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及测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04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测漏组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通道、第二连接部、第二通道、测漏阀、旋转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相接时,旋转件受第一连接部的转动驱动,带动测漏阀靠近第一连接部移动使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导通;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相离时,旋转件受第一连接部的转动驱动,带动测漏阀远离第一连接部移动使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阻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时,测漏装置与待测漏件气流导通,便于测漏装置对待测漏件进行密封性测试;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相离时,第二连接部作为密封结构对待测漏件的端口进行密封,便于后续的对待测漏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灭菌操作。灭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及测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测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经过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对体内例如,支气管、食道、胃、心脏及大肠等无法直接用肉眼确认的脏器进行观察、检测或手术。
[0003]内窥镜的常规组成结构包括显示屏和操作部,操作部适于伸入体内,显示屏用于观察体内情况。内窥镜在使用后需要把显示屏拆下,将操作部清洗消毒灭菌才能给下位病人使用,而操作部清洗消毒灭菌需要浸泡在清水、消毒液、灭菌液等液体清洁剂中里,所以在此之前需要进行操作部的密封性测试,防止液体进入操作部造成损坏。
[0004]现有的内窥镜操作部的密封性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密封方式如下:首先利用特定的连接结构将测漏装置和操作部连通进行测漏,测试满足密封要求后将连接结构及测漏装置拆卸,再利用密封结构对操作部进行密封,以便于后续的对操作部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上述过程需要频繁的进行多个构件的拆卸安装,步骤繁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内窥镜操作部在密封性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密封时步骤繁多、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6]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漏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内窥镜操作部在密封性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密封时步骤繁多、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设置有适于与测漏装置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适于与待测漏件连通的第二通道;测漏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隙配合;旋转件,与所述测漏阀相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相接时,所述旋转件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驱动,带动所述测漏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使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相离时,所述旋转件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驱动,带动所述测漏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使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阻断状态。
[000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测漏组件,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测漏装置与待测漏件气流导通,便于测漏装置对待测漏件进行密封性测试;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转动相离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处于阻断状态,测漏装置与待测漏件气流阻断,此时测漏阀对第二通道的进行封堵,第二连接部作为密封结构对待测漏件的端口进行密封,便于后续的对待测漏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本实施例的测漏组件将不仅作为密封性测试时测漏装置和待测漏件的连接件,还能够作为后续的对待测漏件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时的密封结构使用,省去了拆卸连接结构更换密封结
构的操作,仅需进行简单的拆装操作即可,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操作部在密封性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密封时步骤繁多、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道内形成有导向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测漏阀与所述导向面之间;所述测漏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导向面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脱离所述导向面,以在所述测漏阀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气流过隙;所述测漏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导向面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所述导向面,以阻断所述第二通道的气流流通。
[0010]有益效果:第二通道内即第二连接部的内壁形成有导向面,导向面倾斜设置,朝靠近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开口逐渐增大,第一密封件设置测漏阀的安装槽中,第一密封件随着测漏阀的移动实现第二通道内的气流导通和阻断,提高连接结构密封的可靠性。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倾斜导轨,所述旋转件嵌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侧,所述测漏阀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倾斜导轨与所述旋转件相接;所述旋转件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由所述第一端运动至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测漏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由阻断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所述旋转件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由所述第二端运动至所述第一端时,所述测漏阀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由导通状态转换为阻断状态。
[0012]有益效果:第二连接部的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导轨,倾斜导轨的第一端远离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低位,倾斜导轨的第二端靠近第一连接部设置在高位,旋转件嵌设在第二连接部的外周侧,并由第二连接部的外壁结构进行轴向移动的限位。测漏阀在旋转件的带动下沿倾斜导轨运动时,由于旋转件轴向移动被限位,测漏阀仅能在倾斜导轨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部移动,测漏阀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了将旋转件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测漏阀的轴向运动。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漏阀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旋转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凸部穿过所述倾斜导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接;所述旋转件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由所述第一端运动至所述第二端时,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所述旋转件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由所述第二端运动至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
[0014]有益效果:第一凸部在测漏阀的侧部突出于测漏阀设置,第一限位部在旋转件上竖直设置,第一凸部穿出倾斜导轨后与第一限位部相接,由第一限位部对第一凸部进行限位并带动第一凸部转动,使得第一凸部即测漏阀在旋转件的转动驱动的同时能够竖直运动。
[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旋转件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二凸部相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使所述旋转件能够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驱动。
[0016]有益效果:设置为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与测漏装置连通后与第二连接部相接,在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二凸部,第二限位部在旋转件上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接时,第二凸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从而实现当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转动时,第二
凸部通过第二限位部带动旋转件的转动操作。
[00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三凸部相接,使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带动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二导轨运动,使所述第二凸部带动所述旋转件转动。
[0018]有益效果:第一导轨竖直设置,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连通并水平设置。第三凸部在第二连接部的侧部突出于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接时,第三凸部由第一导轨限位,使得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凸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到位;当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转动时,第三凸部由第二导轨限位并提供转动空间,第二凸部同步转动通过第二限位部带动旋转件进行转动操作。
[00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00),设置有适于与测漏装置(500)连通的第一通道(200);第二连接部(300),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0)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适于与待测漏件(600)连通的第二通道(400);测漏阀(2),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400)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0)间隙配合;旋转件(3),与所述测漏阀(2)相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0)转动相接时,所述旋转件(3)受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的转动驱动,带动所述测漏阀(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使所述第一通道(200)与所述第二通道(400)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0)转动相离时,所述旋转件(3)受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的转动驱动,带动所述测漏阀(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使所述第一通道(200)与所述第二通道(400)处于阻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400)内形成有导向面(401),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9),所述第一密封件(9)设置在所述测漏阀(2)与所述导向面(401)之间;所述测漏阀(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密封件(9)沿所述导向面(401)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9)脱离所述导向面(401),以在所述测漏阀(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0)之间形成气流过隙;所述测漏阀(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密封件(9)沿所述导向面(401)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9)抵接所述导向面(401),以阻断所述第二通道(400)的气流流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00)设置具有第一端(403)和第二端(404)的倾斜导轨(402),所述旋转件(3)嵌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00)的外周侧,所述测漏阀(2)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倾斜导轨(402)与所述旋转件(3)相接;所述旋转件(3)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2)由所述第一端(403)运动至所述第二端(404)时,所述测漏阀(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所述第一通道(200)与所述第二通道(400)由阻断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所述旋转件(3)转动带动所述测漏阀(2)由所述第二端(404)运动至所述第一端(403)时,所述测漏阀(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00)移动,所述第一通道(200)与所述第二通道(400)由导通状态转换为阻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漏阀(2)设置有第一凸部(202),所述旋转件(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部(202)配合的第一限位部(301),所述第一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有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