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19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塌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防塌结构,包括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的内部插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远离所述固定柱处滑动套设有支撑组件,其中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贯穿插设所述框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另外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动固定柱可使支撑柱向远离框体的方向移动的设计,避免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与屋顶产生间隙,能保持两者之间长时间紧密贴合,增强了支护的效果,加强了工人的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通过安装可伸缩的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针对于不同的屋顶长度不需要工人将整个设备重新组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给工人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人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人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塌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防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施工时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因为在建造时还未完成的部分随时可能会出现坍塌的情况,轻则损失成本和财产,重则危及生命,一直以来施工地最常见的标语就是安全第一,但是面对这些坍塌的风险仅靠佩戴安全帽是治标不治本的,所以需要有专门的的设备对未完工的建筑进行支护,防止其稳定性差而导致坍塌。
[0003]工地上的防塌设备大多以木质或铁制的支撑柱为主,将其用铁丝固定成框架结构,用以支撑屋顶和地面,这种支撑方式不便根据不同的房屋高度进行调节,尺寸较为固定,适用性差,并且顶端与房顶容易产生间隙,使得支撑的效果不理想,如果屋顶的长度有所变化,还需要工人对支撑架重新安装组建,浪费了时间和人力。
[000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防塌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塌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根据不同的房屋高度进行调节,尺寸较为固定,适用性差,并且顶端与房顶容易产生间隙,使得支撑的效果不理想,如果屋顶的长度有所变化,还需要工人对支撑架重新安装组建,浪费了时间和人力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塌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的内部插设有推动杆,并且推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两端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的内部贯穿螺纹插设有第一固定螺栓;
[0007]支撑组件,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远离所述固定柱处滑动套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杆的一端滑动套设连接,所述连接块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滚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中间通过轴承座轴承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设置有四组,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其中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贯穿插设所述框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另外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的一侧靠近第二伸缩板处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插设有第二固定螺栓。
[0008]优选的,所述框体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框体呈镜像状态左右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中间内部开设有方形滑槽,且方形滑槽与所述连接块的两侧方形滑块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分别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两侧,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另一端贯穿螺纹插设在所述框体的一侧。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设置为两侧是弧形凹槽的梯形。
[0012]优选的,所述预留孔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预留孔均匀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伸缩板的表面一端,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插设所述第二伸缩板并与所述预留孔螺纹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
[0014]通过推动固定柱可使支撑柱向远离框体的方向移动的设计,实现了根据不同屋顶的高度进行调节,适用性增强,并使得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对屋顶进行支撑,避免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与屋顶产生间隙,能保持两者之间长时间紧密贴合,增强了支护的效果,也加强了工人的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0015]通过安装可伸缩的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可实现根据所要支撑的屋顶长度进行调节,针对于不同的屋顶长度不需要工人将整个设备重新组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给工人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支撑组件(8)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部分炸开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1、框体;2、推动杆;3、固定柱;4、第一固定螺栓;5、第一伸缩板;6、第二伸缩板;7、第二固定螺栓;8、支撑组件;81、连接块;82、滑槽;83、滚轮;84、支撑柱;9、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防塌结构,包括框体1,框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的内部插设有推动杆 2,并且推动杆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 3,固定柱3的表面两端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的内部贯穿螺纹插设有第一固定螺栓4;
[0024]支撑组件8,推动杆2的一端远离固定柱3处滑动套设有支撑组件 8,支撑组件8包括有连接块 81,且连接块81的一端与推动杆2的一端滑动套设连接,连接块81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82,且滑槽82的内部滚动设置有滚轮83,滚轮83的中间通过轴承座轴承连接有支撑柱84,且支撑柱84设置有四组,分别位于两组连接块81的上下两侧,其中两组支撑柱84的顶端贯穿插设框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5,另外两组支撑柱8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板6,第一伸缩板5的一侧靠近第二伸缩板6处开设有预留孔9,且预留孔9的内部插设有第二固定螺栓7;
[0025]进一步的,框体1设置有两组,两组框体1呈镜像状态左右对称分布,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使得设备对于地面和屋顶的支撑更加平稳均匀,不会出现倾斜状态。
[0026]进一步的,框体1的中间内部开设有方形滑槽,且方形滑槽与连接块81的两侧方形滑块相适配,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使得连接块81受力时会顺着框体1的一侧平行移动,避免脱落或者偏移。
[0027]进一步的,第一固定螺栓4设置有四组,四组第一固定螺栓4分别位于两组固定柱3的表面两侧,第一固定螺栓4的另一端贯穿螺纹插设在框体1的一侧,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使得固定柱3推动到合适位置后使用第一固定螺栓4可将固定柱3与框体1固定,避免固定柱3随意滑动。
[0028]进一步的,连接块81设置为两侧是弧形凹槽的梯形,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使得连接块81在受力移动时可通过其弧形侧边调节支撑柱84的移动距离。
[0029]进一步的,预留孔9设置有多组,多组预留孔9均匀等距分布在第一伸缩板5的表面一端,第二固定螺栓7贯穿插设第二伸缩板6并与预留孔9螺纹连接,根据附图3所示,方便根据不同的屋顶长度调节第一伸缩板5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的内部插设有推动杆(2),并且推动杆(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表面两端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的内部贯穿螺纹插设有第一固定螺栓(4);支撑组件(8),所述推动杆(2)的一端远离所述固定柱(3)处滑动套设有支撑组件(8),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有连接块(81),且连接块(81)的一端与所述推动杆(2)的一端滑动套设连接,所述连接块(81)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82),且滑槽(82)的内部滚动设置有滚轮(83),所述滚轮(83)的中间通过轴承座轴承连接有支撑柱(84),且支撑柱(84)设置有四组,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连接块(81)的上下两侧,其中两组所述支撑柱(84)的顶端贯穿插设所述框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5),另外两组所述支撑柱(8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板(6),所述第一伸缩板(5)的一侧靠近第二伸缩板(6)处开设有预留孔(9),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东阳市南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