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65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辅助支撑器械高度固定,遮挡穿刺部位不便手术的问题。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斜板和升降机构;所述斜板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斜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至少两组升降支撑组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按下控制组件上的按钮打开升降支撑组件上的气阀顶杆自由调节斜板高度,松开按钮后气阀顶杆自动关闭,活塞杆随之锁死,斜板高度固定。本新型高度可调,方便医护人员调整固定患者体位以便进行手术。医护人员调整固定患者体位以便进行手术。医护人员调整固定患者体位以便进行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背部穿刺术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穿刺诊疗手段,需要患者侧躺或坐起来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昏迷或无法自理的患者,无法自主调整体位配合医护人员,提高了手术的操作难度。虽然市面上提供有翻身枕等辅助支撑器械,但其质地绵柔,容易凹陷,无法做到有效的支撑,且高度固定,接触面会遮挡住穿刺部位,不易露出无菌区域,在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辅助支撑器械高度固定,遮挡穿刺部位不便手术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斜板和升降机构;所述斜板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斜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控制组件和至少两组升降支撑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铰接于底板,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依中线对称安装于控制组件与斜板之间,所述各升降支撑组件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控制组件,其另一端均铰接于斜板。
[0005]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筒、滑设于安装筒内部的按压板、设于按压板一侧的按钮和若干个回升弹簧;所述安装筒铰接于底板,所述按钮贯穿安装筒延伸至外部,所述回升弹簧一端支于安装筒内壁,其另一端顶抵于按压板远离按钮的一侧壁;升降支撑组件为气撑杆机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气缸、活塞杆和气阀顶杆,所述气缸铰接于斜板;所述活塞杆套设于气缸上,所述气阀顶杆设置于活塞杆内部,气阀顶杆的端部贯穿活塞杆朝远离气缸的方向延伸至安装筒内腔,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部穿过安装筒,其端部固定连接于安装筒上且位于按压板靠近回升弹簧一侧。
[0006]进一步,所述斜板上开设有用于进行背部穿刺的手术操作口。
[0007]进一步,斜板与底板外侧上可拆式设置有软垫套。
[0008]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9]1.本方案设置有气撑杆机构与控制组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按下控制组件上的按钮打开气撑杆机构上的气阀顶杆自由调节斜板高度,松开按钮后气阀顶杆自动关闭,活塞杆随之锁死,斜板高度固定。本新型高度可调,方便医护人员调整固定患者体位以便进行手术。
[0010]2.本方案的斜板上设有手术操作口可充分暴露患者需要进行穿刺的部分,医护人员在调整固定好患者体位后,可直接通过手术操作口进行背部穿刺手术,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手术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穿刺部位的消毒杀菌,在手术过程中不易感染伤
口。
[0011]3.本方案的斜板上盖设有软垫套,在保证支撑强度的条件下也兼顾了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背部穿刺辅助装置的表侧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背部穿刺辅助装置的预装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示意图A处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按压板配合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背部穿刺辅助装置的里侧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底板;
[0020]2、斜板;21、操作口;22、软垫套;
[0021]3、升降机构;
[0022]4、控制组件;41、安装筒;42、按压板;43、按钮;44、回升弹簧;
[0023]5、升降支撑组件;51、气缸;52、活塞杆;53、气阀顶杆;
[0024]6、铰接件;
[0025]7、魔术贴;
[0026]8、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斜板2和升降机构3;斜板2铰接于底板1,升降机构3安装于斜板2与底板1之间;斜板2上开设有用于进行背部穿刺的操作口21,为了确保医务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所述操作口21的直径应不小于15cm。斜板2与底板1外侧可拆式设置有软垫套22,所述软垫套22套设于斜板2与底板1外侧,且通过魔术贴7固定于斜板2和底板1上,可在术后拆除进行清洗消毒。
[0029]升降机构3包括控制组件4和至少两组升降支撑组件5,各升降支撑组件依中线对称安装于控制组件4与斜板2之间,控制组件4包括安装筒41、按压板42,设于按压板42一侧的按钮43和若干个回升弹簧44;安装筒41通过铰接件6铰接于底板1,按压板42通过滑轨8滑设于安装筒41内部,按钮43贯穿安装筒41延伸至外部,回升弹簧44一端支于安装筒41内壁,其另一端抵于按压板42远离按钮43的一侧壁;升降支撑组件5为气撑杆机构,升降支撑组件5包括气缸51、活塞杆52和气阀顶杆53,气缸51通过铰接件6铰接于斜板2;活塞杆52套设于气缸51上,气阀顶杆53设置于活塞杆52内部,其端部贯穿活塞杆52朝远离气缸51的方向延伸至安装筒41内腔,活塞杆52的另一端部穿过安装筒41,其端部固定连接于安装筒41上且位于按压板42靠近回升弹簧44一侧。使用时,只需按下按钮43,通过按压板42压缩回升弹簧
44,即可同时压下所有气阀顶杆53打开内部气阀自由调节斜板2的高度,松开按钮,回升弹簧44向上顶起按压板42,松开气阀顶杆53,活塞杆52锁死,斜板2高度随之固定。
[0030]工作原理及过程:如图1

图3所示,将利用魔术贴7将消毒好的软垫套22套设于斜板2与底板1的外表面,完成装置的预装,令患者平躺于手术台上,将本新型的背部穿刺辅助装置缓缓置入患者背部于手术台之间,使得患者斜躺于斜板2上,调整患者体位,令穿刺部位暴露于操作口21中,按下按钮43通过按压板42压下所有气阀顶杆53,调整斜板2至合适高度,松开按钮,斜板2高度随之固定,即可开始进行背部穿刺手术。 完成穿刺手术后,调整患者体位,令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撤出本新型的背部穿刺辅助装置,拆下软垫套22,进行清洗消毒以便下次手术使用。
[0031]尽管本技术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技术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斜板(2)和升降机构(3);所述斜板(2)铰接于所述底板(1),所述升降机构(3)安装于所述斜板(2)与所述底板(1)之间;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控制组件(4)和至少两组升降支撑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4)铰接于底板(1),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5)依中线对称安装于控制组件(4)与斜板(2)之间,所述各升降支撑组件(5)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控制组件(4),其另一端均铰接于斜板(2);升降支撑组件(5)为气撑杆机构,所述升降支撑组件(5)包括气缸(51)、活塞杆(52)和气阀顶杆(53),所述气缸(51)铰接于斜板(2);所述活塞杆(52)套设于气缸(51)上,所述气阀顶杆(53)设置于活塞杆(52)内部,气阀顶杆(53)的端部贯穿活塞杆(52)朝远离气缸(51)的方向延伸至安装筒(4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枝黄玉笑陈瑶王怡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