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苏波专利>正文

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291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包括主动散热执行装置和主动散热控制装置,主动散热控制装置与主动散热执行装置电性连接,主动散热执行装置通信连接有外部的控制中心,且主动散热控制装置设置有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设置于配电柜处,主动散热执行装置设置于配电柜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简单,资源浪费,成本投入大,安装复杂以及实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电力供电系统中用于进行电能分配、控制、计量以及连接线缆的配电设备。由于配电柜的内安装了大量的接插件和各种电子元器件,并且有大量的导线的存在,造成配电柜的总电阻值很高,因此直接导致配电柜在工作的时候,散发大量的热量,使配电柜内的温度骤然提高,而封闭式/半封闭式的柜体设计导致配电柜内部热量散发困难,容易造成配电柜内部接插件和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损坏,严重时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0003]为了对配电柜进行散热,现有技术通过散热风机、散热片或水冷散热器的散热系统对配电柜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散热工作,这种散热系统结构简单,资源浪费,并且水冷散热器等的设备成本投入大,安装复杂,使用寿命短,导致其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简单,资源浪费,成本投入大,安装复杂以及实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包括主动散热执行装置和主动散热控制装置,主动散热控制装置与主动散热执行装置电性连接,主动散热执行装置通信连接有外部的控制中心,且主动散热控制装置设置有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设置于配电柜处,主动散热执行装置设置于配电柜的外部。
[0007]进一步地,配电柜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通孔,主动散热执行装置包括具体型号为BT35
/>11的第一轴流风机、具体型号为GX120

2的第二轴流风机以及接触式散热器,第一轴流风机的控制端和第二轴流风机的控制端均与主动散热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配电柜一侧的散热通孔设置,接触式散热器的一端与配电柜的背面固定连接,且接触式散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流风机固定连接,第二轴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配电柜的背面设置。
[0008]进一步地,接触式散热器包括固定连接的接触固定块和接触散热片,接触固定块远离接触散热片的一端与配电柜的背面固定连接,接触散热片远离接触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二轴流风机固定连接,且接触散热片沿水平方向设置。
[0009]进一步地,接触固定块和接触散热片均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主动散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外壳、人机交互单元、主控单元、通信单元、风机驱动单元以及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主控单元、通信单元以及风机驱动单元均设置于一控制电路板,且主控单元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通信单元、风机驱动单元以及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控制装置外壳的内部,人机交互单元设置于控制装置外壳的外部,通信单元与外部的控制中心通信连接,风机驱动单元与主动散热执行
装置的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电性连接,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设置于配电柜处。
[0011]进一步地,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包括具体型号为TH800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具体型号为TH800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具体型号为TH800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具体型号为iVS201的振动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配电柜的内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接触式散热器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均设置于配电柜的外部。
[0012]进一步地,主控单元包括STM32F103C8T6的主控芯片、具体型号为HD63B40P的时钟模块以及具体型号为6ES7291

8GF23

0XA064K的内存卡,人机交互单元包括具体型号为DXQ4D3003

CTP的显示屏和按键,通信单元包括具体型号为AC500的有线通信接口模块和具体型号为SX1278

S的无线通信模块,风机驱动单元包括具体型号为LK

DQ1的第一风机驱动模块和具体型号为LK

DQ1的第二风机驱动模块,主控芯片分别与时钟模块、内存卡、显示屏、按键、有线通信接口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第一风机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风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第一风机驱动模块与第一轴流风机电性连接,第二风机驱动模块与第二轴流风机电性连接,有线通信接口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外部的控制中心通信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主动散热控制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包括蓄电池、具体型号为ET200S的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具体型号为LSF01

K5B12SS的电源转换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有外部的市电线路,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蓄电池、电源转换模块以及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通过主动散热执行装置与主动散热控制装置配合,结构完善,设置了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主动散热控制装置进行主动散热控制以及主动散热执行装置进行工作执行,能够实现对配电柜进行自主控制的散热工作,避免了24小时不间断散热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及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巡检和控制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散热的及时性,保证了配电柜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并且本系统结构与配电柜相互独立,安装简单,无需对现有的配电柜进行改造,使用的硬件装置成本低,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0016]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中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实施例1中第二轴流风机和接触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实施例1中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1、第一轴流风机;12、第二轴流风机;13、接触式散热器;131、接触固定块;132、接触散热片;2、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1、控制装置外壳;22、人机交互单元;23、主控单元;24、通信单元;25、风机驱动单元;26、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1、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62、第二温湿度传感器;263、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64、振动传感器;3、配电柜;31、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包括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和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与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电性连接,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通信连接有外部的控制中心,且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设置有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设置于配电柜3处,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设置于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和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所述的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与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电性连接,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通信连接有外部的控制中心,且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设置有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所述的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设置于配电柜(3)处,所述的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设置于配电柜(3)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电柜(3)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通孔(31),所述的主动散热执行装置(1)包括具体型号为BT35

11的第一轴流风机(11)、具体型号为GX120

2的第二轴流风机(12)以及接触式散热器(13),所述的第一轴流风机(11)的控制端和第二轴流风机(12)的控制端均与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且第一轴流风机(11)的出风口朝向配电柜(3)一侧的散热通孔(31)设置,所述的接触式散热器(13)的一端与配电柜(3)的背面固定连接,且接触式散热器(13)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流风机(12)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流风机(12)的出风口朝向配电柜(3)的背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式散热器(13)包括固定连接的接触固定块(131)和接触散热片(132),所述的接触固定块(131)远离接触散热片(132)的一端与配电柜(3)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接触散热片(132)远离接触固定块(131)的一端与第二轴流风机(12)固定连接,且接触散热片(132)沿水平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固定块(131)和接触散热片(132)均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主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散热控制装置(2)包括控制装置外壳(21)、人机交互单元(22)、主控单元(23)、通信单元(24)、风机驱动单元(25)以及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所述的主控单元(23)、通信单元(24)以及风机驱动单元(25)均设置于一控制电路板,且主控单元(23)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22)、通信单元(24)、风机驱动单元(25)以及配电柜状态采集单元(26)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控制装置外壳(21)的内部,所述的人机交互单元(22)设置于控制装置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波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苏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