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92535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对邻区进行测量;在根据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确定第一邻区满足第一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切换到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第二基站,根据所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进行辅载波添加;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增强型条件切换重配完成消息。发送增强型条件切换重配完成消息。发送增强型条件切换重配完成消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
th Generation)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的特性与场景,其中条件切换(CHO,Condition Handover)就是5G新特性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条件切换的核心思想是:提前下发切换和测量所需要的配置参数给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UE根据测量结果自主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过程。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切换过程中信令交互的时间,同时可以避免由于无线链路状况变化导致的切换失败的问题。可以说条件切换有效提高了用户切换过程的鲁棒性。
[0003]条件切换虽然在降低主载波的切换时延、提高切换成功率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复杂的组网场景下会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其中,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的组网模式下使用条件切换仅能降低主载波的切换时间,无法有效降低辅载波的变更或添加速度。由于切换过程中用户的流量波动与主载波和辅载波的变更速度均有直接的关系,因此,CA场景下即使使用条件切换也不能有效的改善切换过程中的流量波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对邻区进行测量;在根据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确定第一邻区满足第一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切换到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第二基站,根据所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进行辅载波添加;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增强型条件切换重配完成消息。
[000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
[0007]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在实现条件切换的同时,进行辅载波的添加操作,同时降低了切换时延和辅载波添加时延,使得在CA场景下使用条件切换有效的改善了切换过程中的流量波动问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1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1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
[001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2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2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一;
[001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2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二;
[001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3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3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
[0017]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4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4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一;
[0019]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4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二;
[0020]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5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1]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5的实现条件切换的交互示意图;
[0022]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条件切换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0024]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范围。
[002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0026]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至少一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27]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
……
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至少一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0028]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申请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0029]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0030]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支持CA添加功能,该终端可以在所接入的基站上进行CA添加功能,即进行辅载波添加。
[0031]该方法包括:
[0032]步骤100,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其中,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
[003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支持CA功能的基站,该第一基站接入的终端
可以通过添加辅载波来提高用户的峰值流量。
[003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可以是单载波小区,终端在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接入不会添加任何辅载波;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也可以是CA小区,终端在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接入后可以添加辅载波。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可以是同覆盖CA小区,也可以是不同覆盖CA小区。
[003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包括: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一门限。
[003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包括: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一门限、表征需要测量辅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二门限。
[003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包括:目标小区的空口资源配置参数、目标小区的承载信息配置参数。
[003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包括:需要测量的邻区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下发的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增强型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对邻区进行测量;在根据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确定第一邻区满足第一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条件切换配置参数切换到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第二基站,根据所述辅载波添加配置参数进行辅载波添加;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增强型条件切换重配完成消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包括: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一门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对邻区进行测量包括:对所述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对应的邻区的主载波进行测量;所述根据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确定第一邻区满足第一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邻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满足所述第一门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包括: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一门限、表征需要测量辅载波的邻区的信息、第二门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对邻区进行测量包括:对所述表征需要测量主载波的邻区的信息对应的邻区的主载波进行测量;对所述表征需要测量辅载波的邻区的信息对应的邻区的辅载波进行测量;所述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参数确定第一邻区满足第一切换条件包括: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邻区的辅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满足所述第二门限的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第一邻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满足所述第一门限的时间;或者,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邻区的辅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的辅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满足所述第二门限的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第一邻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的主载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满足所述第一门限的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条件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辅载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彬乾春燕杨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