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64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四通阀技术领域,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阀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二阀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第一连接管连接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气流开关组件;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气流开关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第一气流开关组件和第二气流开关组件分别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气流走向,一个阀实现多了管道的切换,达到结构稳定简单,操控简便的效果。简便的效果。简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四通阀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热氧化(RTO)技术是一种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的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主要采用了先进的热交换设计技术和新型陶瓷蓄热材料,其独特设计的高效先进换热系统保证了燃烧热量的有效回收,在大流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
[0003]其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升温至760℃左右,使有机物燃烧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被储存起来,用于预热新进入的有机废气,以节省升温所需的能量消耗。
[0004]在一个循环完成后,切换气体进口方向,气体从蓄热床II吸收热量,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储存在蓄热床I。通过周期性改变气路方向,保证催化反应的稳定进行,从而保证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而周期性改变气路方向的实现方式通常是通过多个阀组的协同配合,比如关闭蓄热床I的进风阀,开启蓄热床I的出风阀,同时开启蓄热床Ⅱ的进风阀,关闭蓄热床Ⅱ的出风阀,涉及到多个阀组,且蓄热床上需要开多个通风口,结构以及控制上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阀组,控制起来比较复杂麻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一个阀实现多了管道的切换,结构稳定简单,操控简便的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
[0006]为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阀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阀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且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且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通;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气流开关组件,通过调节第一气流开关组件使第一阀体具有两种模式:模式A为:第一通风口与第二连接管相通;第二通风口与第一连接管相通,且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连接管不相通;模式B为: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二连接管相通;第一连接管与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二连接管均不相通;所述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气流开关组件;通过调节第二气流开关组件使第二阀体具有两种模式;模式C为:第三通风口、第四通风口和第一连接管相通;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均不相通;模式D为:第三通风口与第一连接管相通;第四通风口与第二连接管相通,且与第三通风口和第一连接管不
通。该结构通过第一气流开关组件和第二气流开关组件分别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气流走向,从而使一个阀实现多了管道的切换,达到结构稳定简单,操控简便的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呈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管高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通风口高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连接管,且低于第一连接管;模式A时,所述第一气流开关组件抵挡在第二通风口与第二连接管之间;模式B时,所述第一气流开关组件抵挡在第二通风口与第一连接管之间;所述第四通风口高于第二连接管,且低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三通风口;模式C时,所述第二气流开关组件抵挡在第四通风口与第一连接管之间;模式D时,所述第二气流开关组件抵挡在第四通风口与第二连接管之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流开关组件和第二气流开关组件结构相同,第一气流开关组件包括气缸、密封连接杆、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气缸的固定部通过盖板设置在第一阀体的一端;气缸的伸缩部与密封连接杆的一端的固定连接,密封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堵头,且密封堵头延伸至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设置在第一阀体内,且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二通风口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密封堵头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密封堵头与第一密封部相贴合密封时,处于模式B状态;所述密封堵头与第二密封部相贴合密封时,处于模式A状态。通过气缸驱动密封连接杆升降移动,从而能够实时控制密封堵头与第一密封部或第二密封部,进而能够实现将气流通往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导向夹板;所述导向夹板上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杆穿过的限位孔,并将所述密封连接杆限位在限位孔内。通过导向夹板能够确保密封连接杆的运动路线,防止在移动过程中使密封堵头发生偏移。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均包括环形固定板、四氟密封垫;所述环形固定板设置在第一阀体内,所述四氟密封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环形固定板上。通过环形固定板便于更好的将四氟密封垫进行安装以及将四氟密封垫进行固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四氟密封垫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密封堵头呈圆锥状,且与所述四氟密封垫相贴合时抵在所述限位台阶上实现密封。通过限位台阶方便与四氟密封垫相配合实现密封,并且防止密封堵头移动过头。
[0013]作为优选,所述气缸的伸缩部与所述密封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可调连接框;所述可调连接框的一端与气缸的伸缩部螺纹连接;可调连接框的另一端与密封连接杆螺纹连接。通过可调连接框能够调节伸缩部以及密封连接杆的距离,从而能够使密封堵头更好的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贴合密封。
[0014]作为优选,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分别通过气管与第一气流开关组件的气缸和第二气流开关组件的气缸连接。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该结构通过第一气流开关组件和第二气流开关组件分别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气流走向,从而实现了一个阀实现多了管道的切换,达到结构稳定简单,操控简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的正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四通阀上侧封闭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四通阀下侧封闭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第一阀体;11、第一通风口;12、第二通风口;2、第二阀体;21、第三通风口;22、第四通风口;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一气流开关组件;51、气缸;511、固定部;512、伸缩部;52、密封连接杆;521、密封堵头;53、第一密封部;54、第二密封部;541、环形固定板;542、四氟密封垫;55、盖板;56、可调连接框;6、第二气流开关组件;7、导向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包括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阀体1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一阀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所述第二阀体(2)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风口(21)和第四通风口(22);所述第一连接管(3)连接在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且第一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4)连接在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且第二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连通;所述第一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气流开关组件(5),通过调节第一气流开关组件(5)使第一阀体(1)具有两种模式:模式A为:第一通风口(11)与第二连接管(4)相通;第二通风口(12)与第一连接管(3)相通,且与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连接管(4)不相通;模式B为: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和第二连接管(4)相通;第一连接管(3)与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和第二连接管(4)均不相通;所述第二阀体(2)内设置有第二气流开关组件(6);通过调节第二气流开关组件(6)使第二阀体(2)具有两种模式;模式C为:第三通风口(21)、第四通风口(22)和第一连接管(3)相通;第二连接管(4)和第一连接管(3)、第三通风口(21)和第四通风口(22)均不相通;模式D为:第三通风口(21)与第一连接管(3)相通;第四通风口(22)与第二连接管(4)相通,且与第三通风口(21)和第一连接管(3)不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呈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管(3)高于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通风口(12)高于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连接管(4),且低于第一连接管(3);模式A时,所述第一气流开关组件(5)抵挡在第二通风口(12)与第二连接管(4)之间;模式B时,所述第一气流开关组件(5)抵挡在第二通风口(12)与第一连接管(3)之间;所述第四通风口(22)高于第二连接管(4),且低于第一连接管(3)和第三通风口(21);模式C时,所述第二气流开关组件(6)抵挡在第四通风口(22)与第一连接管(3)之间;模式D时,所述第二气流开关组件(6)抵挡在第四通风口(22)与第二连接管(4)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宇凌李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