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50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项目流程管理领域,涉及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具体公开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从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人口密度需求指数、经济发展需求指数、地质合理建设指数以及民意调查指数五个方面综合评估各候选站点的建设资格符合系数,据此筛选出目标地铁线路的各优选站点,后根据站点布局规划数量进一步确认目标地铁线路的匹配站点组,很大程度上完善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保障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不仅确保地铁线路规划符合需求以及线路覆盖范围合理,还避免无效或重复的地铁站点建设,帮助减少土地和空间的占用,实现更科学、高效的地铁建设。高效的地铁建设。高效的地铁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项目流程管理领域,涉及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具体公开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城市规划建设愈发重要和复杂。然而城市规划建设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考虑因素众多,需通过策划、取材、考察、审批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以获取各个不同领域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尤其是在城市地铁线路站点规划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社区需求、土地利用情况等一系列因素,进而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整个规划过程变得复杂和低效,因而引入一个关于地铁线路站点规划的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
[0003]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已经采用了集中管理和协调各个领域数据的平台,并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为规划人员提供优质的地铁线路站点选择方案,虽有效规避传统工程项目低规划效率的问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具体表现在:1、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主要侧重于收集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分布、交通流量和地质条件等相关数据,以评估候选站点的布设资格,未能考虑到公众参与和周边经济发展对于地铁线路站点建设的影响,一方面地铁线路站点规划涉及广大市民的利益,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对于站点规划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影响颇深,另一方面地铁站点的建设可能带来商业机会、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房地产发展等,在进行站点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影响,若这一层面缺乏,就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地铁站点的潜力,从而不利于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0004]2、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缺乏针对交通流量相关数据的细致化分析,多关注各候选站点周边道路上机动车辆拥堵情况,忽略了对道路非机动车辆拥堵情况以及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具体分析,使得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在交通流量方面的评估结果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无法全面考虑交通状况的多样性,进而无法了解地铁站点规划的影响和潜在问题,从而不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地铁线路站点规划方案。
[0005]3、现有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工程项目在评估候选站点的地质条件时,仅依赖地下土层数据来判断建设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下土层数据仅反映了候选站点地基建设的可行性,无法全面了解地形条件以及地下水位对候选站点建设和后续地铁站点运行的可靠性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无法保障地铁线路站点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此,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目标地铁线路规划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铁线路的相关规划信
息,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规划数量以及各候选站点的布设位置。
[0008]候选站点交通流量需求分析模块,用于规划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交通流量调查信息,进而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
[0009]候选站点人口密度需求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经济人口调查信息,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和经济发展需求指数。
[0010]候选站点地质合理建设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建设面积,以此划分各候选站点的建设区域并获取其对应地质信息,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地质合理建设指数。
[0011]候选站点民意调查指数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各候选站点的市民网络投票数,将其与市民网络投票总数的比值作为各候选站点的民意调查指数。
[0012]目标地铁线路匹配站点组确认模块,用于综合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建设资格符合系数,筛选出各优选站点,根据站点布局规划数量进一步确认目标地铁线路的匹配站点组。
[0013]显示终端,用于显示目标地铁线路的匹配站点组。
[0014]云数据库,用于存储交通事故各严重程度等级对应严重程度评估因子,存储参照地铁站点的建设基准面积及其对应的基准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基准交通流量需求指数。
[0015]优选地,所述交通流量调查信息包括各道路的基本信息、交通流量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
[0016]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机动车道数量、非机动车道数量以及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限速范围。
[0017]所述交通流量信息包括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
[0018]所述交通事故信息包括历史交通事故发生总次数以及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
[0019]所述经济人口调查信息包括当前居住人口数量、历史设定年限历史各年居住人口数量、当前各类经济区的数量和占比面积、未来设定年限各类预建设经济区的数量和占比面积。
[0020]优选地,所述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包括:提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基本信息中机动车辆行驶限速范围和机动车道数量其中i表示各候选站点的编号,i=1,2,...,j,a表示各道路的编号,a=1,2,...,q,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机动车辆行驶限速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记为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机动车辆参照行驶速度。
[0021]根据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中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其中s表示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的编号,s=1,2,

,c,d表示各时间段的编号,d=1,2,

,p,分析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机动车道拥堵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0022][0023],其中k0、m0分别表示预设的参照机动车道密度、参照机动车辆密度,δ
d
表示第d个时间段对应设置权重,c、q分别表示设定监测周期总天数、候选站点覆盖区域内道路总数量。
[0024]根据交通流量信息中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非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同上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机动车道拥堵系数计算方法一致,得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非机动车道拥堵系数
[0025]根据交通事故信息中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历史交通事故发生总次数以及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对应严重程度评估因子,筛选其中最大值,记为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评估因子分析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道路风险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e表示自然常数,g0、u0分别表示预设的交通事故发生参照次数、交通事故参照严重程度评估因子。
[0026]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其中分别表示预设的候选站点覆盖区域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拥堵系数、道路风险评估系数对应权重占比。
[0027]优选地,所述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包括:提取经济人口调查信息中的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目标地铁线路规划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铁线路的相关规划信息,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规划数量以及各候选站点的布设位置;候选站点交通流量需求分析模块,用于规划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交通流量调查信息,进而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候选站点人口密度需求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经济人口调查信息,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和经济发展需求指数;候选站点地质合理建设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建设面积,以此划分各候选站点的建设区域并获取其对应地质信息,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地质合理建设指数;候选站点民意调查指数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各候选站点的市民网络投票数,将其与市民网络投票总数的比值作为各候选站点的民意调查指数;目标地铁线路匹配站点组确认模块,用于综合分析各候选站点的建设资格符合系数,筛选出各优选站点,根据站点布局规划数量进一步确认目标地铁线路的匹配站点组;显示终端,用于显示目标地铁线路的匹配站点组;云数据库,用于存储交通事故各严重程度等级对应严重程度评估因子,存储参照地铁站点的建设基准面积及其对应的基准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基准交通流量需求指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流量调查信息包括各道路的基本信息、交通流量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机动车道数量、非机动车道数量以及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限速范围;所述交通流量信息包括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所述交通事故信息包括历史交通事故发生总次数以及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所述经济人口调查信息包括当前居住人口数量、历史设定年限历史各年居住人口数量、当前各类经济区的数量和占比面积、未来设定年限各类预建设经济区的数量和占比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包括:提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基本信息中机动车辆行驶限速范围和机动车道数量其中i表示各候选站点的编号,i=1,2,...,j,a表示各道路的编号,a=1,2,...,q,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机动车辆行驶限速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记为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机动车辆参照行驶速度;根据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中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其中s表示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的编号,s=1,2,...,c,d表示各时间段的编号,d=1,2,...,p,分析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
域的机动车道拥堵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k0、m0分别表示预设的参照机动车道密度、参照机动车辆密度,δ
d
表示第d个时间段对应设置权重,c、q分别表示设定监测周期总天数、候选站点覆盖区域内道路总数量;根据交通流量信息中设定监测周期内各天各时间段非机动车辆的通行量、密度和平均行驶速度,同上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机动车道拥堵系数计算方法一致,得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非机动车道拥堵系数β
i2
;根据交通事故信息中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历史交通事故发生总次数以及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从云数据库中提取历史各次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等级对应严重程度评估因子,筛选其中最大值,记为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内各道路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评估因子分析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道路风险评估系数β
i3
,其计算公式为:其中e表示自然常数,g0、u0分别表示预设的交通事故发生参照次数、交通事故参照严重程度评估因子;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交通流量需求指数,其中分别表示预设的候选站点覆盖区域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拥堵系数、道路风险评估系数对应权重占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项目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包括:提取经济人口调查信息中的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的当前居住人口数量f
i
和历史设定年限历史各年居住人口数量f
ix
,其中x表示历史设定年限历史各年的编号,x=1,2,...,w,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居住人口增长速度,获取各候选站点的覆盖区域未来设定年限预计居住人口增长数量f
i

,由公式得到各候选站点的人口密度需求指数,其中f0表示预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浩川杨泽新程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工程咨询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