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04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环节:步骤一:污水转运到一次接收池中,进行初步的油、水、泥的分离,分离后污水送至二次接收池;步骤二:进一步进行油、水、泥的分离,进一步分离后的污水流入除油沉淀池;步骤三: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流入加药搅拌池;步骤四:对污水进行PH调节以及对悬浮物进行絮凝,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絮凝沉淀池;步骤五:进一步进行沉降分离,沉降分离后的污水被潜水排污泵送至污水深度处理单元;步骤六:通过进行PH调节、絮凝反应、沉淀和高效微纳米气浮,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处理完的污水流转出污水深度处理单元;步骤七:通过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净化。通过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净化。通过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污水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油田污水主要由油田采出水、钻井液、压裂液、洗井液及其他类型的含油污水构成。油田采出水是伴随采油作业采出的含水原油经脱水后分离出来的水,它是油田污水中数量最大的一种,也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污水水处理站不同时间处理的污水的成分各有不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难以对污水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并且处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油田污水进行综合处理,使污水达标后回注排放、对含油污泥脱水后进行热解脱附、对不含油污泥压滤脱水后清运排放、对分离出的油品进行回收利用的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环节:
[0005]步骤一:油田钻井作业产生的污水,通过运输车转运到处理站一次接收池中,利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初步的油、水、泥的分离,分离后污水泵送至二次接收池;
[0006]步骤二:污水被泵送至二次接收池后,利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一步进行油、水、泥的分离,进一步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除油沉淀池;
[0007]步骤三:污水溢流到除油沉淀池后,通过浮油收集器和旋流器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加药搅拌池;
[0008]步骤四:污水溢流到加药搅拌池后,通过加入石灰乳对污水进行PH调节以及对悬浮物进行絮凝,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絮凝沉淀池;
[0009]步骤五:污水溢流到絮凝沉淀池后,进一步进行自然沉降分离,沉降分离后的污水被潜水排污泵泵送至污水深度处理单元;
[0010]步骤六:污水深度处理单元,通过进行PH调节、絮凝反应、沉淀和高效微纳米气浮,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处理完的污水流转出污水深度处理单元;
[0011]步骤七:处理完的污水送至过滤器中,过滤器中净化后的处理水将满足回注标准;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排出的含油污泥经减量化处理单元处理后,再经晾晒后,含水率下降到25%以下,此时对污泥进行热脱附处理,脱附后的固体物质满足排放标准,通过运输车清运排放,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不含油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直接清运排出;提高对污泥的处理效果,降低污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0013]除油沉淀池内设置有浮油收集器和除油旋流器,通过俩者的配合使污水中的油完全分离并去除,降低后续环节污水处理的难度
[0014]优选的,所述污水深度处理单元包括PH调节反应撬、絮凝反应撬、沉淀撬、高效微纳米气浮撬、污泥脱水撬和药剂添加撬,并且每个撬底部均设置有排泥锥斗;污水通过溢流依次通过各处理撬,在PH调节反应撬内通过添加浓度10%的NaOH将污水PH调节至中性,进
入絮凝反应撬后,通过向撬内添加200ppm的PAC和100ppm的PAM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污水进入沉淀撬后,通过斜管填料继续进行沉淀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高效纳米气浮撬,对污水进行微纳米气浮,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处理完的污水流转至中间存储水罐,之后通过排泥泵将产生的底泥运送至污泥脱水撬,污泥脱水撬内的叠螺压滤机将污泥进行脱水分离,分离产生的泥饼不含有污染物,将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至运输车清运排放,分离产生的污水输送至加药搅拌池,并跟随污水进行再次处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热脱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气,喷淋冷却后进行油水分离,产生的油品最终回收再利用;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对油品的利用率。
[0016]优选的,所述一次接收池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上设置有蒸汽喷射机构,能够保证池体顶部的浮油在蒸汽的加热及推动作用下,快速溢流至集油池中,再由集油池内的排油泵泵送至储油罐内;提高对浮油的回收率。
[0017]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处理后水的水质仍不打标时,将通过离心泵泵送至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经过进一步净化后的处理水将满足回注排放标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油田污水进行综合处理,使污水达标后回注排放、对含油污泥脱水后进行热解脱附、对不含油污泥压滤脱水后清运排放、对分离出的油品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深度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油田钻井作业产生的污水,通过运输车转运到污水处理站,污水在处理站进行如下环节的流转治理:
[0024]步骤一:污水进入一次接收池中,接收池底部设有锥斗,污水中的渣石等固体污染物沉淀到池体底部,由安装在锥斗底部的潜水排泥泵泵送至减量化处理单元,接收池上层分离出的油层,在顶盖上安装的蒸汽喷射机构的吹扫作用下,经过池体上部的溢流口流到集油池,由集油池内的排油泵泵送至储油罐内,接收池内处于中层的污水,由接收池内部的潜水排污泵泵送至二次接收池;
[0025]步骤二:污水被泵送至二次接收池后,进一步进行自然沉降分离,池体底部建造有4个锥斗,每个锥斗底部安装有潜水排泥泵,进一步沉淀产生的污泥,通过潜水排泥泵泵送至减量化处理单元,进一步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除油沉淀池;
[0026]步骤三:除油沉淀池为一长度40米,宽度20米,深度6米的大型污水池,池体中间设
置有40米长、1米宽、6米深的集油池,污水溢流到除油沉淀池后,池体上部每隔5米距离设置有浮油收集器,浮油收集器的集油口管路连接离心泵,被抽吸的含油污水将通过旋流器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油进入集油池内,由集油池内安装的潜水排油泵泵送至储油罐内,除油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加药搅拌池,除油沉淀池底部每隔5米距离设置有一组排泥管道,沉降分离出的污泥,将通过离心泵抽吸送至前面的二次接收池,并同二次接收池的污泥一起被泵送至减量化处理单元;
[0027]步骤四:污水溢流到加药搅拌池后,向加药搅拌池内加入石灰乳,并通过池体顶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石灰乳对污水进行PH调节,使污水趋于中性,同时石灰乳也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产生絮凝作用,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加药搅拌池底部为锥斗,池体底部的沉淀物以及石灰渣将被潜水排泥泵泵送至后面的絮凝沉淀池,并同絮凝沉淀池的底泥一起泵送至污泥脱水撬,加药搅拌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絮凝沉淀池;
[0028]步骤五:污水溢流到絮凝沉淀池后,进行自然沉降分离,污水中的絮体沉降后产生的污泥沉淀于絮凝沉淀池底部的4个锥斗内,每个锥斗底部设置有4个潜水排泥泵,沉降分离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环节:步骤一:油田钻井作业产生的污水,通过运输车转运到处理站一次接收池中,利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初步的油、水、泥的分离,分离后污水泵送至二次接收池;步骤二:污水被泵送至二次接收池后,利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一步进行油、水、泥的分离,进一步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除油沉淀池;步骤三:污水溢流到除油沉淀池后,通过浮油收集器和旋流器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流入加药搅拌池;步骤四:污水溢流到加药搅拌池后,通过加入石灰乳对污水进行PH调节以及对悬浮物进行絮凝,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絮凝沉淀池;步骤五:污水溢流到絮凝沉淀池后,进一步进行自然沉降分离,沉降分离后的污水被潜水排污泵泵送至污水深度处理单元;步骤六:污水深度处理单元,通过进行PH调节、絮凝反应、沉淀和高效微纳米气浮,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处理完的污水流转出污水深度处理单元;步骤七:处理完的污水送至过滤器中,过滤器中净化后的处理水将满足回注标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污水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排出的含油污泥经减量化处理单元处理后,再经晾晒后,含水率下降到25%以下,此时对污泥进行热脱附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基垒张炜王小平董倩倩王铭钧朱晓鹏马小刚成洪张少君
申请(专利权)人: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