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22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包括预埋箱、相机组件、相机安装支架、相机保护罩以及缓冲弹性组件;所述相机组件位于在预埋箱内,所述相机保护罩盖合在预埋箱的顶部;所述相机组件通过相机安装支架安装在相机保护罩的下方;所述相机安装支架通过缓冲弹性组件吊装在相机保护罩底部。该车底监控装置通过缓冲弹性组件能够实现相机组件在受压时的缓冲,避免因刚性固定时导致的受压损坏问题。其次,通过相机机体贴合铝件密封壳体和底座,提高了热量传导的有效性。该相机运行安全稳定,通过内置的温度湿度模块,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启动电加热功能防止透镜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产生冷凝现象,导致相机拍摄图片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安检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一些公共场所的安全,通常会对出入口的进出车辆的底盘进行安全检查。前期依靠内部保卫人员进行人工搜查,比较费力费时。为解决这一问题,车底检查装置随之被专利技术出来。车底检查装置可自动检测车辆并对车辆底盘进行图像采集、显示、拼接、抓拍汇总、比对报警、自动环控为一体的车辆安检系统。该装置能有效防止车底藏匿炸弹、武器、生化危险品、危险人物出入政府机关、军事管理、银行库区、车站码头等重要安全保护场所。
[0003]目前市场上的车底拍照质量参差不齐,检查视角存在较大的死角,无法真正做到180度且图像无鱼眼效果不畸变,导致车辆车底安检有漏检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市场上的车底拍照仪清晰度不够,不是真正的超高清,拍摄车底图片较为模糊。车底监控拍照仪后期无法无缝升级到车底扫描,仅仅只能是采取实时观察车辆经过设备时的实时视频。现有设备在某些环境下,温差较大相机透镜容易产生冷凝、易积灰尘,导致拍摄车底视频不清晰模糊。同时市面上现有的车底拍照由于采购监控相机设计加工需要视角较大后就无法保证防碾压的自我保护,更不能自动升降,容易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拍摄清晰、抗碾压的车底监控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包括预埋箱、相机组件、相机安装支架、相机保护罩以及缓冲弹性组件;所述相机组件位于在预埋箱内,所述相机保护罩盖合在预埋箱的顶部;所述相机组件通过相机安装支架安装在相机保护罩的下方;所述相机安装支架通过缓冲弹性组件吊装在相机保护罩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相机安装支架为一对长条状挂耳,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相机组件的外壳两侧;所述相机安装支架的两端纵向开有贯穿孔,所述的缓冲弹性组件穿过贯穿孔后,将相机组件吊装在相机保护罩底部。
[0008]具体地,所述的缓冲弹性组件包括螺栓、下垫片、弹簧和上垫片;所述螺栓自下而上依次穿过下垫片、弹簧、上垫片以及贯穿孔后,通过螺纹安装在相机保护罩底部;所述弹簧位于贯穿孔的外部,通过上垫片与贯穿孔隔开;所述弹簧底部通过下垫片与螺栓头部隔开;所述螺栓能够在贯穿孔内上下自由升降;当相机组件受压时,能够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从而缓冲所受压力。
[0009]具体地,所述的相机组件包括智能相机、铝制壳体、铝制底座、透镜以及盖板;所述
智能相机安装在壳体内部,且壳体中心设有智能相机镜头相适配的镜头通孔;所述壳体与下方的底座连接;所述透镜安装在壳体顶部,且位于镜头通孔上方;所述盖板固定在壳体顶部,并将所述的透镜盖合固定。
[0010]具体地,所述壳体顶部位于镜头通孔处,预留安装透镜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防水胶垫,所述透镜压合在防水胶垫上。
[0011]具体地,所述安装槽的外围设置一组盖板安装孔,所述盖板中心预留透镜卡合口,外围对应盖板安装孔设置一组盖板通孔;所述盖板安装孔和盖板通孔间通过螺栓贯穿固定,从而将盖板固定在安装槽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内镀有电加热膜,所述的电加热膜通过焊接其上的导线与外部的控制箱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源板和温湿度传感器;底座底部安装有走线索姆。
[0014]具体地,所述的相机保护罩中部设有通槽,底部四角处设有一组保护罩通孔和支架安装孔,所述预埋箱顶部开口处对应设有一组保护罩安装孔,相机保护罩通过螺栓贯穿保护罩通孔和保护罩安装孔实现在预埋箱顶部的盖合固定;所述的相机安装支架通过缓冲弹性组件吊装在支架安装孔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埋箱的侧面开有走线孔,底部留有排水孔。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车底监控装置通过缓冲弹性组件能够实现相机组件在受压时的缓冲,避免因刚性固定时导致的受压损坏问题。其次,该车底监控装置通过相机机体贴合铝件密封壳体和底座,提高了热量传导的有效性。该相机运行安全稳定,通过内置的温度湿度模块,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启动电加热功能防止透镜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产生冷凝现象,导致相机拍摄图片不清楚。以上各个措施的有效实现,确实提高了车底检查系统在各气候环境下室内外全天候的稳定可靠的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保障的系数。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19]图1是该车底监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该车底监控装置的部件拆解图一。
[0021]图3是该车底监控装置的部件拆解图二。
[0022]图4是缓冲弹性组件的部件拆解图。
[0023]图5是相机组件的部件拆解图。
[0024]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0025]10预埋箱;101保护罩安装孔;102走线孔;103排水孔;20相机组件;201智能相机;202壳体;203底座;204透镜;205盖板;206镜头通孔;207安装槽;208盖板安装孔;209透镜卡合口;210盖板通孔;211电源板;212温湿度传感器;213走线索姆;30相机安装支架;301贯穿孔;40相机保护罩;401保护罩通孔;402支架安装孔;50缓冲弹性组件;501螺栓;502下垫片;503弹簧;504上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
[0027]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8]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包括预埋箱10、相机组件20、相机安装支架30、相机保护罩40以及缓冲弹性组件50。
[0029]其中,所述相机组件20位于在预埋箱10内,所述相机保护罩40盖合在预埋箱10的顶部;所述相机组件20通过相机安装支架30安装在相机保护罩40的下方;所述相机安装支架30通过缓冲弹性组件50吊装在相机保护罩40底部。
[0030]相机安装支架30为一对长条状挂耳,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相机组件20的外壳两侧;所述相机安装支架30的两端纵向开有贯穿孔301,所述的缓冲弹性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箱(10)、相机组件(20)、相机安装支架(30)、相机保护罩(40)以及缓冲弹性组件(50);所述相机组件(20)位于在预埋箱(10)内,所述相机保护罩(40)盖合在预埋箱(10)的顶部;所述相机组件(20)通过相机安装支架(30)安装在相机保护罩(40)的下方;所述相机安装支架(30)通过缓冲弹性组件(50)吊装在相机保护罩(40)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机安装支架(30)为一对长条状挂耳,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相机组件(20)的外壳两侧;所述相机安装支架(30)的两端纵向开有贯穿孔(301),所述的缓冲弹性组件(50)穿过贯穿孔(301)后,将相机组件(20)吊装在相机保护罩(40)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弹性组件(50)包括螺栓(501)、下垫片(502)、弹簧(503)和上垫片(504);所述螺栓(501)自下而上依次穿过下垫片(502)、弹簧(503)、上垫片(504)以及贯穿孔(301)后,通过螺纹安装在相机保护罩(40)底部;所述弹簧(503)位于贯穿孔(301)的外部,通过上垫片(504)与贯穿孔(301)隔开;所述弹簧(503)底部通过下垫片(502)与螺栓(501)头部隔开;所述螺栓(501)能够在贯穿孔(301)内上下自由升降;当相机组件(20)受压时,能够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503),从而缓冲所受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碾压自升降式车底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机组件(20)包括智能相机(201)、壳体(202)、底座(203)、透镜(204)以及盖板(205);所述智能相机(201)安装在壳体(202)内部,且壳体(202)中心设有智能相机(201)镜头相适配的镜头通孔(206);所述壳体(202)与下方的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王庆陈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索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