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38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属于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对子服务器中已存储的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响应数据以及数据自身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各裂分数据组的参占系数,以表示各裂分数据组在存储过程中与用户的交互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通过对各子服务器的运营数据以及存储的裂分数据组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各子服务器的老化系数与再容值,并在后续的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将参占系数较大的裂分数据组传输至再容值较小的子服务器中,保证具有较高故障风险的服务器中存储有总体重要性较低的裂分数据组,从而降低子服务器损坏、故障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失等情况带来的风险。情况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和计算机
,具体的,涉及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一方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较大,经常会有几十上百G,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效率与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分布式存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即通过将数据包分割后再分散存储在分布式的服务器集群中,从而在服务器出现异常时,能够降低数据损失。
[000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数据的分布存储时,是通过随机分布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并没有考虑服务器的状态不同以及服务器内现有存储数据的分布,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导致大量重要的数据出现损坏,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降低服务器故障与损坏造成的损失,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时没有考虑服务器的状态不同以及服务器内现有存储数据的分布,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导致大量重要的数据出现损坏,造成严重的损失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第一步,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相关数据,并将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数据标记为一个数据包,将同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依次标记为B1、B2、

、Bn;
[0008]将同一个数据包内的相关数据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若干个裂分数据组,将同一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zi1、zi2、

、zim;
[0009]其中1≤i≤n,n为同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
[0010]m为同一数据包对应的裂分数据组的数量;
[0011]第二步,将同一个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分布式存储在各子服务器内;
[0012]对于同一对象对应的各数据包,将其对应的同一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z1j、z2j、

、znj,将z1j至znj对应的裂分数据组标记为一个对照组,其中1≤j≤m;
[0013]计算获取同一对照组内的n个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
[0014]第三步,控制器根据各子服务器的运营记录计算得到能够表示子服务器老化水平的老化系数L;
[0015]第四步,获取各子服务器内存储的各裂分数据组,将这些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h1、h2、

、hk,获取hr对应的对照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r;
[0016]其中1≤r≤k;
[0017]控制器根据公式Xp=(X1+X2+、

、+Xk)/k计算得到对应子服务器的平均参占系数Xp;
[0018]根据公式G=λ1*Xp+λ2*L计算得到各子服务器的再容值G;
[0019]其中λ1与λ2均为预设的系数;
[0020]第五步,在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将新的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进行传输时,获取各子服务器更新的对应再容值G;
[0021]获取各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s;
[0022]将各裂分数据组按照参占系数Xs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序得到a1、a2、

、am;
[0023]将各子服务器按照更新的对应再容值G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b1、b2、

、bm;
[0024]将bj与aj对应,将aj对应的裂分数据组传输入对应的子服务器bj中。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计算获取同一对照组内的n个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控获取在一个对照组内的裂分数据组zij自进入对应的子服务器中起算的T时间内,zij被读取的次数c、zij被浏览的时间t、对应的加权系数q以及zij的大小d;
[0027]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zij对应的参占比Vij;
[0028]其中β1、β2均为预设值;
[0029]计算获取一个对照组内对应的n个Vij值,将其依次标记为V1j、V2j、

、Vnj;
[0030]根据公式计算得到V1j至Vnj这一组参占比数据的离散值S;
[0031]其中Vijp=(V1j+V2j+、

、+Vnj)/n;
[0032]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对应的同一对照组内的n个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
[0033]其中T为预设值、α为预设系数;
[0034]所述加权系数q为根据zij对应对照组内裂分数据组的类型预设的系数。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β2根据裂分数据组对应的数据展示类型不同而大小不同;所述数据展示类型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
[003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子服务器的老化系数L的计算方法为:
[0037]对于一个子服务器,获取其在投入运营后的使用时长t1;
[0038]获取子服务器在使用期间的维修次数w1;
[0039]获取子服务器在使用期间的维修成本w2;
[0040]获取子服务器的自身价格w3;
[0041]根据公式L=(θ2*w1
1+θ1*w2/w3
+θ3*t1)/(θ2+θ3)计算得到各子服务器对应老化系数L;
[0042]其中θ1、θ2、θ3均为预设的系数。
[00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4]1、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子服务器中已存储的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响应数据以及数据自身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各裂分数据组的参占系数,以表示各裂分数据组在存储过程中与用户的交互程度;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对各子服务器的运营数据以及存储的裂分数据组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各子服务器的老化系数与再容值,并在后续的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将参占系数较大的裂分数据组传输至再容值较小的子服务器中,保证具有较高故障风险的服务器中存储有总体重要性较低的裂分数据组,从而降低子服务器损坏、故障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损失等情况带来的风险;
[0045]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数据包进行分布式存储,从而有效降低服务器故障、损坏带来的数据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8]第一步,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相关数据,并将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数据标记为一个数据包,将同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依次标记为B1、B2、

、Bn;...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相关数据,并将同一对象在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数据标记为一个数据包,将同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依次标记为B1、B2、

、Bn;将同一个数据包内的相关数据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若干个裂分数据组,将同一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zi1、zi2、

、zim;其中1≤i≤n,n为同一对象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m为同一数据包对应的裂分数据组的数量;第二步,将同一个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分布式存储在各子服务器内;对于同一对象对应的各数据包,将其对应的同一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z1j、z2j、

、znj,将z1j至znj对应的裂分数据组标记为一个对照组,其中1≤j≤m;计算获取同一对照组内的n个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第三步,控制器根据各子服务器的运营记录计算得到能够表示子服务器老化水平的老化系数L;第四步,获取各子服务器内存储的各裂分数据组,将这些裂分数据组依次标记为h1、h2、

、hk,获取hr对应的对照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r;其中1≤r≤k;控制器根据公式Xp=(X1+X2+、

、+Xk)/k计算得到对应子服务器的平均参占系数Xp;根据公式G=λ1*Xp+λ2*L计算得到各子服务器的再容值G;其中λ1与λ2均为预设的系数;第五步,在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将新的数据包内的各裂分数据组进行传输时,获取各子服务器更新的对应再容值G;获取各裂分数据组对应的参占系数Xs;将各裂分数据组按照参占系数Xs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序得到a1、a2、

、am;将各子服务器按照更新的对应再容值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华顺梁春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赞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