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21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属于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技术领域。该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耗能梁段和钢梁,所述钢柱的一侧设有悬臂梁段,所述耗能梁段的一端嵌入悬臂梁段,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悬臂梁段连接,所述耗能梁段上远离悬臂梁段的一端嵌入所述钢梁,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钢梁连接。由于采用耗能梁段一端嵌入悬臂梁段并与其连接,另一端嵌入钢梁并与其连接的安装方式,所以悬臂梁段对耗能梁段、耗能梁段对钢梁具有定位作用,有助于使它们上的孔位快速对正,以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现场施工效率。以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现场施工效率。以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现场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属于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在结构工程领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和韧性好及综合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结构的震害主要有柱脚基础的破坏、梁柱节点连接的破坏、其他连接部位的破坏、大截面构件脆性断裂、采用薄壁截面构件建筑残余变形大、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等几种形式。传统钢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连接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焊接刚性连接,由于连接的梁翼缘焊缝应力峰值在焊缝的起、灭弧处,更易引起连接在焊缝处的断裂和撕裂,导致连接的塑性转动能力较差,传统钢框架节点梁柱连接焊缝易于破坏,不易实现震后修复。
[0003]公开号为CN1155385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牛腿、钢梁、腹板连接板、下翼缘连接板和软钢阻尼器;牛腿的一端安装在钢柱上,牛腿另一端的牛腿上翼缘与钢梁一端的钢梁上翼缘对接固定;牛腿另一端的牛腿腹板通过腹板连接板与钢梁一端的钢梁腹板可滑移式连接,牛腿另一端的牛腿下翼缘通过下翼缘连接板与钢梁一端的钢梁下翼缘可滑移式连接;牛腿下翼缘的长度小于牛腿腹板的长度,钢梁下翼缘的长度小于钢梁腹板的长度,使牛腿与钢梁对接时,软钢阻尼器能设置在牛腿下翼缘与钢梁下翼缘之间,且软钢阻尼器与下翼缘连接板可滑移式连接。在静力工况或小震作用时,利用板间摩擦力完全承担和传递下翼缘的内力,不发生滑移,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刚度,保证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刚性连接特性,确保钢框架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将梁柱节点的塑性变形集中在软钢阻尼器上,确保在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的梁不发生损伤,阻尼器芯材的两端通过阻尼器连接头的楔形插条与牛腿下翼缘和钢梁下翼缘的楔形插槽匹配插接,拆装方便,易于震后修复。
[0004]但是,该梁柱连接节点中用于连接牛腿和钢梁的板件较多,包括两块腹板连接板、四块第一下翼缘连接板、一块软钢阻尼器和两块隔板,相应地也会增加螺栓连接处的孔位对正工作量,进一步导致梁柱连接节点现场施工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耗能梁段和钢梁,所述钢柱的一侧设有悬臂梁段,所述耗能梁段的一端嵌入悬臂梁段,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悬臂梁段连接,所述耗能梁段上远离悬臂梁段的一端嵌入所述钢梁,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钢梁连接。
[0008]所述钢柱采用H型钢制成,且钢柱内在与悬臂梁段等高的位置设有柱加强板。
[0009]所述悬臂梁段采用H型钢制成,悬臂梁段上远离钢柱的一端开设有与腹板等宽的槽口A,且槽口A的底部在腹板的两侧均设有悬臂梁端板。
[0010]所述耗能梁段的强度低于悬臂梁段和钢梁的强度。
[0011]所述耗能梁段的材质为Q235或Q190,悬臂梁段和钢梁的材质为Q355或Q420。
[0012]所述耗能梁段采用H型钢制成,且耗能梁段的两端均在腹板的两侧设有耗能梁端板。
[0013]所述钢梁采用H型钢制成,钢梁上靠近耗能梁段的一端开设有与腹板等宽的槽口B,且槽口B的底部在腹板的两侧均设有钢梁端板。
[0014]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和套装在螺栓上的弹垫、平垫和螺母。
[0015]所述悬臂梁段和耗能梁段上、钢梁和耗能梁段上对应设有多个通孔。
[0016]所述悬臂梁段和钢梁上的通孔比螺栓直径大3~4mm,耗能梁段上的通孔比螺栓直径大1~2mm。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耗能梁段一端嵌入悬臂梁段并与其连接,另一端嵌入钢梁并与其连接的安装方式,所以悬臂梁段对耗能梁段、耗能梁段对钢梁具有定位作用,有助于使它们上的孔位快速对正,以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现场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悬臂梁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耗能梁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钢柱,2

悬臂梁段,3

耗能梁段,4

钢梁,5

柱加强板,6

悬臂梁端板,7

耗能梁端板,8

钢梁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1、耗能梁段3和钢梁4,所述钢柱1的一侧焊接有悬臂梁段2,所述耗能梁段3的一端嵌入悬臂梁段2,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悬臂梁段2连接,所述耗能梁段3上远离悬臂梁段2的一端嵌入所述钢梁4,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钢梁4连接。由于采用耗能梁段3一端嵌入悬臂梁段2并与其连接,另一端嵌入钢梁4并与其连接的安装方式,所以悬臂梁段2对耗能梁段3、耗能梁段3对钢梁4具有定位作用,有助于使它们上的孔位快速对正,以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现场施工效率。
[0026]所述钢柱1采用H型钢制成,且钢柱1内在与悬臂梁段2等高的位置焊接有柱加强板5。
[0027]所述悬臂梁段2采用H型钢制成,悬臂梁段2上远离钢柱1的一端开设有与腹板等宽的槽口A,且槽口A的底部在腹板的两侧均焊接有悬臂梁端板6。
[0028]所述耗能梁段3的强度低于悬臂梁段2和钢梁4的强度。使耗能梁段3能更早地进入塑性工作状态进行耗能,在耗能的同时将损伤外移至耗能梁段3,保证梁柱连接节点在震后更换耗能梁段3即可继续正常使用。
[0029]所述耗能梁段3的材质为Q235或Q190,悬臂梁段2和钢梁4的材质为Q355或Q420。
[0030]所述耗能梁段3采用H型钢制成,且耗能梁段3的两端均在腹板的两侧焊接有耗能梁端板7。
[0031]所述钢梁4采用H型钢制成,钢梁4上靠近耗能梁段3的一端开设有与腹板等宽的槽口B,且槽口B的底部在腹板的两侧均焊接有钢梁端板8。
[003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和套装在螺栓上的弹垫、平垫和螺母。在使用时,螺栓为高强螺栓。
[0033]所述悬臂梁段2和耗能梁段3上、钢梁4和耗能梁段3上对应加工有多个通孔。
[0034]所述悬臂梁段2和钢梁4上的通孔比螺栓直径大3~4mm,耗能梁段3上的通孔比螺栓直径大1~2mm。耗能梁段3上的通孔直径比悬臂梁段2和钢梁4上的通孔直径更小,在中震、大震作用中高强螺栓的承压连接受力阶段,扩孔效应也将集中分布于耗能梁段3上的螺栓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耗能梁段(3)和钢梁(4),所述钢柱(1)的一侧设有悬臂梁段(2),所述耗能梁段(3)的一端嵌入悬臂梁段(2),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悬臂梁段(2)连接,所述耗能梁段(3)上远离悬臂梁段(2)的一端嵌入所述钢梁(4),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钢梁(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采用H型钢制成,且钢柱(1)内在与悬臂梁段(2)等高的位置设有柱加强板(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段(2)采用H型钢制成,悬臂梁段(2)上远离钢柱(1)的一端开设有与腹板等宽的槽口A,且槽口A的底部在腹板的两侧均设有悬臂梁端板(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梁段(3)的强度低于悬臂梁段(2)和钢梁(4)的强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耗能梁段的震后可修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梁段(3)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仕源张小明陈辉庞军马骏王澈泉刘益帆彭鹏张学银石碧香鲁长琴杨婷黄德云王广金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