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物的拦截与消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性建设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污染物的拦截与消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使得非点源污染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日益成为大江大河和水库等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膜、集约化养殖场、农业机械渗漏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据统计,每年约有1500万t的氮从农田流失,造成大江大河和水库等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进入长江和黄河的氮素中,约92%和88%均来自于农业。目前,关于污染物拦截与消纳,主要是采取生态工程措施来解决,污染物拦截与消纳生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植被缓冲带和人工湿地等。这些工程措施各有优缺点,对污染物的拦截与消纳效果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存在着相互独立未形成系统体系、成本高、空间布局不合理和大范围开展困难等问题,如何对各种工程措施进行优化布局与设计,使多种工程措施耦合协调形成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是当前开展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物的拦截与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集点、线、面于一体的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利用所构建的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对研究区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和消纳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集点、线、面于一体的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包括:根据研究区居民点的聚集信息和研究区道路与沟渠的分布信息,确定垃圾池的布设,并将所述垃圾池的布设作为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中的点;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水流汇集路径、农业生产灌排需求和自然坑塘水面的分布,确定生态沟渠的布设,并将所述生态沟渠的布设作为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中的线;根据研究区内的河流和水库,确定植被缓冲带的布设,并将所述植被缓冲带作为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中的面;利用所述垃圾池的布设、所述生态沟渠的布设以及所述植被缓冲带的布设,构建集点、线、面于一体的污染物拦截与消纳工程体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研究区居民点的聚集信息和研究区道路与沟渠的分布信息,确定垃圾池的布设包括:根据研究区居民点的分布图,创建居民点的泰森多边形,并根据泰森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评估所述研究区居民点的分布类型;利用所述研究区居民点的分布类型,对所述研究区居民点作密度分析,得到居民点密度图层,并提取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分布密度值的多个区域;对所述研究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景安,李满意,郭跃,司洪涛,胥迟英,马磊,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