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99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顶电极、复合发光层和底电极;所述复合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两性离子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发光材料与两性离子聚合物进行结合形成的复合发光层,由于两性离子聚合物侧链上分离但相连的阴阳离子导致正负电荷中心高度不重合,偶极矩较大,从而使两性离子聚合物有着强极性和较大的介电常数,进而在被施加交变电场时,易于极化,较少地损耗电场,使得电场集中于发光材料颗粒上,促进了热电子对发光中心的碰撞,提高发光亮度,最终实现低电压高亮度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压高亮度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压高亮度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ACEL)具有频率和相位可调、有效避免电荷积聚、减少发光层与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易与家用电源集成等优点。其中较重要的一类是无机粉末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利用无机发光粉在交流电场下热电子碰撞激发发光中心原子,激发态原子跃迁而发光。
[0003]目前无机发光粉通常与聚合物粘结剂或弹性体结合,便于制备发光膜层;为降低驱动电压和提高发光亮度,一般选用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粘结剂或弹性体,或加入无机介电材料如钛酸钡等;但目前器件性能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驱动电压在几百伏到几千伏之间,才能实现较好的发光亮度(>100cd/m2)。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电极、复合发光层和底电极;所述复合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和两性离子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选自三明治结构、叠层结构和共平面电极结构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材料包括无机发光粉、有机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量子点材料、钙钛矿发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发光粉包括硫化锌铜、硫化锌锰、硫化锌铝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包括聚磺酸甜菜碱、聚羧酸甜菜碱、聚磷酰胆碱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材料与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100)

(100: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光层还包括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

三氟乙烯共聚物、钛酸钡、二氧化铪、氧化锌、氧化镍、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交流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光层的厚度为10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鸿张超红孙富昌蔡雨露孟令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