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48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包括顶架、第一转动辊和升降组件。该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底架的上方设有顶架,顶架与底架之间设有升降组件,顶架中间设有缺口,顶架对应缺口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板,第一立板与顶架的侧壁之间和顶架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辊,活动架上平行固定两组第二立板,中间两个第二立板之间和两侧的第二立板与活动架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辊,通过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设置,从而方便履带式无人车在升降台上活动,其中顶架和活动架可以单独升降,通过顶架对履带式无人车进行承接,方便加工转移。方便加工转移。方便加工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线延伸工位
,具体是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无人车代替人来执行各种高危险的任务。传统的无人车由于多数采用了轮式行走机构,对一些复杂地形时,则表现出机动性差、执行任务效率不高,甚至有时需要人来辅助。另外,多数无人车可执行的任务种类单一,通用性不强。
[000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人体生物电信号为基础的人机接口技术是人机交互、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另外,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人工智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军用地面履带式无人车发展迅速,为战场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0004]柔性化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连接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它依靠计算机管理,并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做到物尽其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
[0005]通过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生产履带式无人车时,通常会设置多个加工工位,在每个工位都需要对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上的履带式无人车进行承接,因此提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以方便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方设有顶架,顶架与底架之间设有升降组件,顶架中间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活动架,底架的顶面对应活动架的下方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对称固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活动架的底面,顶架对应缺口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板,第一立板与顶架的侧壁之间和顶架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辊,活动架上平行固定两组第二立板,中间两个第二立板之间和两侧的第二立板与活动架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架的外侧设有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与底架之间设有翻转过渡组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第六铰接杆、连接板和第一电机,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
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和第六铰接杆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板设置在第一铰接杆之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的底端均铰接在底架的顶面,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和第六铰接杆的顶端均铰接在顶架的底面,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和第六铰接杆分别与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铰接,第二铰接杆与第五铰接杆的铰接点和第三铰接杆与第六铰接杆的铰接点共同铰接有连接横杆。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连接板的一侧顶部和另一侧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齿条,对应齿条与对应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在连接板底部的齿条的外侧套设有导向套,对应齿条滑动连接在导向套内,导向套固定连接在底架的顶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内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螺纹杆,螺纹杆与底架转安装,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架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架上对应第二立板之间设有长条开口,长条开口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二立板转动安装的第一链轮,一侧第一链轮的下方设有第二链轮,对应的第二链轮和对应的第一链轮上共同传动连接有输送链条。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链轮上共同固定贯穿有转轴,转轴与活动架底面转动安装,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轮的外侧设有与其啮合传动的蜗杆,蜗杆与活动架的底面转动安装,活动架上对应蜗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蜗杆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设置,从而方便履带式无人车在升降台上活动,其中顶架和活动架可以单独升降,通过顶架对履带式无人车进行承接,方便加工转移。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套带动连接板活动,进一步通过齿条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偏转,在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第六铰接杆和连接横杆的配合下带动带动顶架上升,从而实现平台的升降。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机的工作,提供动力,从而促使输送链条运转,将位于活动架上方的履带式无人车产品输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的俯视图。
[0022]图3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的位置示意图。
[0023]图4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的侧视图。
[0024]图5为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的局部结构仰视图。
[0025]图中:1、底架;2、顶架;3、升降组件;4、缺口;5、活动架;6、安装架;7、电动推杆;8、
第一立板;9、第一转动辊;10、第二立板;11、第二转动辊;12、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13、翻转过渡组件;14、第一铰接杆;15、第二铰接杆;16、第三铰接杆;17、第四铰接杆;18、第五铰接杆;19、第六铰接杆;20、连接板;21、第二电机;22、第一电机;23、连接横杆;24、齿轮;25、齿条;26、导向套;27、螺纹套;28、螺纹杆;29、长条开口;30、第一链轮;31、第二链轮;32、输送链条;33、转轴;34、蜗轮;35、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上方设有顶架2,顶架2与底架1之间设有升降组件3,顶架2中间设有缺口4,缺口4内设有活动架5,底架1的顶面对应活动架5的下方设有安装架6,安装架6上对称固连接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架6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上方设有顶架(2),顶架(2)与底架(1)之间设有升降组件(3),顶架(2)中间设有缺口(4),缺口(4)内设有活动架(5),底架(1)的顶面对应活动架(5)的下方设有安装架(6),安装架(6)上对称固连接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架(6)固定连接在活动架(5)的底面,顶架(2)对应缺口(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板(8),第一立板(8)与顶架(2)的侧壁之间和顶架(2)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辊(9),活动架(5)上平行固定两组第二立板(10),中间两个第二立板(10)之间和两侧的第二立板(10)与活动架(5)的侧壁之间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辊(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外侧设有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12),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12)与底架(1)之间设有翻转过渡组件(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第一铰接杆(14)、第二铰接杆(15)、第三铰接杆(16)、第四铰接杆(17)、第五铰接杆(18)、第六铰接杆(19)、连接板(20)和第一电机(22),第一铰接杆(14)、第二铰接杆(15)、第三铰接杆(16)、第四铰接杆(17)、第五铰接杆(18)和第六铰接杆(19)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板(20)设置在第一铰接杆(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无人车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用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杆(14)、第二铰接杆(15)、第三铰接杆(16)的底端均铰接在底架(1)的顶面,第四铰接杆(17)、第五铰接杆(18)和第六铰接杆(19)的顶端均铰接在顶架(2)的底面,第四铰接杆(17)、第五铰接杆(18)和第六铰接杆(19)分别与第一铰接杆(14)、第二铰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浩肖亚静王鑫磊吴树丰王国忠郭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山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