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67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蜂巢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包括巢框和透气圆盘,所述巢框有四个并呈矩形均匀分布,且每个巢框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巢框顶部四端均竖直固定安装有连接耳,所述透气圆盘和巢框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透气圆盘分别设置于多个巢框顶部,每个所述巢框顶部均设有用于限位透气圆盘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上一层的巢框产满蜜后,我们把上层巢框的蜂蜜取出,我们可以把连接件取下,将新的巢框再组合到下层巢框上,这样又重新变成一个由四个巢框组合而成的大巢框,巢房内的蜜蜂出房后把蜜储藏在上部,下面新造的巢脾用来产子,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和多样性。了设备的功能性和多样性。了设备的功能性和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


[0001]本技术涉及养蜂巢框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农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棚蔬菜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开花植物很难在棚内授粉结果。而传统的人工授粉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畸果率高,已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蜜蜂为植物授粉,目前蜜蜂授粉作为大棚授粉技术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菜农所认可。
[0003]自十九世纪中叶蜜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和朗氏蜂箱传入中国,以此为标准来饲养蜜蜂的蜂农也越来越多,但是有的种植棚或者制种棚面面积很小,不足15

。需要的蜜蜂数量不多,要是用标准蜂箱3框授粉会造成蜂量过剩,容易导致食物短缺。但用1框授粉又会造成蜂群无法结团保温,很容易飞逃撞棚。所以需要专业的小蜂箱和小的巢框来进行授粉。
[0004]但是授粉专用的巢框在授粉结束之后再放到标准蜂箱内繁育造脾时,框与框之间的落差太大,使得造脾和产子变的困难,加大了繁育难度,提高了繁育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包括:
[0008]巢框,所述巢框有四个并呈矩形均匀分布,且每个巢框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巢框顶部四端均竖直固定安装有连接耳;
[0009]透气圆盘,所述透气圆盘和巢框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透气圆盘分别设置于多个巢框顶部,每个所述巢框顶部均设有用于限位透气圆盘的限位机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爪和限位爪,所述固定爪有四个,且四个固定爪分别均匀固定安装于透气圆盘一对称侧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爪有四个,且四个限位爪分别均匀固定安装于透气圆盘另一对称侧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巢框顶部一对称侧面中心处均开设有横槽,且横槽的长度和同一个的两个限位爪之间的距离相同。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巢框内部一对称侧面均开设有圆槽,且圆槽有多个并均等间距均匀分布。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巢框上方设置有第二卡板,且第二卡板位于四个巢框中心处。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巢框侧面均设置有第一卡板,且第
一卡板位于相邻的两个巢框之间。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其中两个所述巢框远离的两端均滑动有挂耳。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该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利于蜜蜂在巢框1上面产蜜,组合巢框利用了蜜蜂在巢框上面产蜜、下面产子、向下造脾快且喜欢在老脾产蜜、新脾产子的特点,当上一层的巢框产满蜜后,我们把上层巢框的蜂蜜取出,我们可以把连接件取下,将新的巢框再组合到下层巢框上,这样又重新变成一个由四个巢框组合而成的大巢框,巢房内的蜜蜂出房后把蜜储藏在上部,下面新造的巢脾用来产子,增加了设备的功能性和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巢框;2、连接耳;3、第一卡板;4、挂耳;5、第二卡板;6、透气圆盘;7、固定爪;8、限位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参照图1

2,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包括:巢框1和透气圆盘6,巢框1有四个并呈矩形均匀分布,且每个巢框1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每个巢框1顶部四端均竖直固定安装有连接耳2,透气圆盘6和巢框1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透气圆盘6分别设置于多个巢框1顶部,每个巢框1顶部均设有用于限位透气圆盘6的限位机构。
[0025]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包括:固定爪7和限位爪8,固定爪7有四个,且四个固定爪7分别均匀固定安装于透气圆盘6一对称侧面,限位爪8有四个,且四个限位爪8分别均匀固定安装于透气圆盘6另一对称侧面,巢框1顶部一对称侧面中心处均开设有横槽,且横槽的长度和同一个的两个限位爪8之间的距离相同,巢框1内部一对称侧面均开设有圆槽,且圆槽有多个并均等间距均匀分布。
[0026]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四个巢框1上方设置有第二卡板5,且第二卡板5位于四个巢框1中心处,每个巢框1侧面均设置有第一卡板3,且第一卡板3位于相邻的两个巢框1之间,其中两个巢框1远离的两端均滑动有挂耳4。
[002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组合巢框1养蜂技术,是利用四个巢框1进行改造重组,形成一个可以组合又可以拆卸的大巢框。这种巢框1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拆分巢脾,又可以组合巢脾,无须重新设计巢框1,就使巢框1面积增加一倍,增加了蜜蜂产子量、产蜜量、蜂群总数。
[0028]它改变了中蜂巢脾,一直以来花粉、花蜜、子,同脾无法分开的问题。巢脾可以拆分,养蜂人在摇蜜的时候就不会伤到幼虫,同时子脾还可以上移到最顶层,然后空脾接在最下层,蜜蜂会自然往下造脾,从而形成超大子脾圈,加速蜂群的繁殖。
[0029]使用组合巢框1养蜂技术,不仅繁殖蜂群快速,养蜂人还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组合巢框1来调整蜂群,使蜂群保持最佳的发展状态。只要蜂王足够优质,足够强大,就能够将蜂群发展成超级蜂群。
[0030]另外,为了解决蜜蜂所产巢蜜的平整与美观性,在每个巢框1上面搭配了一个透气圆盘6,将其卡扣在巢框1上面,这样蜜蜂就会在此范围内造脾,从而保证了巢脾形状的平整与美观。
[0031]利于蜜蜂在巢框1上面产蜜。组合巢框1利用了蜜蜂在巢框1上面产蜜、下面产子、向下造脾快且喜欢在老脾产蜜、新脾产子的特点,当上一层的巢框1产满蜜后,我们把上层巢框1的蜂蜜取出,我们可以把连接件取下,将新的巢框1再组合到下层巢框1上,这样又重新变成一个由四个巢框1组合而成的大巢框1,巢房内的蜜蜂出房后把蜜储藏在上部,下面新造的巢脾用来产子。
[0032]所述授粉专用框的框耳是两个可以左右活动挂耳4,适配于市面上大部分授粉专用箱。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巢框(1),所述巢框(1)有四个并呈矩形均匀分布,且每个巢框(1)顶部和底部均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巢框(1)顶部四端均竖直固定安装有连接耳(2);透气圆盘(6),所述透气圆盘(6)和巢框(1)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透气圆盘(6)分别设置于多个巢框(1)顶部,每个所述巢框(1)顶部均设有用于限位透气圆盘(6)的限位机构,四个所述巢框(1)上方设置有第二卡板(5),且第二卡板(5)位于四个巢框(1)中心处,每个所述巢框(1)侧面均设置有第一卡板(3),且第一卡板(3)位于相邻的两个巢框(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多用途养蜂取蜜的组合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爪(7)和限位爪(8),所述固定爪(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顺孙协贤瞿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偶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