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20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在承台上安装转体系统的同时安装监测装置,转体系统和监测装置安装完成后,在转体系统的上方施工现浇梁,随后驱动转体系统转动以带动所述现浇梁转动至预设角度,并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动角度进行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体角度进行监测,相较于传统的转体施工,不需要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全站仪和水准仪结合对转体角度进行测量计算,省时省力,且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人身安全。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体梁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桥梁件转体施工工艺多数用于跨既有铁路线,对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审批程序较复杂,要求施工必须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影响既有铁路线运输安全。
[0003]传统的转体施工精度控制为技术人员先对已转体的桥梁件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结合进行测量计算,然后通知现场人员再对梁体进行点控调整,由于测量计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需要技术人员拿着测量仪器上桥进入既有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梁体调整测量慢、费工费力、施工成本大和安全性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其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体角度进行监测,相较于传统的转体施工,不需要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全站仪和水准仪结合对转体角度进行测量计算,省时省力,且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在承台上安装转体系统的同时安装监测装置,转体系统和监测装置安装完成后,在转体系统的上方施工现浇梁,随后驱动转体系统转动以带动所述现浇梁转动至预设角度,并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动角度进行监测,现浇梁转体施工完成;
[0006]所述转体系统包括:
[0007]下球铰,其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下球铰的上方设有上球铰,所述上球铰在牵引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下球铰转动连接,所述现浇梁位于所述上球铰的上方;
[0008]所述监测装置包括:
[0009]环形橡胶圈,其套设在所述上球铰和所述下球铰之间,以密封所述上球铰和所述下球铰之间的间隙,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底部与所述下球铰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橡胶圈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下球铰的上方;
[0010]套管,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外部,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球铰圆周的切线方向相互平行;
[0011]金属丝,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沿所述上球铰的周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球铰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内圈,所述第二金属丝的远离所述第一金属丝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盘设在所述套管内后穿出所述套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上球铰一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丝盘设于所述套管内的长度为所述转体梁转动至预设角度的角位移量和所述套管
长度之和;
[0012]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远离所述第二金属丝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丝位于所述套管外部的一端与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
[0013]自动控制系统,其与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牵引装置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是,所述转体系统还包括:
[0015]下球铰骨架,其固定设置在承台顶面的中部,所述下球铰安装于所述下球铰骨架的顶面,所述下球铰的中心竖直固定有定位销轴,所述下球铰的顶面布设有多个聚四氟乙烯滑片,所述上球铰通过所述定位销轴转动的设置在多个聚四氟乙烯滑片上;
[0016]下转盘,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承台、所述下球铰骨架和所述下球铰一体成型,所述下球铰的顶面高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
[0017]上转盘,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上球铰一体成型,所述上转盘的底面高于所述上球铰的底面,所述现浇梁位于所述上转盘的上方,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转盘连接,所述监测装置位于所述上转盘和所述下转盘之间;
[0018]环形滑道,其设置在所述下球铰骨架的外周并与所述下转盘一体成型,所述环形滑道的顶面固定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顶面高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所述钢板上沿所述环形滑道的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滑板,任一滑板上固定设有撑脚,所述撑脚通过所述滑板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钢板上,所述撑脚的上部与所述上转盘一体成型。
[0019]优选的是,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多个牵引索,其锚固端分别通过多个锚具预埋于所述上转盘的内部,自由端延伸出所述上转盘的外部并缠绕于所述上转盘的外周后分别与多个张拉千斤顶连接,多个所述张拉千斤顶分别固定设置在多个牵引反力座上,任一张拉千斤顶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任一牵引反力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的顶部。
[0020]优选的是,所述套管靠近所述上球铰一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金属丝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直径相同,且所述限位槽的内底面与所述第二金属丝固定在所述套管内侧壁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21]优选的是,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支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球铰的外侧壁上,所述套管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22]优选的是,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液压千斤顶,其沿所述环形滑道的周向间隔设置,任一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与所述钢板连接,伸缩端竖向向上与所述上转盘的底面抵接,所述液压千斤顶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23]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滑道的中心和所述下球铰的中心位于同一位置。
[0024]优选的是,现浇梁转体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S1、承台施工完成后,在承台上安装下球铰骨架、下球铰和环形滑道;
[0026]步骤S2、在承台顶面立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下转盘混凝土与承台、下球铰骨架、下球铰和环形滑道一体成型;
[0027]步骤S3、在下球铰的中心安装定位销轴,下球铰表面安装聚四氟乙烯滑片,吊装上球铰与下球铰对接;
[0028]步骤S4、在上球铰和下球铰之间的间隙处安装监测装置;
[0029]步骤S5、在承台顶部的外侧立模浇筑牵引反力座混凝土并安装张拉千斤顶;在环
形滑道上安装钢板、滑板、撑脚和液压千斤顶;
[0030]步骤S6、预埋牵引索,立模浇筑上转盘混凝土,上转盘混凝土与上球铰和撑脚的上部一体成型,牵引索缠绕于上转盘的外周后与牵引反力座上的张拉千斤顶连接;
[0031]步骤S7、在上转盘的顶面施工现浇梁;
[0032]步骤S8、通过张拉千斤顶和牵引索带动上转盘转动,对现浇梁进行试转体;
[0033]步骤S9、正式进行现浇梁转体,并通过监测装置监测其转动角度,待现浇梁转体至预设角度,驱动液压千斤顶对上转盘限位,现浇梁转体完成。
[0034]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5]1、本专利技术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体角度进行监测,相较于传统的转体施工,不需要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全站仪和水准仪结合对转体角度进行测量计算,省时省力,且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0036]2、本专利技术在钢板和上转盘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与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自动控制系统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在转体的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输的高电平数据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台上安装转体系统的同时安装监测装置,转体系统和监测装置安装完成后,在转体系统的上方施工现浇梁,随后驱动转体系统转动以带动所述现浇梁转动至预设角度,并在转体的过程中通过监测装置对现浇梁的转动角度进行监测,现浇梁转体施工完成;所述转体系统包括:下球铰,其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下球铰的上方设有上球铰,所述上球铰在牵引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下球铰转动连接,所述现浇梁位于所述上球铰的上方;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环形橡胶圈,其套设在所述上球铰和所述下球铰之间,以密封所述上球铰和所述下球铰之间的间隙,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底部与所述下球铰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橡胶圈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下球铰的上方;套管,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外部,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球铰圆周的切线方向相互平行;金属丝,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沿所述上球铰的周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球铰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环形橡胶圈的内圈,所述第二金属丝的远离所述第一金属丝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盘设在所述套管内后穿出所述套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上球铰一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丝盘设于所述套管内的长度为所述转体梁转动至预设角度的角位移量和所述套管长度之和;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远离所述第二金属丝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丝位于所述套管外部的一端与电阻的一端和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自动控制系统,其与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牵引装置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既有铁路现浇梁转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系统还包括:下球铰骨架,其固定设置在承台顶面的中部,所述下球铰安装于所述下球铰骨架的顶面,所述下球铰的中心竖直固定有定位销轴,所述下球铰的顶面布设有多个聚四氟乙烯滑片,所述上球铰通过所述定位销轴转动的设置在多个聚四氟乙烯滑片上;下转盘,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承台、所述下球铰骨架和所述下球铰一体成型,所述下球铰的顶面高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上转盘,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上球铰一体成型,所述上转盘的底面高于所述上球铰的底面,所述现浇梁位于所述上转盘的上方,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转盘连接,所述监测装置位于所述上转盘和所述下转盘之间;环形滑道,其设置在所述下球铰骨架的外周并与所述下转盘一体成型,所述环形滑道的顶面固定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顶面高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所述钢板上沿所述环形滑道的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松王海龙王晓文蒋立青孔富勇黎尚均李欢王冰王晴晴吴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