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736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养殖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外循环管路相连,外循环管路上配置有废水处理组件;养殖池内配置投药组件,包括连通的投药基体和溶解管体;溶解管体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溶解管体的中上段设有出水口;溶解管体的外侧同轴套设有排水筒,出水口位于排水筒的内部,排水筒的底部与溶解管体的底部相连,排水筒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投药基体的底部还设有浮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水蟹养殖装置,能够实现精准给药、改善养殖用水水质,大幅提高海水蟹养殖存活率。提高海水蟹养殖存活率。提高海水蟹养殖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水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主要包括青蟹和梭子蟹两个品种,全国总养殖面积达60多万亩。近年来,海水蟹类的养殖病害频发,给该产业的带来了严峻挑战。调控水质和精准用药是预防和控制海水蟹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0003]公开号为 WO2017133842A1 的 PCT 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水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水产养殖循环系统,至少一部分循环水通过至少一个旁路,并在旁路中通过至少一次超滤和/或微滤制备,其中,分流的流量需根据循环水参数的水质的一个或多个特性来调控。采用该方法能够进行能量优化操作,同时改善水质。
[0004]公告号为 US09756838B2 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循环型养殖方法和循环型养殖装置。该装置具有饲养水生生物的循环型养殖槽、和将由该养殖槽抽出的养殖水通过臭氧或次氯酸进行处理后送回至所述养殖槽的处理部,该处理部具有:控制单元,其设定氨的分解速度和分解处理后的目标氨残留量,并计算处理养殖水中的氨量所需的处理时间;和分解处理单元,其用于将养殖水通过臭氧或次氯酸进行处理从而分解处理养殖水中的氨。采用该专利技术方法以及该养殖装置可以防止有毒的氧化剂、溴酸的产生,同时切实地将对鱼贝类而言有害的氨进行除去处理,根据因投喂后、夜间等状况、时间的变化而增减的来自鱼贝类的氨排出量,实施适当的氨除去处理,从而可以切实地防止氨在养殖水中蓄积,进而达到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效果。
[0005]可见,现有的水产养殖装置有些没有配置投药装置,有些配置的投药装置对生活习性为底栖的海水蟹的养殖过程中给药不够精准,容易导致药物残留、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能够实现精准给药、改善养殖用水水质,大幅提高海水蟹存活率。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养殖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外循环管路相连;外循环管路上配置有废水处理组件,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养殖池内还配置有投药组件,投药组件包括漏斗型的投药基体和圆筒状的溶解管体;溶解管体的顶部与投药基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溶解管体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溶解管体的中上段设有出水口;溶解管体的外侧同轴套设有排水筒,并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出水口位于排水筒的内部,排水筒的底部与溶解管体的底部相连,排水筒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投药基体的底部还设有浮体,浮体连接有机动螺旋桨;
投药组件还配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鼓风管,第一鼓风管套设在溶解管体的内部,并且第一鼓风管的排气端位于溶解管体的中下段。第一鼓风管与鼓风机配合,能够向溶解管体内输送气流。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溶解管体与投药基体一体成型,呈长颈漏斗状。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殖水体通过外循环管路实现水质改善,通过废水处理组件可去除水体中的可能存在的饲料残渣、海水蟹排泄物以及其他杂质,并除去水体中可能含有的氨氮、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再经过充氧处理可保持养殖条件处于最优状态,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从而防止病害发生、提高海水蟹的存活率。
[0010]利用投药组件的设置可在养殖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向养殖池内投放不同的药物,以防止病害发生,或者投入无机盐,以维持养殖水体的盐度。对于底栖类的海水蟹,采用投药组件进行药物投放,可实现精准给药。水体从溶解管体底部的开口端进入,药物通过投药基体进入溶解管体内,并与养殖水体混合、溶解,再经过出水口进入排水筒内部,经由排水孔扩散到养殖池内。第一鼓风管的配合,使得药物在沿溶解管体向下沉降的过程中与上升的气流接触,进而加速药物的分散,尤其是对于结块的药物,上升的气流能够将其打散,使其与水充分混合,加速药物的溶解,进而提高药物利用率,保证药效。第一鼓风管内输出的气流可在溶解管体的内部形成扰动,提高水体能量,有助于水体旋流,进一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率,可有助于加速水体经由出水口进入排水筒内,进而排放到养殖池内。
[0011]此外,第一鼓风管输出的气流,可引起水体的扰动,进而促使溶解管体带动投药基体产生一定幅度的振动,有助于药物沿投药基体的内壁向下滑落,减少药物残留,节约成本。
[0012]设置第一鼓风管可在气流在与水体接触的过程中,提高气体溶解于水的速率,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有助于改善水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
[0013]由于投药基体为漏斗型,溶解管体连接在投药基体底部延伸段的下方,从而溶解后的药物可经由排水筒上的排水孔直接排放到养殖池的底部,对于底栖类的海水蟹可实现精准给药。而投药基体上配置的浮体与机动螺旋桨能够实现投药组件在养殖池内巡回运作。多个投药组件配合使用,并规划好各个投药组件的路径,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整个养殖池的药物投放。
[0014]药物与水体混合溶解后通过排水筒排放,并扩散到养殖池内;在投药基体巡回移动的过程中药物逐渐扩散到养殖池内的不同区域,进而实现药物与养殖池内水体充分混合。整个过程中没有高速水流的射流冲击,引起的水体扰动较弱,可降低对养殖池底部栖息的海水蟹的影响。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投药基体的底部延伸段配置有筛料板,筛料板上配置有筛孔;筛料板配置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与投药基体的侧壁相连,投药基体底部延伸段的内壁配置有卡槽,筛料板的边缘与卡槽活动配合。
[0016]由此,所投放的药物,尤其是粉末状固体药物在进入溶解管体之间,可先经由筛料板进行筛料,颗粒细小的粉末可直接通过筛孔进入溶解管体,扩大药物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速溶解。而颗粒较大或者结块的药物,会被筛孔拦截。又因为筛料板通过一个径向的固定杆与投药基体活动连接,投药基体底部延伸段内壁上设置的环状卡槽的宽度大筛料板的厚度,导致药物接触筛料板后,筛料板会在一定空间内翻动,从而使大颗粒的或者结块
的药物在筛料板的上表面来回滚动,有助于药物进一步粉碎,粒径减小后再通过筛孔进入溶解管体。筛料板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即在卡槽内)翻动,不仅有助于其上的药物抖落,也会导致投药基体的振动,进而可防止药物粘附在投药基体的内壁上,减少药物残留。
[0017]对于一些难以粉碎的大颗粒药物,可在筛料板的边缘设置若干直径较大的筛孔,以防止药物因粒径过大而残留在筛料板上。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养殖池的底部为漏斗型结构,并且养殖池的底部配置有除垢组件,除垢组件包括螺旋状的滑轨、刮板和射流喷头;滑轨贴合养殖池的底面设置,刮板与射流喷头通过滑块与滑轨活动连接,刮板的一个边缘与养殖池的底部面接触,射流喷头朝向养殖池的底面设置。
[0019]由此,通过除垢组件可对养殖池的底部进行清洁,可有效防止残饵、蟹类排泄物等粘附在养殖池底部,有助于提高养殖用水的洁净度,防止微生物滋生。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池(10),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与外循环管路(12)相连;所述外循环管路(12)上配置有废水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0)内配置有投药组件(40),所述投药组件(40)包括投药基体(41)和溶解管体(42);所述溶解管体(42)的顶部与所述投药基体(41)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溶解管体(42)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溶解管体(42)的中上段设有出水口(43);所述溶解管体(42)的外侧套设有排水筒(44),并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出水口(43)位于所述排水筒(44)的内部,所述排水筒(44)的底部与所述溶解管体(42)的底部相连,所述排水筒(44)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45);所述投药基体(41)的底部还设有浮体(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药基体(41)的底部延伸段配置有筛料板(54),所述筛料板(54)上配置有筛孔(55);所述筛料板(54)配置有一个径向延伸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所述投药基体(41)的侧壁相连,所述投药基体(41)底部延伸段的内壁配置有卡槽(56),所述筛料板(54)的边缘与所述卡槽(56)活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为漏斗型结构,并且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配置有除垢组件(80),所述除垢组件(80)包括螺旋状的滑轨(81)、刮板(82)和射流喷头(83);所述滑轨(81)贴合所述养殖池(10)的底面设置,所述刮板(82)与所述射流喷头(83)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81)活动连接,所述刮板(82)的一个边缘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接触,所述射流喷头(83)朝向所述养殖池(10)的底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海水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一级清洁单元(20)和二级清洁单元(31),所述一级清洁单元(20)包括沉淀池(21),所述沉淀池(21)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11)相连通,所述沉淀池(21)的出水端与所述养殖池(10)流体连接;所述沉淀池(21)的内部设有分隔板体(22),所述分隔板体(22)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21)的底部相连,所述分隔板体(22)的上方设有滤网(23),所述分隔板体(22)与所述滤网(23)将所述沉淀池(2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一过滤腔(24)与第二过滤腔(25),所述第一过滤腔(24)与所述沉淀池(2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腔(25)与所述沉淀池(2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2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排污管(26);所述二级清洁单元(31)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滤机(32)、蛋白质分离机(33)、生化过滤器(34);所述微滤机(32)设有第二排污管(35),所述生化过滤器(34)与曝气器相配合;所述微滤机(32)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11)相连通,所述生化过滤器(34)的排水端与所述养殖池(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杰许文军朱文斌张东旭薛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