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6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镀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主体,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块导轨,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的外壁与沉降池主体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有升降滑块,两个所述升降滑块分别与两侧滑块导轨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数量共设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滤框上下移动和过滤板上下翻转的相互配合实现在通过外力作用加速沉降池主体内部电镀废液杂质的沉降效率,进而提高装置对电镀废液初步沉降处理效率,增加装置实用性。增加装置实用性。增加装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废液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镀件清洗水、废电镀液和其他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水质、水量与电镀生产的工艺条件、生产负荷、操作管理与用水方式等因素有关,对镀件进行电镀处理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电镀废水的产生。
[0003]现有技术中对电镀废水进行排放处理的装置主要包括沉降池主体、排放口和连接管道等结构,排放口被设置在沉降池主体的下方,通过连接管道实现沉降池主体和其他处理结构之间的相互连接,电镀废水被通入沉降池主体内部,通过电镀废液内部杂质的自然沉降使得杂质沉降至沉降池主体的底部,并使得该杂质随着电镀废水从排放口排出
[0004]但现有技术中,电镀废液内部杂质通过自然沉降的方式沉降至沉降池主体的内部,而自然沉降在没有外力的辅助作用下的沉降周期较长,进而造成沉降池主体对电镀废液初步沉降处理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主体,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块导轨,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的外壁与沉降池主体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有升降滑块,两个所述升降滑块分别与两侧滑块导轨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数量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板沿着过滤框的前壁边缘方向呈阵列设置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的一侧靠近前壁和后壁边缘处均通过轴杆安装有吊装支架,所述吊装支架的顶部与过滤框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过滤框的底部过滤板的底面前部和后部投影下方均固定有斜置吸附块,所述斜置吸附块的底面与过滤板的顶面相贴合。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框的顶面靠近一角处安装有通电接口。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块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螺旋套筒,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底面螺旋套筒的垂直投影处固定有安装套。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套筒的内壁之间螺旋安装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圆板,所述固定圆板的外壁与安装套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固定有联动齿轮,两个所述联动齿轮之间安装有联动链条。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的两端与沉降池主体的顶面相固定。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拱形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通拱形支架与往复丝杆的轴心相连接。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吊装支架被安装在过滤框的下方,通过吊装支架与过滤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过滤框对过滤板的吊装,使得过滤板能绕吊装支架的轴心进行翻转运动,当过滤框通电时在电磁吸附力的作用下过滤板上翻至与斜置吸附块相贴合,此时下移过滤框能对实现对沉降池主体内部电镀废液杂质的加速沉降,当过滤框非通电时电磁吸附力消失,此时过滤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翻,进而使得过滤框敞开,此时上移过滤框不会造成较多的沉降杂质的上移,通过过滤框上下移动和过滤板上下翻转的相互配合实现在通过外力作用加速沉降池主体内部电镀废液杂质的沉降效率,进而提高装置对电镀废液初步沉降处理效率,增加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沉降池主体结构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组件部分结构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过滤框结构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联动齿轮结构图。
[0022]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沉降池主体;11、滑块导轨;2、过滤组件;21、过滤框;22、升降滑块;23、过滤板;211、吊装支架;212、斜置吸附块;213、通电接口;221、螺旋套筒;12、安装套;24、往复丝杆;241、固定圆板;242、联动齿轮;25、联动链条;26、拱形支架;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请参阅图1

图5所示,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主体1,所述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块导轨11,所述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2,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框21,所述过滤框21的外壁与沉降池主体1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21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有升降滑块22,两个所述升降滑块22分别与两侧滑块导轨11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21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23,所述过滤板23的数量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板23沿着过滤框21的前壁边缘方向呈阵列设置;
[0025]工作时,为了解决电镀废液自然沉降在没有外力的辅助作用下的沉降周期较长,进而造成沉降池主体对电镀废液初步沉降处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过滤组件2是安装在沉降池主体1内部对电镀废液杂质沉降加速的辅助结构,沉降池主体1通过其内壁和滑块导轨11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过滤组件2的安装,过滤框21通过升降滑块22与滑块导轨11之间
的相互契合实现沉降池主体1对过滤框21的安装的同时,使得过滤框21能在滑块导轨11的轨道范围内进行上下移动,过滤板23被安装在过滤框21的下方,其是对电镀废液进行沉降加速的主要结构。
[0026]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板23的一侧靠近前壁和后壁边缘处均通过轴杆安装有吊装支架211,所述吊装支架211的顶部与过滤框21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过滤框21的底部过滤板23的底面前部和后部投影下方均固定有斜置吸附块212,所述斜置吸附块212的底面与过滤板23的顶面相贴合;工作时,吊装支架211被安装在过滤框21的下方,通过吊装支架211与过滤板23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过滤框21对过滤板23的吊装,使得过滤板23能绕吊装支架211的轴心进行翻转运动,斜置吸附块212的设置使得在过滤板23与过滤框21贴合时其能具有一定的偏转角度,防止过滤板23与过滤框21贴合较紧密导致其无法进行翻转的情况发生。
[0027]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框21的顶面靠近一角处安装有通电接口213;
[0028]工作时,过滤框21通过通电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主体(1),所述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块导轨(11),所述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框(21),所述过滤框(21)的外壁与沉降池主体(1)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21)的两侧中心处均固定有升降滑块(22),两个所述升降滑块(22)分别与两侧滑块导轨(11)的内壁之间相互滑动,所述过滤框(21)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23),所述过滤板(23)的数量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板(23)沿着过滤框(21)的前壁边缘方向呈阵列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23)的一侧靠近前壁和后壁边缘处均通过轴杆安装有吊装支架(211),所述吊装支架(211)的顶部与过滤框(21)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过滤框(21)的底部过滤板(23)的底面前部和后部投影下方均固定有斜置吸附块(212),所述斜置吸附块(212)的底面与过滤板(23)的顶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21)的顶面靠近一角处安装有通电接口(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飙黄为舒靖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思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