度,ρ
s
为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配筋率,ρ
t
为高强钢板的密度,d为弹体横截面直径,V
i
为弹体着靶速度,K为冲击系数,h为高强钢板厚度,优选地,h为所述高强钢板厚度极限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高强钢板厚度极限h*步骤,并由h*设计所述高强钢板厚度和所述复合防护结构的整体厚度;所述h*为附着在半无限厚钢筋混凝土背板上的高强钢板的厚度极限,所述h*由式(3)的参数方程计算:
式(3)中,h*为附着在半无限厚钢筋混凝土背板上的高强钢板的厚度极限,A0、B0、C0为求解半无限厚钢筋混凝土背板下高强钢厚度极限控制方程得出的参数;F按式(4)计算:F=KV
i
mπd2式(4)式(4)中,K为冲击系数,V
i
为弹体着靶速度,m为弹体质量,d为弹体横截面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式(3)中的参数A0、B0、C0按式(5)计算:A0=π2d3ρ
t
τ
s
式(5)B0=4mπdτ
s
C0=2m2V
i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述涛,朱擎,陈叶青,马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