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56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白芨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土地资源占用消耗大、白芨品质较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种植库,所述种植库的内部等距安装有多组竖板,多组所述竖板的两侧外部均安装有多个栽培盆;漏水装置,所述漏水装置包括固接在栽培盆内侧的底部的横板、位于横板顶部的多个漏水组件和固接在栽培盆外部的排水管,所述横板的底部与栽培盆的底部内壁留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白芨的生长品质,降低了培养白芨需要的土地占用资源,还降低了白芨培养的劳动强度,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芨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芨,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白芨高15

70cm,根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粘性。白芨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白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一
·
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0003]现有技术中的白芨在培育过程中,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白芨的生产环境对白芨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传统的白芨养殖往往都是采用背阳光的阴山面的普通土壤种植,普通土壤种植的抗病能力低下,土壤的营养供给能力也很低,形成药用的根块时间长,导致白芨的个小而产量不高,品质较差,普通种植没有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很大,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及种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土地资源占用消耗大、白芨品质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包括:
[0007]种植库,所述种植库的内部等距安装有多组竖板,多组所述竖板的两侧外部均安装有多个栽培盆;
[0008]漏水装置,所述漏水装置包括固接在栽培盆内侧的底部的横板、位于横板顶部的多个漏水组件和固接在栽培盆外部的排水管,所述横板的底部与栽培盆的底部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栽培盆的内部,且排水管位于栽培盆内部的一端为横板的底部;以及
[0009]浇水装置,所述浇水装置安装在栽培盆的内侧顶部、以浇灌栽培盆培育的白芨秧苗。
[0010]优选的,所述竖板的两侧外部均开设有多组卡接槽,所述栽培盆远离排水管的一端顶部固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沿栽培盆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接板与卡接槽相互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卡接板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且卡接板位于卡接槽内部的一端与卡接槽相互吻合。
[0012]优选的,所述漏水组件包括固接在横板顶部的连接管、活动套设在连接管外部的盖板,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延伸至横板的底部,且连接管位于横板顶部的外圈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盖板的外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盖板的内壁之间设置
有棉垫。
[0013]优选的,所述浇水装置包括固接在栽培盆内侧顶部的洒水管、固接在竖板外部一侧的输水主管、固接在输水主管外部的多组输水支管,多组所述输水支管的另一端均固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洒水管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洒水管为U形结构,且洒水管的外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洒水口。
[0015]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方法,包括:
[0016]S1、整土:选择含有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并将土壤碾碎,向土壤中加入水,调节土壤的含水量为60%

85%,然后向土壤混合加入生石灰,调节土壤的pH到6.5

7.5;
[0017]S2、育苗:取适量S1整合好的土壤,将其平整的铺设在育苗盘上,把白芨的种子均匀的洒在土壤表面,然后在洒了白芨种子的土壤表面上覆盖0.5

1cm厚的土壤,等待白芨发芽生长;
[0018]S3、选苗:选择个头大且饱满,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

2个芽,沾草木灰后作为秧苗植种;
[0019]S4、移植:将S1整合好的土壤平铺在种植库的栽培盆上,然后栽培盆上按照行距28

31厘米、株距20

23厘米,挖掘坑深2

3cm的苗坑,在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0020]S5、管理:按照间干间湿的原则对白芨进行浇水,每次在施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浇水,保持种植库温度15

25℃、湿度65%

85%,注意除草松土,保持土壤pH为6.5

7.5,每1月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改施磷肥1次,种植2

3年后收获白芨。
[0021]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的种植库为大型的遮阴棚,并能够对种植库内部的温湿度进行控制,所述S5步骤中的施肥采用土壤施肥法,按照肥料中氮磷钾的元素比例为1.7:1:1.3配置肥料,将配置好的化肥以1:1000的比例溶解之后,以浇灌的方式对白芨进行施肥。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通过对种植库内部安装的竖板左右之间的间距,与安装在竖板上的栽培盆的上下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保证种植库内部的种植的白芨都能够受到足够的光线照射,种植库内部适宜的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更加有利于白芨生长,提高了白芨的生长品质,白芨在立体方向上分布,有效的提高了种植库的空间利用,降低了种植同样多的白芨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0024]2、通过输水主管、输水支管、连接软管、洒水管等相互配合,实现对种植的白芨进行自动浇灌,有效的提高了白芨的浇灌效率,连接管、盖板、棉垫、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等相互配合,在有效的将土壤中的多余的水分排出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壤流失,进而有效防止土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白芨根部腐坏。
[0025]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白芨的生长品质,降低了培养白芨需要的土地占用资源,还降低了白芨培养的劳动强度,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的放大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的放大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的正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栽培盆的俯视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竖板的左视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管的结构图。
[0033]图中标号:1、种植库;2、竖板;3、卡接槽;4、栽培盆;5、卡接板;6、横板;7、连接管;8、第一通孔;9、盖板;10、第二通孔;11、棉垫;12、洒水管;13、洒水口;14、排水管;15、输水主管;16、输水支管;17、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参照图1

7: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包括:
[0036]种植库1,种植库1为大型的遮阴棚,且种植库1的内部的温湿度可以智能调节,在种植库1的内部等距安装有多组竖板2,多组竖板2的间距等距分布,且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库(1),所述种植库(1)的内部等距安装有多组竖板(2),多组所述竖板(2)的两侧外部均安装有多个栽培盆(4);漏水装置,所述漏水装置包括固接在栽培盆(4)内侧的底部的横板(6)、位于横板(6)顶部的多个漏水组件和固接在栽培盆(4)外部的排水管(14),所述横板(6)的底部与栽培盆(4)的底部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排水管(14)的一端延伸至栽培盆(4)的内部,且排水管(14)位于栽培盆(4)内部的一端为横板(6)的底部;以及浇水装置,所述浇水装置安装在栽培盆(4)的内侧顶部、以浇灌栽培盆(4)培育的白芨秧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的两侧外部均开设有多组卡接槽(3),所述栽培盆(4)远离排水管(14)的一端顶部固接有卡接板(5),所述卡接板(5)沿栽培盆(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接板(5)与卡接槽(3)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5)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且卡接板(5)位于卡接槽(3)内部的一端与卡接槽(3)相互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组件包括固接在横板(6)顶部的连接管(7)、活动套设在连接管(7)外部的盖板(9),所述连接管(7)的底部延伸至横板(6)的底部,且连接管(7)位于横板(6)顶部的外圈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8),所述盖板(9)的外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所述连接管(7)的外壁与盖板(9)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棉垫(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种植用种植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装置包括固接在栽培盆(4)内侧顶部的洒水管(12)、固接在竖板(2)外部一侧的输水主管(15)、固接在输水主管(15)外部的多组输水支管(16),多组所述输水支管(16)的另一端均固接有连接软管(17),所述连接软管(17)的另一端与洒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功文马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锦屏聚龙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