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94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该送风装置具备: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转子;固定于上述转子的叶轮;配置于上述叶轮的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具有包围上述扩散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和外径比上述扩散器的内径小的内壁的壳体,上述扩散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在轴向上重叠,在上述扩散器和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的至少一方设有沿轴向凹陷的凹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气流阻力,增加在马达内部流动的气流量,从而提高送风装置整体的冷却性能。却性能。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现有的吸尘器的送风装置,配置于壳体的吸气侧的扩散器的内径大于配置于其下方的壳体内壁的外径,并且扩散器的下部与壳体内壁的上部在轴向上重叠。也就是说,从径向上看,扩散器的下部与壳体内壁会产生局部重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由于上述所示的结构,即扩散器的下部与壳体内壁在径向上局部重叠,因此该重叠的部分成为风道阻力,使得在马达内部流通的空气流通受到抑制。从而,存在不能充分地冷却马达内部,产生过热情况的担心。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提供如下送风装置,其具备: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转子;固定于上述转子的叶轮;配置于上述叶轮的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具有包围上述扩散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和外径比上述扩散器的内径小的内壁的壳体,上述扩散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在轴向上重叠,在上述扩散器和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的至少一方设有沿轴向凹陷的凹部。
[0005]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提供如下送风装置,上述扩散器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以及设置于上述筒部的径向外侧且沿周向以倾斜状配置的多个叶片部,上述凹部以相对于径向而沿上述叶片部的延伸方向在周向上倾斜的方式配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案3提供如下送风装置,当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时,上述凹部的底面与上述扩散器的底面大致为同一面。
[0007]本专利技术的方案4提供如下送风装置,上述壳体还具有连接上述内壁与中心的轴贯通部的多个梁部,当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时,上述凹部在上述梁部彼此之间等间隔地设置。
[0008]本专利技术的方案5提供如下送风装置,当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扩散器的上述筒部时,上述凹部的底面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的顶面大致为同一面。
[0009]本专利技术的方案6提供如下送风装置,当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扩散器的上述筒部时,上述凹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方案7提供如下送风装置,上述凹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轴向下方的倾斜面。
[0011]本专利技术的方案8提供如下送风装置,上述倾斜面为平面状、或者曲面状。
[0012]本专利技术的方案9提供如下送风装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外壁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之间,沿周向以倾斜状配置的多个连接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0提供如下吸尘器,其具备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效果如下。
[0015]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气流阻力,增加在马达内部流动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送风装置整体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1000的立体图。
[0017]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100的剖视图。
[0018]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扩散器13的图,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剖视图。
[0019]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14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放大表示图2的C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6是局部地表示壳体14的内壁142以及形成于该内壁142上的凹部1421的俯视图。
[0022]图7(a)至图7(d)是表示形成于壳体14的内壁142的凹部1421的变形例。
[0023]图中:
[0024]11—旋转轴,12—叶轮,13—扩散器,14—壳体,15—转子,16—定子,100—送风装置,102—主体部,103—吸气部,104—排气部,105—把持部,106—操作部,107—吸引管,110—吸口部,131—筒部,132—叶片部,141—外壁,142、142A、142B、142C、142D—内壁,143—轴贯通部,144—梁部,145—连接部,1000—吸尘器,1421、1421A、1421B、1421C、1421D—凹部,A—主气流,B—冷却马达用的气流,D—凹部中的气流,L—扩散器的筒部131与壳体的内壁142的重叠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的方向称为“周向”。
[0026]此外,在轴向上,将图2中的叶轮12一侧称为“上方”,将图2中的马达(转子15和定子16)一侧称为“下方”,在径向上,将壳体14的外壁141一侧称为“外侧”,将壳体14的轴贯通部143一侧称为“内侧”,在周向上,将从轴向上方观察的方向定义为“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
[0027](吸尘器1000的整体结构)
[0028]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10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10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吸尘器1000为棍式电动吸尘器,具备:在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具有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主体部102;以及通过吸引管107而连接到主体部102的吸口部110。吸尘器1000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器人型、桶型或者是手持型等的电动吸尘器。
[0029]在主体部102内形成有与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连接的空气通道(未图示)。在空气通道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分别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100。
[0030]除此之外,吸尘器1000还具备设置于主体部102上方的把持部105和操作部106,使用者通过对把持部105进行把持来对吸尘器1000进行操作,通过对操作部106进行操作来使吸尘器1000工作。
[0031](送风装置100的整体结构)
[0032]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于图1所示的吸尘器1000的送风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10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00在其中心具备由转子15和定子16构成的马达的旋转轴11。并且,送风装置100还具备:绕旋转轴11进行旋转的转子15;固定于转子15的叶轮12;配置于叶轮12的下方的扩散器13;以及具有包围扩散器1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141(参照图4)和外径比扩散器13的内径小的内壁142(参照图4)的壳体14。在此,从径向上观察,扩散器13的筒部131(参照图3)位于壳体14的内壁142与外壁141(参照图4)之间。此外,从轴向上观察,扩散器13的筒部131(参照图3)与壳体14的内壁142(参照图4)在轴向上的重叠部分L重叠。
[0033]在此,送风装置100的主气流A如箭头所示,从叶轮12上方的进气口进入之后沿着,叶轮12、扩散器13以及壳体14的顺序经过了送风装置100的内部之后从其侧面流出。
[0034]这里,一部分气流B并不从送风装置100的侧面流出,而是从马达的底部进入到马达内部,并对其进行冷却。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扩散器13与壳体14在重叠部分L重叠,因此冷却了马达内部的气流B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转子;固定于上述转子的叶轮;配置于上述叶轮的下方的扩散器;以及具有包围上述扩散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和外径比上述扩散器的内径小的内壁的壳体,上述扩散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在轴向上重叠,在上述扩散器和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的至少一方设有沿轴向凹陷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扩散器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以及设置于上述筒部的径向外侧且沿周向以倾斜状配置的多个叶片部,上述凹部以相对于径向而沿上述叶片部的延伸方向在周向上倾斜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内壁时,上述凹部的底面与上述扩散器的底面大致为同一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还具有连接上述内壁与中心的轴贯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真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