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0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主换热器,背管换热器;换热器组件的输入流路流经背管换热器的第四换热管,第一流路流经前换热器的部分第一换热管,第二流路流经前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一换热管和中换热器的部分第二换热管,第三流路流经中换热器的部分第二换热管,第四流路流经中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二换热管和后换热器的部分第三换热管,第五流路流经后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三换热管,在换热器组件制冷时,冷媒流经输入流路之后同时分流进入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组件,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组件的能耗、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能效。的能效。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对空调能效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换热器的换热流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不合理导致换热不均衡,从而降低了换热器的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换热管路更为合理,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组件的能耗、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能效。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传动换热器组件。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主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包括前换热器、中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前换热器、所述中换热器和所述后换热器依次拼接,所述前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管,所述中换热器具有第二换热管,所述后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管;背管换热器,所述背管换热器设在所述主换热器的迎风侧,所述背管换热器具有第四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流路包括输入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所述输入流路流经所述背管换热器的所述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前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流路流经所述前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中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流路流经所述中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流路流经所述中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后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五流路流经所述后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换热器组件制冷时,冷媒流经所述输入流路之后同时分流进入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主换热器包括前换热器、中换热器和后换热器,前换热器、中换热器和后换热器依次拼接,前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管,中换热器具有第二换热管,后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管,背管换热器设在主换热器的迎风侧,背管换热器具有第四换热管,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流路包括输入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输入流路流经背管换热器的第四换热管,第一流路流经前换热器的部分第一换热管,第二流路流经前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一换热管和中换热器的部分第二换热管,第三流路流经中换热器的部分第二换热管,第四流路流经中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二换热管和后换热器的部分第三换热管,第五流路流经后换热器的其余部分第三换热管,通过在换热器组件制冷时,冷媒流经输入流路之后同时分流进入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
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以使换热器组件的换热管路更为合理,从而有效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组件的能耗、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能效。同时,通过输入流路管流出的冷媒分流成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从而有效降低冷媒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的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性能,且简化换热器组件流路的设计,降低主换热器的生产难度。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入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通过分配器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前换热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中换热器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五区域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后换热器包括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第六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七区域均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流路流经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流路流经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流路流经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六区域的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五流路流经所述第七区域的所述第三换热管。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路自所述第一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流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流路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三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流路依次流经所述第四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四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流路依次流经所述第五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六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六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五流路依次流经所述第七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七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六区域位于所述第七区域靠近所述中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靠近所述中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三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五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靠近所述前换热器的一侧,沿所述中换热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五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
管和所述第五区域的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三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四区域的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靠近所述前换热器的一侧。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和所述第五流路中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同。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管换热器设于所述中换热器的迎风侧。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换热管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孔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孔径相同。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换热管的孔径为7mm,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孔径为5mm。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包括前换热器、中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前换热器、所述中换热器和所述后换热器依次拼接,所述前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管,所述中换热器具有第二换热管,所述后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管;背管换热器,所述背管换热器设在所述主换热器的迎风侧,所述背管换热器具有第四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流路包括输入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所述输入流路流经所述背管换热器的所述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前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流路流经所述前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中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流路流经所述中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流路流经所述中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后换热器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五流路流经所述后换热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换热器组件制冷时,冷媒流经所述输入流路之后同时分流进入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通过分配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管包括迎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前换热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和背风侧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中换热器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和背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五区域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后换热器包括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第六区域包括迎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七区域均包括迎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和背风侧的其余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流路流经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流路流经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流路流经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六区域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玲玲宋分平谢李高王剑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