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48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将发热的电池的热能高效地向外部散热而实现高安全性。电池组具备:将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2)的固定位置而成的电池的芯块(10);以及收纳芯块(10)的外壳。外壳具备:两端开口散热壳体(4);以及将散热壳体(4)的两端开口部封闭的封闭部。散热壳体(4)具备:筒部(6),将芯块(10)配置于内侧,将金属成型为筒状而成;以及多列吸热翅片(7),与筒部(6)的内侧表面热耦合,并且从筒部(6)向内部突出,此外以在筒部(6)的轴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含有金属。含有金属。含有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使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的固定位置而成的电池的芯块收纳于外壳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要求大输出的用途例如电动自行车、辅助自行车等的电池组将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和并联连接并收纳于外壳。该电池组能够增加串联连接电池的数量而提高输出电压(V),此外,能够增加并联连接的数量而增大电池容量(Ah)。
[0003]作为该用途的电池组,开发了将多个圆筒形电池利用电池保持架配置在固定位置并将其收纳于外壳的电池组。(参照专利文献1)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216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图13示出专利文献1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该电池组将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92的固定位置而做出芯块90,将芯块90插入于外壳93。外壳93隔着衬垫97利用封闭部95将筒状的散热壳体94的两端面封闭,在内部收纳芯块90。散热壳体94是两端开口的筒状,为了在开口部固定封闭部95而封闭,如图14的放大剖视图所示,设有向内表面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列固定肋94a。这些固定肋94a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螺纹孔94c,在此拧入贯通封闭部95的止动螺钉96,在散热壳体94的两端固定封闭部95。
[0009]当在电池单体中产生内部短路时,产生正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反应、电解液的分解/气化,它们伴随发热,因此通过热而加速地促进反应。若反应进一步进行,则由于气体产生而内压异常上升,设置于电池单体的排出阀打开,气化的电解液、成为高温的电池内置物在短时间内猛烈地喷出。将该通过热而反应被加速促进从而最终喷出表现为“热失控”。喷出物通过包含极高温的细小的碎片状的电池内置物、气化的电解液成分的、伴有火焰的高温且高速的粉体混合流体,喷出到电池组的内部,诱发其他电池单体的热失控。其结果,从一个电池单体向其他电池单体连锁地产生热失控,成为引起将电池组整体延烧的大的热障碍的原因。此外,在喷出物被充分冷却的安全状态下,在未被排出到电池组外的情况下,在电池组连接设备中也成为引起较大的热故障的原因。
[0010]以上的电池组在这一点上,即使使用散热性优异的金属作为外壳,也无法有效地冷却来自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喷出物,其结果是,无法有效地抑制其他的电池单体的热失控,以及在喷出物被充分地冷却的安全的状态下无法向电池组外排出喷出物。
[0011]本专利技术是以消除以往的以上那样的弊端为目的而开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通过有效地对电池组内部的发热、特别是来自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喷出物进
行冷却,从而防止电池组整体的延烧、对连接设备等的热损伤这样的较大的热故障,实现高安全性。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具备:将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的固定位置而成的电池的芯块;以及收纳芯块的外壳。外壳具备:两端开口散热壳体;以及将散热壳体的两端开口部封闭的封闭部。散热壳体具备:筒部,在内侧配置芯块配置,并且将金属成型为筒状而成;以及多列吸热翅片,与筒部的内侧表面热耦合,并且从筒部向内部突出,此外以在筒部的轴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含有金属。
[0014]‑
专利技术效果

[0015]以上的电池组将电池组内部的发热高效地向外部散热而实现高安全性。特别是,能够将来自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喷出物的热能高效地向外部散热,抑制其他电池单体的热失控,并且能够将该喷出物以充分地冷却的安全状态向电池组外排出,防止电池组整体的延烧、对连接设备等的热损伤,实现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横端面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横端面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横端面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横端面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横端面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概略端面图。
[0028]图13是以往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池组的散热壳体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具备:电池的芯块,将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的固定位置而成;以及外壳,收纳芯块,外壳具备:散热壳体,两端开口;以及封闭部,将散热壳体的两端开口部封闭。散热壳体具备:筒部,在内侧配置芯块,并且将金属成型为筒状而成;以及多列吸热翅片,与筒部的内侧表面热耦合,并且从筒部向内部突出,另外并且以在筒部的轴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含有金属。
[0031]以上的电池组能够将来自电池单体的喷出物的热能高效地向外部散热来抑制其他电池单体的热失控,并且将该喷出物以充分地冷却的安全状态向外部排出而实现高安全性。其原因在于,以上的电池组由两端开口的散热壳体和封闭该散热壳体的两端开口部的
封闭部构成外壳,进而,散热壳体由内置有芯块的金属制的筒部、和与筒部的内侧表面热耦合且从筒部向内部突出进而以沿筒部的轴向延伸的姿势配置的金属制的多列吸热翅片构成,因此与筒部的内表面热耦合而朝向内部突出的多列吸热翅片以较大的面积高效地吸热从电池单体喷出的喷出物的热能,向吸热了热能的吸热翅片所热耦合的筒部传导热能,进而,被传导热能的筒部以较大的面积向外部高效地散热。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散热壳体利用金属将筒部和吸热翅片成型为一体构造而成。
[0033]以上的电池组具有将电池组内部的发热更高效地向外部散热而实现高安全性的优点。这是因为以上的电池组将吸热翅片和筒部利用金属成型为一体构造,因此高效地从吸热翅片向筒部传热。此外,还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多列吸热翅片与筒部一体地成型,能够提高散热壳体整体的刚性,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收纳于内侧的芯块。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将吸热翅片与封闭部连结,将封闭部与筒部连结,吸热翅片经由封闭部配置于筒部的内表面的热耦合位置。
[0035]以上的电池组使筒部和吸热翅片为不同构件,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组,具备:电池的芯块,将多个电池单体配置于电池保持架的固定位置而成;以及外壳,收纳所述芯块,所述外壳具备:散热壳体,将两端开口;以及封闭部,将所述散热壳体的两端开口部封闭,所述散热壳体具备:筒部,在内侧配置所述芯块,并且将金属成型为筒状而成;以及多列吸热翅片,与所述筒部的内侧表面热耦合,并且从所述筒部向内部突出,此外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含有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壳体利用金属将所述筒部和所述吸热翅片成型为一体构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吸热翅片与所述封闭部连结,所述封闭部与所述筒部连结,所述吸热翅片经由所述封闭部配置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的热耦合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筒部、所述吸热翅片和所述封闭部是不同的构件,多列所述吸热翅片相互连结而形成翅片单元,将所述翅片单元插入所述筒部内,并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连结成热耦合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吸热翅片具有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接触成热耦合状态的接触凸部,配置于所述筒部内的所述吸热翅片经由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连结成热耦合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壳体在所述筒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吸热翅片之间形成有使来自所述电池单体的喷出物流入的管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散热壳体在横截面形状中在所述筒部的内侧的对置位置设置所述管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