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246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上下层衔接组件设置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上下层衔接组件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槽型同步带,上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上凹槽,相邻两个上凹槽之间的间隙与来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下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凹槽,相邻两个下凹槽之间的间隙与下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方式不能高效稳定的进行圆柱电池补位和变距的问题,该装置可以在电池输送的过程中完成电池的补位和变距。成电池的补位和变距。成电池的补位和变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输送
,特别涉及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圆柱电池检测后NG电池被剔除,合格电池在输送带上出现空缺,并且圆柱电池来料间距与出料间距要求不一致,采用变距机械手进行圆柱电池的下料,无法高效的进行电池补位。
[0003]由于以上问题,给圆柱电池高效稳定的输送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需要一种能高效稳定的同时实现自动补位和变距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包括上层输送组件、下层输送组件和上下层衔接组件,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和下层输送组件平行设置,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设置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上下层衔接组件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槽型同步带,所述上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上凹槽,相邻两个上凹槽之间的间隙与来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凹槽,相邻两个下凹槽之间的间隙与下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水平通道的一端与竖直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水平通道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相连接,竖直通道与下层输送组件的起始端相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所述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的侧方。
[0007]优选地,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机,所述上层电机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的末端侧方,所述上层电机用于带动上层槽型同步带沿同一方向循环转动。
[0008]优选地,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分割片感应器和分割片,所述分割片与上层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分割片感应器设置于分割片的外侧,所述分割片有六分度,所述分割片感应器用于感应分割片的位置。
[0009]优选地,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设置于下层槽型同步带起始端的侧方。
[0010]优选地,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电池到位感应器,所述下层电池到位感应器设置于下层槽型同步带的侧方。
[0011]优选地,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电机,所述下层电机设置于下层槽型同步带的末端侧方,所述下层电机带动下层槽型同步带沿同一方向循环转动。
[0012]优选地,所述下层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分割片,分割片的外侧设置有分割片感应器。
[0013]优选地,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清料盒,所述清料盒设置于下层槽型同步带的末端下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方式不能高效稳定的进行圆柱电池补位和变距的问题,该装置可以在电池输送的过程中完成电池的补位和变距;电池是否缺漏可通过感应器进行确认,有漏却上层输送组件可及时补位;上层槽型同步带适配电池来料间距,下层槽型同步带适配下料间距;上下层槽型同步带通过衔接装置使上层电池快速精准的落入下层槽型同步带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001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包括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1、上层槽型同步带2、上下层衔接组件3、上层电机4、分割片感应器5、分割片6、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7、下层槽型同步带8、下层电池到位感应器9、下层电机10和清料盒11。
[0020]本技术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用于输送圆柱电池,包括上层输送组件、下层输送组件和上下层衔接组件3,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和下层输送组件平行设置,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3设置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上下层衔接组件3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
[0021]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槽型同步带2,所述上层槽型同步带2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上凹槽,相邻两个上凹槽之间的间隙与来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
[0022]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8,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8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凹槽,相邻两个下凹槽之间的间隙与下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
[0023]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3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水平通道的一端与竖直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水平通道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相连接,竖直通道与下层输送组件的起始端相连接,上层输送组件的圆柱电池从末端进入水平通道,然后进入竖直通道,并通过竖直通道落入下层输送组件的起始端,实现圆柱电池补位,再由下层输送组件进行后续运输。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3用于圆柱电池在上层槽型同步带2的上凹槽内平稳运行至下层输送组件
的起始端的下凹槽内。
[0024]相邻两个上凹槽之间的间隙与相邻两个下凹槽之间的间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的时候则可以实现圆柱电池的变距。
[0025]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1,所述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1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2的侧方,用于确认上料圆柱电池缺漏的位置。
[0026]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机4,所述上层电机4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2的末端侧方,所述上层电机4用于带动上层槽型同步带2沿同一方向循环转动。
[0027]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分割片感应器5和分割片6,所述分割片6与上层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分割片感应器5设置于分割片6的外侧,所述分割片6有六分度,所述分割片感应器5用于感应分割片6的位置,从而确认圆柱电池输送个数。
[0028]所述上层电机4、分割片感应器5和分割片6组成上层闭环传动组件。
[0029]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7,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7设置于下层槽型同步带8起始端的侧方,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有无电池感应器7用于确认经过上下层衔接组件3后是否有圆柱电池输送至下层输送组件。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输送组件、下层输送组件和上下层衔接组件,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和下层输送组件平行设置,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设置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上下层衔接组件位于下层输送组件起始端的正上方;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槽型同步带,所述上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上凹槽,相邻两个上凹槽之间的间隙与来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所述下层输送组件包括下层槽型同步带,所述下层槽型同步带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凹槽,相邻两个下凹槽之间的间隙与下料圆柱电池的间距一致;所述上下层衔接组件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水平通道的一端与竖直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水平通道与上层输送组件的末端相连接,竖直通道与下层输送组件的起始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所述上层电池有无感应器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的侧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自动补位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输送组件包括上层电机,所述上层电机设置于上层槽型同步带的末端侧方,所述上层电机用于带动上层槽型同步带沿同一方向循环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治胡平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捷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