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49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包括保温大棚和孵化网箱,所述保温大棚的左右两侧设有增氧管道,所述增氧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变径阀门,所述保温大棚的外侧设有罗茨鼓风机,所述罗茨鼓风机与增氧管道连接固定,所述保温大棚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孵化网箱由网纱和铁架子组成,所述网纱包裹在铁架子上,所述增氧管道上的变径阀门一侧接有网纹软管,所述网纹软管伸入相邻铁架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设计简单,符合孵化培养的需求,提高了青蛙受精卵的孵化效率。提高了青蛙受精卵的孵化效率。提高了青蛙受精卵的孵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也称黑斑蛙、青蛙,属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目前青蛙和小龙虾一样,主要是通过稻田综合种养的模式进行养殖。稻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高出单一种稻模式数倍,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稻蛙综合种养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面临一些产业问题需要突破。
[0003]自然条件下的青蛙卵块由于没有良好的发育环境,因此其孵化效率非常低。稻蛙综合种养农户搜集受精卵块在稻蛙田进行集中孵化,孵化率仅有5%

20%左右,原因是天气不稳定,导致孵化时间偏长,如果有倒春寒,会导致受精卵7天以上都无法出膜,此时大量受精卵坏死导致水体亚硝酸盐超标造成更多的受精卵和已经孵化的蝌蚪苗死亡。稻田没有充足的增氧,会导致蝌蚪缺氧死亡。蝌蚪出膜后有时会贴在砖石等物体侧壁上不动,稻田孵化的蝌蚪由于没有附着物会沉在水底,如果下雨或者人为走动导致蝌蚪被埋入淤泥或者呛死。稻蛙田集中孵化不能确定投放卵块量以及孵化率,导致后续孵化蝌蚪苗数量无法精确定量,影响饵料投喂,粉料投喂过多导致坏水,粉料投喂过少则饥饿的大蝌蚪吃小蝌蚪,最终成活率都会降低。
[0004]根据专利号201920879694.9,一种黑斑侧褶蛙蛙卵孵化装置,遮荫装置安装在孵化箱上,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纱网安装在孵化箱内,供氧装置在孵化箱外侧,其中孵化箱为黑斑侧褶蛙产卵和蛙卵的孵化提供场所,注水口引进到孵化箱内的池塘水水位过高时,则箱内水可通过排水口溢出来,从而保持流动性换水,排水口罩上挡网防止了蛙卵、胚胎、或蝌蚪的排出,将卵放于纱网上,使其不致落入箱底而窒息死亡,组装好的遮荫装置可对光照进行调节,加热管控制水温,供氧装置为蛙卵的呼吸提供氧气,实现对黑斑侧褶蛙蛙卵、胚胎、或蝌蚪对敌害的规避,适合于孵化培养的需求,其结构设计合理,对蛙卵、胚胎、或蝌蚪进行保护和孵化,适合蛙卵、胚胎的孵化或蝌蚪的培养可以推广应用。
[0005]上述一种黑斑侧褶蛙蛙卵孵化装置使用时,不能及时的进行快速离水放苗,而且也不能控制氧气的排放量,不够方便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本技术采用的增氧管道能控制氧气的排放量,比较方便也能根据环境采取使用高氧还是低氧。本技术的孵化网箱上设有微孔纳米管,保证水体溶氧效率,提高了溶氧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包括保温大棚和孵化网箱,所述保温大棚的左
右两侧设有增氧管道,所述增氧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变径阀门,所述保温大棚的外侧设有罗茨鼓风机,所述罗茨鼓风机与增氧管道连接固定,所述保温大棚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孵化网箱由网纱和铁架子组成,所述网纱包裹在铁架子上,所述增氧管道上的变径阀门一侧接有网纹软管,所述网纹软管伸入相邻铁架子内。
[0009]优选的,所述铁架子包括上下两个方形铁框,两个方形铁框之间通过8根铁杆连接,其中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角上,另外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面的中部,位于下方的所述方形铁框底部中间均匀安装有两根铁杆。
[0010]优选的,位于下方的所述铁架子底部中间的铁杆上绑有微孔纳米管,所述微孔纳米管的两端和和网纹软管通过三通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上方所述方形铁框均匀安装有多个夹子。
[0012]优选的,所述保温大棚宽度为6.5m,长度为30m

50m。
[0013]优选的,所述增氧管道为φ50或φ63的抗压HDPE管。
[0014]优选的,所述网纱的网眼为20目以上。
[0015]优选的,位于下方的所述方形铁框的长为3m,宽为1m,上下两个方形铁框之间的距离为0.6m,位于上方的方形铁框的口径大于位于下方的方形铁框的口径。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高度为0.6m以上。
[0017]本技术实施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通过增氧管道能够根据需求控制保温大棚内水体的溶氧量,提供了氧气保证,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提高到50%以上;
[0019]本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孵化网箱快速离水放苗。
[0020]本技术设有微孔纳米管为U字型,保证水体进行均匀的增氧,提高了溶氧效果,成功实现对黑斑侧褶蛙蛙卵营造舒适、全面的孵化环境。
[0021]本技术通过设有变径阀门和网纹软管,在需要分苗的情况下,直接关掉变径阀门和拔掉网纹软管即可,并不影响其他孵化箱的增氧过程,结构整体比较方便,简单快捷,提高了孵化培养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孵化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说明:1

保温大棚;2

孵化网箱;3

增氧管道;4

罗茨鼓风机;5

进水管;21

网纱;22

铁架子;23

夹子;24

微孔纳米管;25

三通;31

变径阀门;32

网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地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2所示的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包括保温大棚1和孵化网箱2,
所述保温大棚1的左右两侧设有增氧管道3,所述增氧管道3上设置有多个变径阀门31,所述保温大棚1的外侧设有罗茨鼓风机4,所述罗茨鼓风机4与增氧管道3连接固定,所述保温大棚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孵化网箱2由网纱21和铁架子22组成,所述网纱21包裹在铁架子22上,所述增氧管道3上的变径阀门31一侧接有网纹软管32,所述网纹软管32伸入相邻铁架子22内。
[0028]进一步的,所述铁架子22包括上下两个方形铁框,两个方形铁框之间通过8根铁杆连接,其中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角上,另外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面的中部,位于下方的所述方形铁框底部中间均匀安装有两根铁杆。所述铁杆用于稳定结构。
[0029]进一步的,位于下方的所述铁架子22底部中间的铁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大棚(1)和孵化网箱(2),所述保温大棚(1)的左右两侧设有增氧管道(3),所述增氧管道(3)上设置有多个变径阀门(31),所述保温大棚(1)的外侧设有罗茨鼓风机(4),所述罗茨鼓风机(4)与增氧管道(3)连接固定,所述保温大棚(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孵化网箱(2)由网纱(21)和铁架子(22)组成,所述网纱(21)包裹在铁架子(22)上,所述增氧管道(3)上的变径阀门(31)一侧接有网纹软管(32),所述网纹软管(32)伸入相邻铁架子(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子(22)包括上下两个方形铁框,两个方形铁框之间通过8根铁杆连接,其中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角上,另外4根铁杆分别位于方形铁框的四个面的中部,位于下方的所述方形铁框底部中间均匀安装有两根铁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青蛙卵块孵化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铁架子(22)底部中间的铁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楠陈展鹏梅凯华曹叙洲丁凤菊毛全龙李兴华邹彩琼袁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