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85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上集流器与下集流器之间设有至少两排微通道扁管,每排微通道扁管中包括若干组微通道扁管组,每组微通道扁管组的上端与上集流器连通、下端与下集流器连通;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中,微通道扁管组的组数相同,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扁管组一一相对设置,每组微通道扁管组中包含有多个相互平行且侧壁表面光滑的微通道扁管;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中,相对设置的微通道扁管组中的微通道扁管交错设置,其中一个微通道扁管组中的微通道扁管与另一个微通道扁管组中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之前的空隙相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至少两排微通道扁管,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换热效率。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设备及强化传热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微通道换热器其翅片一般以折叠形式附着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此结构特点使得微通道换热器排水困难,容易因为排水不畅造成结霜或者灰尘附着等运行障碍,导致随着微通道换热器的运行,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
[0003]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微通道扁管的间距,使得微通道扁管之间在不用设置翅片的情况下,增加微通道扁管的排水性能,进而防止水珠在微通道扁管壁面外的附着,从而避免因为排水不畅造成结霜或者灰尘附着等运行障碍,降低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但是该类微通道换热器的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该微通道换热器采用的是单排形式,一方面空气在微通道换热器中的流动区域有限,导致换热效率提升有限;另一方面,当稳定换热后,空气在流过微通道换热器时,会在微通道扁管壁面形成相对稳定的温度梯度层,导致空气的换热潜能未被充分利用,进而影响了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提升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集流器(1),上集流器(1)的下方平行设有下集流器(7),上集流器(1)与下集流器(7)之间设有至少两排微通道扁管,每排微通道扁管中包括若干组微通道扁管组,每组微通道扁管组的上端与上集流器(1)连通、下端与下集流器(7)连通;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中,微通道扁管组的组数相同,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扁管组一一相对设置,每组微通道扁管组中包含有多个相互平行且侧壁表面光滑的微通道扁管(6);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中,相对设置的微通道扁管组中的微通道扁管(6)交错设置,其中一个微通道扁管组中的微通道扁管(6)与另一个微通道扁管组中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6)之前的空隙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微通道扁管的排数在三排以上时,相间两排微通道扁管中,相对设置的微通道扁管组中的微通道扁管(6)正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微通道扁管的排数在三排以上时,所有排微通道扁管依次记为第n

1排微通道扁管、第n排微通道扁管、第n+1排微通道扁管、
……
,其中,第n

1排微通道扁管与第n排微通道扁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第n排微通道扁管与第n+1排微通道扁管之间的间距,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中,其中一排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扁管组以间距A等间距设置,另一排微通道扁管的微通道扁管组以间距B和间距C这两种间距交替设置,其中,间距A≤间距B<间距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微通道扁管组中,相邻微通道扁管(6)的间距为1.9

2mm;相邻两组微通道扁管组之间的间距为4

6mm,相邻两排微通道扁管之间的间距为9

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复合多排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文涛高鹏刘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