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40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钢板剪力墙(1)、带肋钢筋(2)、套筒(3)和高强螺栓(4),钢板剪力墙(1)上垂直焊接有套筒(3),套筒(3)呈阵列状排布在钢板剪力墙(1)表面;套筒(3)的径向方向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位于同一直线上,预留孔(5)用于安装高强螺栓(4),套筒(3)内用于安装带肋钢筋(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连接结构有效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与钢板剪力墙相接处,因施工空间限制而存在的锚固约束不足的问题。同时该连接不需要现场焊接和湿作业,可有效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可有效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可有效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施工
,具体是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板剪力墙不仅可以提供有效的承载力和刚度,在耗能和延性方面优于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体系也屡见不鲜。目前,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常规技术做法为钢板剪力墙上的抗剪件与框架结构中的钢筋进行焊接,形成连接锚固,但是在钢板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处,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到了空间限制,需要增加节点板,施工成本高,且操作空间局促,难以施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通过将套筒预焊在钢板剪力墙上,套筒内径略大于钢筋直径,并在套筒上部开孔并车丝;待框架中钢筋插入套筒后,在套筒上部自上而下植入螺栓,螺栓底部顶紧钢筋,使钢筋与套筒底部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形成有效连接。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剪力墙(1)、带肋钢筋(2)、套筒(3)和高强螺栓(4),钢板剪力墙(1)上垂直焊接有套筒(3),套筒(3)呈阵列状排布在钢板剪力墙(1)表面;套筒(3)的径向方向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位于同一直线上,预留孔(5)用于安装高强螺栓(4),套筒(3)内用于安装带肋钢筋(2);通过将套筒(3)预焊在钢板剪力墙(1)上,套筒(3)内径大于带肋钢筋(2)的直径,在套筒(3)上部开孔并车丝;待框架中钢筋插入套筒(3)后,在套筒(3)上部自上而下植入高强螺栓(4),高强螺栓(4)的底部顶紧带肋钢筋(2),使钢筋与套筒(3)底部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有效连接。
[0006]本技术所提出的连接结构有效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与钢板剪力墙相接处,因施工空间限制而存在的锚固约束不足的问题。同时该连接不需要现场焊接和湿作业,可有效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套筒机械连接结构图。
[0009]图中:1

钢板剪力墙、2

带肋钢筋、3

套筒、4

高强螺栓、5

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1]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剪力墙(1)、带肋钢筋(2)、套筒(3)和高强螺栓(4),钢板剪力墙(1)上垂直焊接有套筒(3),套筒(3)呈阵列状排布在钢板剪力墙(1)表面;套筒(3)的径向方向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位于同一直线上,预留孔(5)用于安装高强螺栓(4),套筒(3)内用于安装带肋钢筋(2);通过将套筒(3)预焊在钢板剪力墙(1)上,套筒(3)内径大于带肋钢筋(2)的直径,在套筒(3)上部开孔并车丝;待框架中钢筋插入套筒(3)后,在套筒(3)上部自上而下植入高强螺栓(4),高强螺栓(4)的底部顶紧带肋钢筋(2),使钢筋与套筒(3)底部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有效连接。
[0012]本技术所提出的连接结构有效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与钢板剪力墙相接处,因施工空间限制而存在的锚固约束不足的问题。同时该连接不需要现场焊接和湿作业,可有效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剪力墙与混凝土框架中钢筋的锚固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钢板剪力墙(1)、带肋钢筋(2)、套筒(3)和高强螺栓(4),钢板剪力墙(1)上垂直焊接有套筒(3),套筒(3)呈阵列状排布在钢板剪力墙(1)表面;套筒(3)的径向方向上开有若干个预留孔(5),所述预留孔(5)位于同一直线上,预留孔(5)用于安装高强螺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辉斯志军刘应杨刘洋邬成奇赵衡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