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3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脉冲功率电源通讯控制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不易受电磁环境的干扰,通讯稳定性强。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片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进行集成化,以较少的外围电路实现网络转串口功能,大大缩小了网络转串口电路的体积,同时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传送的串口电信号转换为串口光纤信号,以便通讯设备接收该串口光纤信号,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信号转换电路的设置,可使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中的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网络接口电路等模块与通讯设备实现电气隔离,避免了电磁干扰信号对转换电路的影响,进而利于提高通讯的稳定性。进而利于提高通讯的稳定性。进而利于提高通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脉冲功率电源通讯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脉冲功率电源设备一般在大电压、强电流的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其外部通讯通常采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网络连接以太网交换机进行组网控制,而其内部各功能单元通常采用串口通讯,因此为了实现脉冲功率电源的TCP/IP以太网通讯,需要增加相应的串口转以太网通讯电路。
[0003]但是,在使用现有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一般的串口光纤转以太网通讯电路采用串口联网服务器+光电转换器组合的方式实现,其电路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电连接部分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影响串口转以太网通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包括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网络接口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网络接口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提供电力支持。
[000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采用ZLAN1003型以太网转UART集成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000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接口电路包括HR911105A型以太网接口、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十二电容;其中,以太网接口的脚、脚、脚和脚均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和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和脚还通过第二电容接地,以太网接口的脚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以太网接口的脚还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结合点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还依次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十二电容接地,以太网接口的脚还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五电阻和第十二电容的结合点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接地,以太网接口的脚和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的脚通过第八电阻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
[001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CD4050型缓冲器、第十六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七电阻、SN75451BD型外围驱动器、第十四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HFBR

1414TZ型光纤发射器;其中,缓冲器的脚接地,缓冲器的脚与电源模块连接,缓冲器的脚和脚均通过第十六电阻与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连接,缓冲器的脚通过第十电阻与电源电路连接,缓冲器的脚通过第十七电阻与外围驱动器的脚连接,外围驱动器的脚通过第十四电阻与电源模块连接,外围驱动器的脚接地,外围驱动器的脚与光纤发射器的脚连接,外围驱动器的脚与电源模块连接,光纤发射器的脚还通过第十三电容接地,外围驱动器的脚还分别通过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与光纤发射器的脚连接,光纤发射器的脚与脚连接。
[001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缓冲器的脚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十电阻连接。
[001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转换电路还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HFBR

2412TZ型光纤接收器、第十八电容、第二十电阻、第十六电容、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十九电阻和第十八电阻;其中,光纤接收器的脚连接电源模块,光纤接收器的脚还通过第十八电容接地,光纤接收器的脚和脚接地,光纤接收器的脚依次通过第二十电阻和第十六电容接地,第二十电阻和第十六电容的结合点连接电源模块,光纤接收器的脚还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与缓冲器的脚连接,缓冲器的脚通过第二十二电阻与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连接,缓冲器的脚还通过第十九电阻与缓冲器的脚连接,缓冲器的脚通过第十八电阻与电源模块连接。
[0013]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缓冲器的脚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十八电阻连接。
[0014]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稳压模块和与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稳压模块,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提供电力支持,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所述网络接口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提供电力支持;其中,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电源转换为.V供电电源,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稳压模块输出的.V供电电源转换为.V供电电源。
[001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稳压模块和所述第二稳压模块均采用AMS1117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外围电路。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不易受电磁环境的干扰,利于提高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的通讯稳定性。具体地,本技术采用单片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进行集成化,以较少的外围电路实现网络转串口功能,大大缩小了网络转串口电路的体积,同时通过信号转换电路将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传送的串口电信号转换为串口光纤信号,以便通讯设备接收该串口光纤信号,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信号转换电路的设置,可使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中的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网络接口电路等模块与通讯设备实现电气隔离,避免了电磁干扰信号对转换电路的影响,进而利于提高通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中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的控制框图;
[0018]图2是实施例1中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中网络接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4是实施例1中信号转换电路中信号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5是实施例1中信号转换电路中信号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6是实施例1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包括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网络接口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分别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网络接口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网络接口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网络接口电路、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和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提供电力支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采用ZLAN1003型以太网转UART集成芯片(U4)及其外围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口电路包括HR911105A型以太网接口(U3)、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十二电容(C12);其中,以太网接口(U3)的1脚、2脚、3脚和6脚均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4脚和5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4脚和5脚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以太网接口(U3)的6脚还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接地,以太网接口(U3)的3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结合点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1脚还依次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十二电容(C12)接地,以太网接口(U3)的2脚还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5)和第十二电容(C12)的结合点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8脚接地,以太网接口(U3)的9脚和12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10脚通过第七电阻(R7)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以太网接口(U3)的11脚通过第八电阻(R8)与所述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串口网络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CD4050型缓冲器(UD1)、第十六电阻(R16)、第十电阻(R10)、第十七电阻(R17)、SN75451BD型外围驱动器(UD2)、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三电容(C13)、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HFBR

1414TZ型光纤发射器(XS1);其中,缓冲器(UD1)的1脚接地,缓冲器(UD1)的8脚与电源模块连接,缓冲器(UD1)的3脚和5脚均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网络转串口集成电路连接,缓冲器(UD1)的2脚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电源电路连接,缓冲器(UD1)的4脚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外围驱动器(UD2)的7脚连接,外围驱动器(UD2)的6脚通过第十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陈果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华昌能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