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10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6
本申请公开了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内模板、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设有浇筑体,所述浇筑体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墙体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双钢管,所述双钢管与所述墙体表面相抵接,所述双钢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平行设置,所述墙体上均匀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还贯通于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之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所述墙体通过若干所述连接组件来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尤其涉及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复合保温墙板被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建筑外墙。在复合墙体建造的过程中,为保证建造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常需要使用限位连接件固定两侧模板之间的墙体。
[0003]但是,现有的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0004](1)现有的连接结构只能以多个点位的形式连接前后两个模板,不能以线性的方式固定前后两个模板,容易降低前后两个模板之间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
[0005](2)现有的连接结构多为一体式结构,当连接结构在从墙体上拆卸时,由于混凝土会凝固,此时连接结构与混凝土结合的较为牢固,从而不方便拆卸连接结构,还需要人工切除露在外面的连接结构,导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能够使双钢管以线性的方式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使内模板和外模板能够更好地挤压浇筑体。
[0007]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内模板、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设有浇筑体,所述浇筑体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墙体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双钢管,所述双钢管与所述墙体表面相抵接,所述双钢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平行设置,所述墙体上均匀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还贯通于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之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所述墙体通过若干所述连接组件来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上和所述外模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组件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安装于前后相对的两个安装孔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通于所述浇筑体上的连接柱、螺接于所述连接柱前后两端且向外侧延伸的紧固件、活动套设于所述紧固件上的山形卡,所述山形卡能够在所述紧固件的作用下压盖在所述双钢管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接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螺杆、螺接于所述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母能顶紧在所述山形卡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模板为鱼鳞网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模板外表面上还设有墙砖。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通过连接组件与双钢管的配合使用,在连接组件将内模板和外模板连接固定
好后,利用连接组件对双钢管的挤压作用力,能够使双钢管以线性的方式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使内模板和外模板能够更好地挤压浇筑体,有助于提高前后两个模板之间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相比于现有的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结构只能以多个点位的形式连接前后两个模板,不能以线性的方式固定前后两个模板,容易降低前后两个模板之间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
[0015](2)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当混凝土凝固后,能够方便将紧固件从连接柱上拆卸下来,并使连接柱保留在混凝土中,从而避免使用人工切除露在外面的连接结构,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墙体、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连接组件的部件分散图;
[0019]图中:1、内模板;2、双钢管;3、浇筑体;4、螺杆;5、山形卡;6、螺母;7、连接柱;8、保温层;9、外模板;10、墙砖;11、安装孔;12、墙体;13、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2]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或”的关系。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外保温墙体12连接结构,其包括墙体12,墙体12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内模板1、外模板9,内模板1与外模板9之间设有浇筑体3,浇筑体3与外模板9之间设有保温层8,墙体12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双钢管2,双钢管2与墙体12表面相抵接,双钢管2沿水平方向设置,前后相对的两个双钢管2平行设置,墙体12上均匀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组件13,连接组件13还贯通于前后相对的两个双钢管2之间,连接组件13用于固定前后相对的两个双钢管2,墙体12通过若干连接组件13来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
[0025]在使用该连接结构时,首先将内模板1和保温层8前后相对,然后再使外模板9固定在保温层8外表面,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9前后两侧壁均设置双钢管2,然后再使用连接组件13连接于内模板1和外模板9之间,并使连接组件13压盖在双钢管2上,最后在内模板1和保
温层8之间浇筑混凝土。
[0026]通过连接组件13与双钢管2的配合使用,在连接组件13将内模板1和外模板9连接固定好后,利用连接组件13对双钢管2的挤压作用力,能够使双钢管2以线性的方式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9之间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使内模板1和外模板9能够更好地挤压浇筑体3,有助于提高前后两个模板之间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相比于现有的外保温墙体12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结构只能以多个点位的形式连接前后两个模板,不能以线性的方式固定前后两个模板,容易降低前后两个模板之间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
[0027]内模板1上和外模板9上均开设有与连接组件13相对应的安装孔11,连接组件13安装于前后相对的两个安装孔11之间,连接组件13包括贯通于浇筑体3上的连接柱7、螺接于连接柱7前后两端且向外侧延伸的紧固件14、活动套设于紧固件14上的山形卡5,山形卡5能够在紧固件14的作用下压盖在双钢管2上。
[0028]在操作连接组件13时,首先使连接柱7管贯穿设置于保温层8上,且使连接柱7与前后相对的两个安装孔11相对应上,然后再使紧固件14贯穿设置于安装孔11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墙体(12),所述墙体(12)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内模板(1)、外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9)之间设有浇筑体(3),所述浇筑体(3)与所述外模板(9)之间设有保温层(8),所述墙体(12)的前后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双钢管(2),所述双钢管(2)与所述墙体(12)表面相抵接,所述双钢管(2)沿水平方向设置,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2)平行设置,所述墙体(12)上均匀贯穿设有若干连接组件(13),所述连接组件(13)还贯通于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2)之间,所述连接组件(13)用于固定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双钢管(2),所述墙体(12)通过若干所述连接组件(13)来实现前后两侧的相对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上和所述外模板(9)上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水根车月兴纪建华谢文斌韩林春
申请(专利权)人:巨匠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