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37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包括绞车本体和卷筒,所述卷筒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卷筒外部对应钢丝绳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内部设置有清洁钢丝绳表面杂质的清洁组件,所述引导件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升降结构和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实现所述引导件沿所述卷筒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进而实现引导件引导收卷状态中的钢丝绳沿着卷筒的轴线往复移动,实现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均匀,排列整齐。整齐。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


[0001]本技术涉及计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

技术介绍

[0002]矿用绞车是指用缠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牵引载荷移动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矿山井下或地面牵引车辆,撤移采煤工作面的支柱及其它辅助运输工作,按用途分有调度绞车、回柱绞车、无极绳绞车和运输绞车四种。
[0003]回柱绞车的卷筒对钢丝绳进行收放,在卷筒收卷钢丝绳时,如果不进行干预,钢丝绳会一直在卷筒的同一处位置缠绕,卷积较厚的钢丝绳卷不仅不利于收卷,而且也容易引发设备故障,影响使用,因此需要人工使用小锤或带柄钩引绳,引导其在卷筒上往复循环缠绕排列,当用小锤或带柄钩引绳时,需要精神专注,不能手抖失误,不然钢丝绳排列就会错开,仍然影响使用,耗时耗力,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由于钢丝绳一直在矿道中穿行,长久使用后钢丝绳表面会沾染较多的地下杂质,在收卷时杂质对缠绕状态的钢丝绳产生阻碍,不仅影响收卷,还可能造成钢丝绳磨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包括绞车本体和卷筒,所述卷筒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卷筒外部对应钢丝绳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内部设置有清洁钢丝绳表面杂质的清洁组件;
[0007]所述引导件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升降结构和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实现所述引导件沿所述卷筒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内腔转动设置有所述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沿所述卷筒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盒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盒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升降结构。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下部的支撑板和上部的气缸,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连,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形状与所述限位槽相契合,所述气缸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连,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朝上并连接有所述引导件。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盒通过其底面两端的支脚与所述底板固连,所述支脚与所述底板之间还支撑固定有斜杆。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对应所述驱动盒顶面的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盒的顶面滚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引导件呈矩形结构,其中部开设有供钢丝绳穿过的引导通道,所述引导件两相对的侧壁对应所述引导通道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
[0014]进一步在于,所述进口与所述引导通道之间还形成有斜挡,所述引导通道自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的断面呈由宽至窄的梯型结构。
[0015]进一步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刮片和转动件,所述出口的内壁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刮片和所述转动件,所述刮片和所述转动件的位置一一对应,二者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处还设置有扭转弹簧。
[0016]进一步在于,所述出口的断面呈圆孔,所述刮片呈扇环结构,所述刮片较宽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刮片较窄的一端朝向所述出口的圆心,多个所述刮片较窄的一端在闭合后拼接呈圆形,共同组成出孔供钢丝绳进出。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进而实现引导件引导收卷状态中的钢丝绳沿着卷筒的轴线往复移动,实现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均匀,排列整齐;
[0019]2、本技术方案中,当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积太厚影响引导件移动时,还可以通过升降结构升高引导件的高度,从而增加引导件与卷筒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对直径较宽或长度较长的钢丝绳收卷,此外通过升降引导件,还增大了操作空间,出现问题后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排查;
[0020]3、引导件上还设置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对钢丝绳上携带的杂质进行剥离,引导功能和清洁功能在引导件上巧妙地合二为一,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驱动盒、支撑板和引导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的断面图;
[0026]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引导件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中引导件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中清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技术中引导件的断面图。
[0031]图中:1、绞车本体;11、卷筒;12、底板;2、驱动盒;21、支脚;22、斜杆;23、双向丝杆;24、电机;25、限位槽;26、连接件;3、支撑板;31、气缸;32、滚轮;4、引导件;41、引导通道;42、进口;43、出口;44、斜挡;5、清洁组件;51、转动件;52、刮片;53、扭转弹簧;54、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包括绞车本体1和卷筒11,卷筒11下方固定有底板12,底板12呈矩形结构,卷筒11上缠绕有钢丝绳,通过驱动卷筒11转动,实现钢丝绳的收卷,由于卷筒11一般呈表面光滑的圆筒结构,因此在收卷钢丝绳时如不引导钢丝绳收卷排列,则钢丝绳会在卷筒11的同一个位置持续缠绕,造成卷筒11表面一处卷积较厚,而其余地方没有钢丝绳缠绕,不仅不利于收卷,而且也容易引发设备故障,影响使用。
[0035]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底板12对应卷筒11的外部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包括驱动盒2,驱动盒2内腔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23,双向丝杆23沿卷筒11的轴线方向布置,双向丝杆23的一端与驱动盒2的内壁转动连接,双向丝杆23的另一端与电机24的输出端固连,电机24通过螺钉固定在驱动盒2的外壁,驱动盒2还通过其底面两端的支脚21与底板12固连,支脚21与底板12之间还支撑固定有斜杆22,从而加固驱动盒2。
[0036]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驱动盒2的上部设置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包括下部的支撑板3和上部的气缸31,驱动盒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限位槽25,驱动盒2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件26,连接件2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包括绞车本体(1)和卷筒(11),所述卷筒(11)下方设置有底板(12),所述卷筒(11)上缠绕有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11)外部对应钢丝绳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引导件(4),所述引导件(4)内部设置有清洁钢丝绳表面杂质的清洁组件(5);所述引导件(4)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升降结构和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通过电机(24)驱动双向丝杆(23)转动实现所述引导件(4)沿所述卷筒(11)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驱动盒(2),所述驱动盒(2)内腔转动设置有所述双向丝杆(23),所述双向丝杆(23)沿所述卷筒(11)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双向丝杆(2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盒(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24)的输出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限位槽(25),所述驱动盒(2)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件(26),所述连接件(26)的下端与所述双向丝杆(2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26)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升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下部的支撑板(3)和上部的气缸(31),所述连接件(26)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固连,且所述连接件(26)的上端形状与所述限位槽(25)相契合,所述气缸(3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顶面固连,所述气缸(31)的输出端朝上并连接有所述引导件(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市榆阳中能袁大滩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