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17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涉及体育训练器械的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的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间隔设置,第三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整体高度依次递减。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网,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反弹网。限位网和反弹网底部均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和/或第三支撑杆升降的升降机构。本申请能够控制训练者的挥拍高度,改善训练者在击球时容易将网球击打出界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体育训练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网球是一种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网球运动场地是一个长方形,长为23.77米,单打场地宽为8.23米,中间隔有网。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在拦截对方球以外,还需要保证回打过去的球的落地点在长方形球场内不出界。
[0003]进攻球是网球训练动作中的一种,是回击对方挑来的高球的击球方法。进攻球的击球点往往高于球网高度,在打进攻球时球由上向斜下方运动。初学者在学习该击球姿势时,容易将球拍拍头下沉,而拍头下沉的球拍在与球接触后,容易将球朝向上的角度击出,从而使得球容易出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训练者在学习进攻球时容易将网球击打出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组件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组件的高度;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网,限位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上端和第二支撑组件上端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训练者在击打进攻球时,击球点高度位于第一支撑组件上方,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限位作用下,限位网从靠近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向靠近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球拍拍头在限位网的限位作用下,不易出现拍头下沉的问题,使得运动员由击球点向下挥拍,因此在击球点较高的情况下网球不易因拍头下沉而向上飞出而出界。从而减小运动员拍头下沉的概率,形成较为准确的肌肉记忆,提高训练效果。且限位网形成的倾斜面对不同身高的人均能有效限位,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0008]可选的,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若干个第一支撑杆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杆,若干个第二支撑杆位于同一高度;限位网的一端与若干个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若干个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第一支撑杆和若干个第二支撑杆形成较为矩形支撑结构,具有较为稳定的支撑效果与支撑强度。
[0010]可选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杆上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一定位杆,若干个第二支撑杆上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定位杆;限位网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先将限位网两端可拆卸套设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上,然后再将第一定位杆或第二定位杆安装至对应的支撑杆上端,方便安装与更换。同时有利于根据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限位网。
[0012]可选的,第一定位杆的两端均穿设在对应的第一支撑杆上端内,第一定位杆的端部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端部螺纹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进行锁定;第二定位杆的两端均穿设在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上端内,第二定位杆的端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端部螺纹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进行锁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限位网安装在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上后,通过转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使限位网拉紧,然后通过紧固件锁定。拧松紧固件,即可对限位网的拉紧程度进一步进行调节。
[0014]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组件的高度;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反弹网。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弹网用于将运动员击打的球进行反弹,使得球不易飞出太远,缩减了训练用球的收集范围,方便收集训练用球,提高训练节奏。
[0016]可选的,第三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三支撑杆,若干个第三支撑杆上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四定位杆,若干个第二支撑杆上端之间还可拆卸设置有第三定位杆,第三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间隔设置,反弹网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四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弹网可拆卸设置在第四定位杆与第三定位杆之间,可以通过调节第四定位杆与第三定位杆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反弹网的拉紧程度,调节反弹力,网球经由反弹网的反弹后落入第四定位杆与第三定位杆之间,从而方便网球收集,提高训练节奏。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套筒,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均插设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套筒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撑杆升降的升降机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或第三支撑杆升降,操作简单方便,且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升降机构的数量,从而实现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的同时升降或者分开升降。
[0020]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的一侧;
[0021]其中一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摇杆、驱动棘轮组和丝杆,所述驱动棘轮组包括第一驱动棘轮和第二驱动棘轮,所述摇杆、第一驱动棘轮和第二驱动棘轮内同轴穿设有转动轴,所述第二驱动棘轮啮合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丝杆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摇杆时,限位挡片能够对第一驱动棘轮的转动进行限位,使得第一驱动棘轮只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上升,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回转下降,从而进行自锁。当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下降时,拨动拨片,使得限位挡片转动并与第一驱动棘轮侧壁脱离,此时第一驱动棘轮可以回转,从而使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下降。
[0023]同时,一组升降机构能够同时驱动若干个第一支撑杆或若干个第二支撑杆共同升降,从而无需单独对每个第一支撑杆进行升降操作,使得每组支撑组件同时升降,保证其中
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杆或若干个第二支撑杆高度一致。提高了升降过程的便捷性。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5]1.在击打进攻球时,击球点位置较高,球拍拍头在限位网的限位作用下,不易出现拍头下沉的问题,使得运动员由击球点向下挥拍,因此网球不易因拍头下沉而向上飞出而出界。
[0026]2.限位网形成的倾斜斜面对不同身高的人均能有效限位,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0027]3.升降机构能够带动若干个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一同升降,操作简单方便。
[0028]4.通过转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使限位网拉紧,然后通过紧固件锁定。拧松紧固件,即可对限位网的拉紧程度进一步进行调节。
[0029]5.反弹网用于将运动员击打的球进行反弹,使得球不易飞出太远,缩减了训练用球的收集范围,方便收集训练用球,提高训练速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之间设置有限位网(4),所述限位网(4)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的一侧由上至下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杆(21),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限位网(4)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上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一定位杆(14),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上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定位杆(22);所述限位网(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14)和所述第二定位杆(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球挥拍高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4)的两端均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端内,所述第一定位杆(14)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1)端部螺纹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7)进行锁定;所述第二定位杆(22)的两端均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上端内,所述第二定位杆(22)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1)端部螺纹连接并能通过紧固件(7)进行锁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球挥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