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71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瓶体、含有第一矿物质的第一炭棒和含有第二矿物质的第二炭棒,第一炭棒和第二炭棒均设置于滤瓶体内部。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均与外界连通,外界水进入第一炭棒的进水侧,经第一炭棒过滤并溶解第一炭棒中的第一矿物质后,经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排出至外界。第二炭棒同理于第一碳棒,第二炭棒中的第二矿物质可被水溶解带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第一炭棒的出水侧和第二炭棒的出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第一炭棒的进水侧、第一炭棒的出水侧、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和第二炭棒的出水侧四者均不共用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选择增加水中所需矿物质含量。新型可选择增加水中所需矿物质含量。新型可选择增加水中所需矿物质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水质卫生,家庭配备净水设备已成为一个趋势,部分消费者希望饮用水中含有微量元素等矿物质,以供在一定程度上供人体摄取,或者提供用于泡茶、泡咖啡等情况下所需的不同水质。
[0003]常规的反渗透净水器可以方便制取供饮用的纯水,在一方面,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水中矿物质含量极少,无法满足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反渗透净水器的出水只有一种饮用水档为可以选择,其出水水质较单一,无法按照使用者所需制出含有不同种类矿物质的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水中矿物质含量极少,无法满足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的需求的问题。
[0005]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瓶体、含有第一矿物质的第一炭棒和含有第二矿物质的第二炭棒,所述第一炭棒和所述第二炭棒均设置于所述滤瓶体内部;
[0006]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均与外界连通,外界水进入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经所述第一炭棒过滤并溶解所述第一炭棒中的第一矿物质后,经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排出至外界;
[0007]所述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均与外界连通,外界水进入所述第二炭棒的进水侧,经所述第二炭棒过滤并溶解所述第二炭棒中的第二矿物质后,经所述第二炭棒的出水侧排出至外界;
[0008]所述滤瓶体上开设有三个以上接口,以供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所述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和所述第二炭棒的出水侧通过所述接口连通至外界;
[0009]其中,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和第二炭棒的出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所述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和所述第二炭棒的出水侧四者均不共用接口。
[001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炭棒的内部和所述第二炭棒的内部均中空;
[0011]所述第一炭棒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第一炭棒的外部空间两者之中的一者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另外一者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
[0012]所述第二炭棒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第二炭棒的外部空间两者之中的一者作为所述第二炭棒的进水侧,另外一者作为所述第二炭棒的出水侧。
[001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炭棒、所述第一炭棒和所述滤瓶体由内到外依次套设;
[0014]所述滤瓶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炭棒的外壁之间预留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炭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炭棒的外壁之间预留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炭棒内部中空的空间为第三腔体;
[0015]所述滤瓶体上开设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16]所述第一炭棒和所述第二炭棒采用以下方案之中的一种:
[0017]方案一: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18]方案二: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1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滤瓶体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外部;
[0020]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连通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所述外腔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002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滤瓶体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外部;
[0022]所述分隔件一端与所述滤瓶体密封连接,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和外腔,所述外腔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滤瓶体上开设有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0023]在方案一中:所述外腔和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内腔和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24]在方案二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外腔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内腔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2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炭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上端盖和第一下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炭棒内部中空的空间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上端盖上开口的口沿与所述滤瓶体密封连接;
[0026]所述第二炭棒两端分别为第二上端盖和第二下端盖,所述第二上端盖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炭棒内部中空的空间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上端盖上开口的口沿与所述滤瓶体密封连接。
[002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炭棒位于所述第一炭棒顶部;
[0028]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内部中空的端盖连接件,所述第二炭棒、所述端盖连接件和所述滤瓶体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所述端盖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滤瓶体密封连接,所述端盖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炭棒的顶端密封连接;
[0029]所述端盖连接件的外壁、所述第一炭棒的外壁和所述滤瓶体的内壁包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端盖连接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炭棒的外壁之间预留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炭棒内部中空的空间为第三腔体,所述第一炭棒内部中空的空间为第四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四腔体连通;
[0030]所述滤瓶体上开设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
接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0031]所述第一炭棒和所述第二炭棒采用以下方案之中的一种:
[0032]方案三:相连通的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所述第一腔体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33]方案四:所述第一腔体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进水侧,相连通的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作为所述第一炭棒的出水侧,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进水侧和出水侧。
[0034]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滤瓶体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外部,所述分隔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炭棒的底端密封连接;
[0035]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连通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所述外腔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003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滤瓶体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外部,所述分隔件的顶端与所述滤瓶体密封连接,所述分隔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体(1)、含有第一矿物质的第一炭棒(2)和含有第二矿物质的第二炭棒(3),所述第一炭棒(2)和所述第二炭棒(3)均设置于所述滤瓶体(1)内部;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均与外界连通,外界水进入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经所述第一炭棒(2)过滤并溶解所述第一炭棒(2)中的第一矿物质后,经所述第一炭棒(2)的出水侧排出至外界;所述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和出水侧均与外界连通,外界水进入所述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经所述第二炭棒(3)过滤并溶解所述第二炭棒(3)中的第二矿物质后,经所述第二炭棒(3)的出水侧排出至外界;所述滤瓶体(1)上开设有三个以上接口,以供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所述第一炭棒(2)的出水侧、所述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和所述第二炭棒(3)的出水侧通过所述接口连通至外界;其中,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所述第一炭棒(2)的出水侧和第二炭棒(3)的出水侧共用同一个接口,或者,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所述第一炭棒(2)的出水侧、所述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和所述第二炭棒(3)的出水侧四者均不共用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炭棒(2)的内部和所述第二炭棒(3)的内部均中空;所述第一炭棒(2)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第一炭棒(2)的外部空间两者之中的一者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另外一者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出水侧;所述第二炭棒(3)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第二炭棒(3)的外部空间两者之中的一者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的进水侧,另外一者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的出水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炭棒(3)、所述第一炭棒(2)和所述滤瓶体(1)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所述滤瓶体(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炭棒(2)的外壁之间预留有第一腔体(001),所述第一炭棒(2)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炭棒(3)的外壁之间预留有第二腔体(002),所述第二炭棒(3)内部中空的空间为第三腔体(003);所述滤瓶体(1)上开设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接口(01)、第二接口(02)和第三接口(03),所述第一接口(01)与所述第二腔体(002)连通,所述第二接口(02)与所述第三腔体(003)连通,所述第三接口(03)与所述第一腔体(001)连通;所述第一炭棒(2)和所述第二炭棒(3)采用以下方案之中的一种:方案一:所述第二腔体(002)和所述第一腔体(001)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二腔体(002)和所述第三腔体(003)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进水侧和出水侧;方案二:所述第一腔体(001)和所述第二腔体(002)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三腔体(003)和所述第二腔体(002)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进水侧和出水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体(1)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4),所述分隔件(4)位于所述第二腔体(002)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3)外部;
所述分隔件(4)将所述第二腔体(002)分隔为内腔(0021)和外腔(0022),所述分隔件(4)上开设有过水口(41),所述过水口(41)连通所述内腔(0021)和所述外腔(0022),所述外腔(0022)与所述第一接口(01)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体(1)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分隔件(4),所述分隔件(4)位于所述第二腔体(002)内并套在所述第二炭棒(3)外部;所述分隔件(4)一端与所述滤瓶体(1)密封连接,所述分隔件(4)将所述第二腔体(002)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内腔(0021)和外腔(0022),所述外腔(0022)与所述第一接口(01)连通,所述滤瓶体(1)上开设有第四接口(04),所述第四接口(04)与所述内腔(0021)连通;在方案一中:所述外腔(0022)和所述第一腔体(001)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内腔(0021)和所述第三腔体(003)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进水侧和出水侧;在方案二中:所述第一腔体(001)和所述外腔(0022)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炭棒(2)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三腔体(003)和所述内腔(0021)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炭棒(3)进水侧和出水侧。6.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炭棒(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上端盖(21)和第一下端盖(22),所述第一上端盖(21)上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栋张涛龚圆杰何海曾敏炽张兴致范婷王佳贝李树安
申请(专利权)人: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