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98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包括测试管,所述测试管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测试管与所述固定环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连接有封闭环、隔水环和隔液环,所述封闭环、所述隔水环和所述隔液环将所述测试管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分隔为标记腔,复活腔和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盛装有测试液,所述复活腔内盛装有清水,所述标记腔内盛装有染色溶液;测试过程中,将待测试线虫依次经过测试腔,复活腔和标记腔,后观测数据结果。据结果。据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科研实验技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病原线虫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之一,每年由于线虫病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严重,线虫病害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防治线虫的药剂筛选试验往往离不开线虫的活性测定试验,常规方法常常是将一定量线虫注入到待测试剂溶液的玻璃管或离心管中,处理一定时间后再将线虫通过网筛或是挑针转移到另一个管中再经过清水静置一定时间来统计线虫最终的死亡率,(通过药剂处理过的线虫,有时有假死现象,必须通过清水浸泡观察是否苏醒来待检线虫的死亡率);这种方法至少需要两个容器,网筛筛选线虫转移时还需配备网筛,工具较多操作也就相对较为繁琐;若用挑针转移线虫则整个试验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线虫的挑取工作,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导致线虫间处理时间不一致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以解决线虫测试活性过程中转移线虫导致的测试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思路,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包括测试管,所述测试管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测试管与所述固定环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连接有封闭环、隔水环和隔液环,所述封闭环、所述隔水环和所述隔液环将所述测试管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分隔为标记腔,复活腔和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盛装有测试液,所述复活腔内盛装有清水,所述标记腔内盛装有染色溶液;测试过程中,将待测试线虫依次经过测试腔,复活腔和标记腔,后观测数据结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内部还设有活动组件和测试板;所述活动组件滑动设置有于所述固定环内壁,且与所述固定环活动贴合,所述活动组件底部设置有所述测试板,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测试板之间容置有待测试线虫。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开设有入液口,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开设有入水口,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开设有标记口,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三进液口连通外界管道,所述标记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入液口连通所述固定环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拉杆,活塞,连杆和橡胶环;所述固定环内部滑动适配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外侧包覆有所述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与所述固定环过盈配合,所述活塞滑动封堵所述标记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入液口,所述活塞底部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拉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测试板,所述测试板与所述固定环内径适配,所述测试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入液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标记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入液口内部均设置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进液控制液体仅能从所述测试管内部进入所述固定环内部。
[0012]进一步地,初始状态时,所述测试板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底部位置,此时所述活塞封堵所述标记口和所述入水口;测试状态时,分别将测试液,清水,染色液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测试腔,复活腔和标记腔,测试腔,测试液经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入液孔浸染待测试线虫,然后通过所述拉杆拉动所述测试板上升,测试完成。
[0013]有益效果:通过将植物病原线虫依次经过昆虫病原线虫悬浊液,清水和0.05%Newblue水溶液,可观测出植物病原线虫的存活率,在此过程中,无需转移植物病原线虫,使得存活率测试准确。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测试管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测试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测试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1、测试管;12、封闭环;13、隔水环;14、隔液环;15、固定环;21、第一进液口;22、第二进液口;23、第三进液口;31、标记口;32、入水口;33、入液口;41、拉杆;42、活塞;43、连杆;44、橡胶环;51;测试板;52、入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5,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包括测试管11,所述测试管11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5,所述测试管11与所述固定环15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连接有封闭环12、隔水环13和隔液环14,所述封闭环12、所述隔水环13和所述隔液环14将所述测试管11和所述固定环15之间分隔为标记腔,复活腔和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盛装有测试液,所述复活腔内盛装有清水,所述标记腔内盛装有染色溶液;测试过程中,将待测试线虫依次经过测试腔,复活腔和标记腔,后观测数据结果。
[0022]待测试线虫设置为水稻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植物病原线虫。
[0023]测试液设置为昆虫病原线虫悬浊液;
[0024]染色液可以设置为用0.05%Newblue水溶液染色,植物病原线虫死虫虫体为紫色,植物病原线虫活虫为透明。
[0025]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环15内部还设有活动组件和测试板51;所述活动组件滑动设置有于所述固定环15内壁,且与所述固定环15活动贴合,所述活动组件底部设置有所述测试板51,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测试板51之间容置待测试线虫。
[0026]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测试管11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进液口23,所述固定环15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开设有入液口33,所述测试管11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22,所述固定环15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开设有入水口32,所述测试管11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液口21,所述固定环15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开设有标记口31,所述第一进液口21,所述第二进液口22和所述第三进液口23连通外界管道,所述标记口31,所述入水口32和所述入液口33连通所述固定环15内部。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拉杆41,活塞42,连杆43和橡胶环44;所述固定环15内部滑动适配有所述活塞42,所述活塞42外侧包覆有所述橡胶环44,所述橡胶环44与所述固定环15过盈配合,所述活塞42滑动封堵所述标记口31,所述入水口32和所述入液口33,所述活塞42底部连接有所述连杆43,所述活塞42顶部连接有所述拉杆41。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包括测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管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测试管与所述固定环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连接有封闭环、隔水环和隔液环,所述封闭环、所述隔水环和所述隔液环将所述测试管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分隔为标记腔,复活腔和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盛装有测试液,所述复活腔内盛装有清水,所述标记腔内盛装有染色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内部还设有活动组件和测试板;所述活动组件滑动设置有于所述固定环内壁,且与所述固定环活动贴合,所述活动组件底部设置有所述测试板,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测试板之间容置有待测试线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水稻施放应用中测量存活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测试腔开设有入液口,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复活腔开设有入水口,所述测试管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固定环侧壁对应所述标记腔开设有标记口,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慧军喻华杰廖胜强李小龙何成新胡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崧生物防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