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荷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79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脉冲信号源;直流电源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连接;第二二极管与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脉冲信号源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脉冲信号源不停的对第二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对第一电容不停的充电,实现电荷泵功能。实现电荷泵功能。实现电荷泵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荷泵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储能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电荷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荷泵电路的控制需要使用到各种集成电路模块,这导致设计控制复杂度提高,如果不使用集成电路的其他功能,会造成对集成模块使用率的浪费。
[0003]对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荷泵电路,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脉冲信号源;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用于向外部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电容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与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脉冲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0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0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用MOS管代替;所述MOS管的D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脉冲信号源连接,所述MOS管的S极接地。
[0008]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流电源为12v直流电源。
[000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电容数量不少于两个的并联电容。
[0010]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电容数量不少于两个的串联电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脉冲信号源向外输出脉冲信号时,经过第二电阻到达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如果脉冲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则第二三极管会打开,电流会通过直流电源流出,依次经过第二电容、第三二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到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三极管因为其基极与发射极电位相同而不导通;如果脉冲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会关闭,使得直流电源无法导通,此时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及第一三极管共同组成一个回路,第一电阻将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位拉高至第一电容的接地极电位,而基极的电位相对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更低,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得以导通,第二电容的左侧因为第二三极管的拉高作用,从而使得第二电容对经过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本技术通过脉冲信号源不停的对第二电容进行充电放电,以及对第一电容不停的充电,在不使用集
成电路的情况下实现电路的电荷泵功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荷泵电路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荷泵电路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脉冲信号源;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用于向外部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电容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与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脉冲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9]脉冲信号源向外输出脉冲信号时,经过第二电阻到达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如果脉冲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则第二三极管会打开,电流会通过直流电源流出,依次经过第二电容、第三二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到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三极管因为其基极与发射极电位相同而不导通。
[0020]如果脉冲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会关闭,使得直流电源无法导通,此时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及第一三极管共同组成一个回路,第一电阻将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位拉高至第一电容的接地极电位,而基极的电位相对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更低,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得以导通,第二电容的左侧因为第二三极管的拉高作用,从而使得第二电容对经过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
[0021]本技术通过脉冲信号源不停的对第二电容进行充电放电,以及对第一电容不停的充电,在不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况下实现电路的电荷泵功能。
[002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0023]如果没有第三电阻,仅有第二电阻,当第二三极管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进行切换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的电位无法进行接地归零,从而导致基极无法判断脉冲信号的高低区
别,可能导致基极在接受到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位依然比较高,从而导致第二三极管的关闭和导通与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信号无法对应起来。
[0024]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用MOS管代替;所述MOS管的D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的G极与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脉冲信号源连接,所述MOS管的S极接地,MOS管相对于三极管来说,具有更好的开关控制性能。
[0025]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流电源为12v直流电源。
[002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电容数量不少于两个的并联电容。在第一电容模块中并联多个电容,可以实现更大的容量。
[002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电容数量不少于两个的串联电容,多个串联电容可以提高第一电容的耐压值。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荷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脉冲信号源;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用于向外部输出电压;所述第二电容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依次与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脉冲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运通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