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67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包括:基座;保护壳,与所述基座扣合形成空腔;载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包括由上之下依次连接的支撑载体、支撑底座、垫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载体内的镜头载体;对焦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Z轴移动;防抖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X、Y轴移动;对焦导向组件,用于所述镜头载体(3)沿Z轴方向的导向;防抖导向组件,用于所述镜头载体(3)沿X、Y轴方向的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采用导轴和滚珠结构取代传统弹片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弹片断裂的风险,提高马达使用寿命,减小光学防抖和光学对焦需要的驱动力。减小光学防抖和光学对焦需要的驱动力。减小光学防抖和光学对焦需要的驱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摄像镜头驱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持光学产品中,例如数字相机、摄影机、手机等光学系统,是由光学透镜群组与摄像驱动装置搭配合成。在拍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多种场景拍照,在调焦或拍照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而产生晃动,例如手持、车辆行径间、外在环境因素造成装置抖动,进而导致无法清晰成像或影像模糊等问题。市面上手机常见的影像补偿系统,是利用镜头平移方式来补偿光路径偏移问题,但其存在如下问题:1. 某一驱动方向单磁石单线圈驱动,驱动力小,性能低;2. 现有马达实现对焦及防抖功能基本会采用使用弹片结构进行导向,一种是上弹片连接至载体和框架的顶部,下弹片连接至载体和框架的底部,上弹片和下弹片配合可使得载体和框架弹性连接,载体沿光轴运动后,上弹片和下弹片可使得载体复位,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干扰、断裂的情况,影响拍照效果;另外一种是弹片+滚珠的方式,结构过于复杂,不符合产品轻量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三轴防抖摄像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2);保护壳(1),与所述基座(12)扣合形成空腔;载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包括由上之下依次连接的支撑载体(2)、支撑底座(5)、垫片(7),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载体(2)内的镜头载体(3),至少一侧的所述支撑载体(2)的外边框与其对应的所述基座(12)的内侧之间设有竖向设置的夹持导槽(29),导向孔(25)贯穿所述镜头载体(3)和所述支撑底座(5)相对应的位置;对焦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3)沿Z轴移动;防抖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3)沿X、Y轴移动;对焦导向组件,用于所述镜头载体(3)沿Z轴方向的导向,包括对焦滚珠支撑组件(13)和导轴(6),所述对焦滚珠支撑组件(13)设置于所述夹持导槽(29)内,所述导轴(6)设置于所述导向孔(25)内;防抖导向组件,用于所述镜头载体(3)沿X、Y轴方向的导向,包括第一防抖滚动支撑组件(4)和第二防抖滚动支撑组件(11),所述第一防抖滚动支撑组件(4)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3)与所述支撑底座(5)之间,所述第二防抖滚动支撑组件(11)设置于所述垫片(7)与所述基座(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2)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的挡墙(28),所述对焦驱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载体(2)外侧壁的对焦驱动磁石(14)和与其对应的对焦驱动线圈(15),所述对焦驱动线圈(15)设置于所述挡墙(28)的内侧;所述防抖驱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防抖驱动线圈(9)和与其对应的防抖驱动磁石(8),所述防抖驱动磁石(8)设置于所述垫片(7)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轴防抖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抖滚动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5)上的四个第一滚珠安装槽(23)和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滚珠安装槽(23)内的第一滚珠体(20),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陈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