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动力船燃料泄漏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43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氨动力船燃料泄漏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泄漏气体供给系统、泄漏处理系统、通风系统、废液泄放系统和供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在以氨为动力的船舶上,当船舶上发生氨气泄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可以将氨气通入两个氨气间进行交替吸收处理,不仅可以使氨气与水充分接触,并且该系统有充分的反应时间使氨气反复多次进出水中进行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收效果非常好,既解决了采用喷淋系统由于氨气仅能一次穿过水的喷淋区域而导致氨气吸收不彻底的问题,又解决了将氨气通入水的方法由于大量小气泡接触到液面破裂而导致气泡包裹的氨气泄漏到空气中的问题,从而大大消除了由于氨气泄漏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动力船燃料泄漏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氨动力船燃料泄漏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面对日益严峻的脱碳形式,清洁燃料越来越受到航运业的重视,船舶燃料逐渐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低碳甚至零碳能源过渡。氨的成分中不含硫和碳,能够实现“零碳”排放,因此采用氨作为船用燃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然而,将氨作为船用燃料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将氨燃料送至船舶主机的燃用过程中需要利用驳运泵、增压泵等对储罐内的氨燃料进行驳运增压,还需要各种加热设备对氨进行加热气化,另外氨在输送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阀件、管路、压力表等,这些供给系统的组件均存在发生泄漏的风险。由于氨具有易燃、易爆、毒性等特殊危险性,一旦船舶上发生氨气泄漏,将存在火灾爆炸或造成人员中毒的风险,因此如何在氨气泄漏后开展应急处理对于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4]现有技术对船舶氨燃料泄漏后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在船舶上设置喷淋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在泄漏事故发生时,通过喷淋水的方式对泄漏区的氨气进行吸收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动力船燃料泄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泄漏气体供给系统、泄漏处理系统、通风系统、废液泄放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泄漏气体供给系统包括:左泄漏源(1)、中泄漏源(2)、右泄漏源(3)、风机(4)、气体探测器(5)、排气阀(6)和进气阀(7);所述泄漏处理系统包括:左电磁阀(8)、右电磁阀(9)、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气体喷嘴(12)、循环风机(13)、活塞支架(14)、活塞(15)、初始位置传感器(16)、排气位置传感器(17)、极限位置传感器(18);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泄气阀(19)和排气风机(20);所述废液泄放系统包括:泄放阀(21);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海水泵(22);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相邻,均安装在船尾的甲板上,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完全相同,均为敞口式圆柱,氨气间内装有海水,且海水的液面高度不超过氨气间高度的1/4;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的底部均设有5个气体喷嘴(12),所述5个气体喷嘴(12)并联连接,所述左肺氨气间(10)内的气体喷嘴(12)通过管路与左电磁阀(8)相连,所述右肺氨气间(11)内的气体喷嘴(12)通过管路与右电磁阀(9)相连;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的内壁面、略高于液面的位置上均安装有活塞支架(14);所述活塞(15)设在活塞支架(14)的上方,并分别与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的内壁面相配合;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的侧壁上均设有初始位置传感器(16)、排气位置传感器(17)和极限位置传感器(18),其中初始位置传感器(16)安装在活塞支架(14)的上方,极限位置传感器(18)安装在左肺氨气间(10)或右肺氨气间(11)的底部,排气位置传感器(17)略低于极限位置传感器(18);所述左肺氨气间(10)、右肺氨气间(11)内海水的液面之上均设有循环气体管路,所述循环风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洋刘亚琦孙志元钟永健赵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