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调温装置、调温系统及其调温方法、机房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制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节能调温装置、调温系统及其调温方法、机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冷制热技术的发展,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的能耗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的数据机房一般采用“先冷环境,再冷设备”的低效制冷方案,冷却环境时,一般采用空调等调温装置,该方案无法提高空调的能效比,也无法应对高功率设备的散热需求。该类型的老旧数据机房的机房制冷架构落后,一方面,易形成局部热点,空调自身损耗较大,且能效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数据机房中通信设备的托管用户数量的增加,一个机房通常需要多个空调进行冷却,导致空调的整体功耗增加,机房整体的冷量的损失也会相应的增加,空调的能效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一个较优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通信机房内空调能耗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调温装置、调温系统及其调温方法、机房。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节能调温装置,所述节能调温装置包括: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调温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回风区(11)、调温区(12)和送风区(13);至少一个送风口(2),所述送风口(2)与所述送风区(13)相连通,且所述送风口(2)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侧壁上;至少一个回风口(3),所述回风口(3)与所述回风区(11)相连通,且所述回风口(3)设置于所述机体(1)的侧壁上;其中,所述调温区(12)调温处理后的气体由所述送风口(2)送风输出,所述调温区(12)调温处理前的气体由所述回风口(3)回风输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区(13)内设置有送风驱动件(131),所述送风驱动件(131)将所述调温区(12)的气体朝向所述送风口(2)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2)设置有多个,所述送风驱动件(131)沿自身径向出风,多个所述送风口(2)分别设置于所述送风驱动件(131)的径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区(13)与所述调温区(12)之间设置有通风通道(19),所述送风驱动件(131)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19)位置处,所述送风驱动件(131)将所述调温区(12)的气体引入至所述送风区(13)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分界板(18),所述分界板(18)设置于所述调温区(12)与所述送风区(13)之间,所述送风驱动件(131)设置在所述分界板(18)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2)和所述回风口(3)一一对应成组设置,所述送风口(2)和所述回风口(3)在所述机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同一组所述送风口(2)和所述回风口(3)位于所述机体(1)的同一侧;当所述送风驱动件(131)需要从所述机体(1)的一侧送风输出时,所述机体(1)对应一侧的所述送风口(2)和所述回风口(3)保持打开状态;当所述送风驱动件(131)需要从所述机体(1)的多侧送风输出时,所述机体(1)对应多侧的所述送风口(2)和所述回风口(3)保持打开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2)设置有送风调节件(21),所述送风调节件(21)用于调节所述送风口(2)的通风面积,所述送风调节件(21)与所述机体(1)相连接;和/或,所述回风口(3)设置有回风调节件(31),所述回风调节件(31)用于调节所述回风口(3)的通风面积,所述回风调节件(31)与所述机体(1)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调节件(21)与所述机体(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回风调节件(31)与所述机体(1)可拆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调节件(21)包括第一盖板(211),所述第一盖板(211)与所述机体(1)相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宏,杜民,姜鎏,蔡瑞鹏,石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