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部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1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部件及空调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朝向左和右中的一个方向倾斜延伸,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一散流结构,第一散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散流孔,在导风板处在关闭出风口的位置时,沿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第一散流孔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风板,在无风感模式下,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流经导风板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可以对气流起到散流效果,同时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对气流的减能降速效果,使整机出风气流更柔和,降低整机的吹风感,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部件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导风部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空调器的导风板上设置微孔结构以实现无风感模式,在无风感模式下,空调器的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气流通过导风板上的微孔出风,虽然可以让空调吹出的气流,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把强风分成无风感,避免直吹人体,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散流效果,但整机出风气流不够柔和,无法满足用户对无风感效果的更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在导风板处在关闭出风口的位置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朝向出风通道延伸方向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在无风感模式下,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流经导风板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可以对气流起到散流效果,同时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对气流的减能降速效果,使整机出风气流更柔和,降低整机的吹风感,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板的空调器。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板的导风部件。
[000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部件的空调器。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所述空调器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朝向左和右中的一个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一散流结构,所述第一散流结构包括多个供气流穿过的第一散流孔;其中,在所述导风板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流孔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在导风板处在关闭出风口的位置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朝向出风通道延伸方向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在无风感模式下,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流经导风板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可以对气流起到散流效果,同时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对气流的减能降速效果,使整机出风气流更柔和,降低整机的吹风感,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内壁面的至少部分构成第一散流面,所述第一散流面用于引导流经对应的所述第一散流孔的气流朝向设定方向出风,在所述导风板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流面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出风侧所在的面为第一出风面,所述第一散流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的取值范围为5~175
°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β的取值范围为30~60
°
或者120~150
°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流孔呈长条形,沿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流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散流面。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散流面平行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流孔呈长条形,呈长条形的所述第一散流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延伸。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散流部,每个所述散流部均形成有所述第一散流结构。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一个所述导风板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导风板时,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和/或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
[00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导风板,在导风板处在关闭出风口的位置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朝向出风通道延伸方向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在无风感模式下,导风板关闭出风口,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流经导风板时,导风板的第一散流孔可以对气流起到散流效果,同时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对气流的减能降速效果,使整机出风气流更柔和,降低整机的吹风感,实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
[0019]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包括:内导风板;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内导风板叠置且相连,在所述导风部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外导风板位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内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在所述导风部件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一个所述导风部件时,所述导风部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导风部件时,相邻两个所述导风部件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和/或所述导风部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部件,通过将外导风板与内导风板叠置且外导风板与内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可以对气流进行多次减能减速,降低整体出风气流的吹风感,实现无风感送风。同时可以扩大出风口处气流的扩散角度,增加空调器整体的送风范围,提高整体的散流效果。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导风板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二散流结构,所述第二散流结构包括多个供气流穿过的第二散流孔,所述第二散流结构与所述第一散流结构不同,在所述导风部件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沿所述外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
述第二散流孔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散流孔的流通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散流孔包括沿所述第二散流孔的轴向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的下游侧,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面包括沿所述第二孔段的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二散流面,所述第二散流面用于引导流经对应的所述第二散流孔的气流朝向设定方向出风。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孔段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散流孔的出风侧所在的面为第二出风面,所述第二散流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出风面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γ的取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空调器的前侧,所述空调器具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朝向左和右中的一个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一散流结构,所述第一散流结构包括多个供气流穿过的第一散流孔;其中,在所述导风板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流孔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内壁面的至少部分构成第一散流面,所述第一散流面用于引导流经对应的所述第一散流孔的气流朝向设定方向出风,在所述导风板处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沿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且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流面朝向左和右中的另一方向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出风侧所在的面为第一出风面,所述第一散流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的取值范围为5~17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β的取值范围为30~60
°
或者120~15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流孔呈长条形,沿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流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散流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孔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散流面平行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散流孔呈长条形,呈长条形的所述第一散流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散流部,每个所述散流部均形成有所述第一散流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一个所述导风板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导风板时,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和/或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具有出风间隙。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11.一种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包括:内导风板;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内导风板叠置且相连,在所述导风部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外导风板位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内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紫生何忠桦陈新胡瑾刘丰收刘志强朱天宏周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