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03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包括卡基、设置于卡基上的射频卡芯片、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闭合后形成空腔,卡基位于空腔内,抗弯折的射频卡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铜片,第一铜片的中部设于空腔的内顶壁上,第一铜片的边缘部分设于空腔的内侧壁上,以使第一铜片的中间与边缘之间的部分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状部分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呈上凸的圆弧状;第一铜触点,第一铜触点设于空腔的内顶壁上,且位于第一铜片上方;以及蜂鸣器报警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与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电性连接,以使第一铜片与第一铜触点相接触后,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射频卡发生弯曲。新型可以及时发现射频卡发生弯曲。新型可以及时发现射频卡发生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


[0001]本技术涉及射频卡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

技术介绍

[0002]射频卡又称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其应用领域涉及电话卡、银行卡、医保卡、门禁卡及校园卡(饭卡)等。
[0003]目前,射频卡由于是卡片状的(如申请号为CN202020788847.1的一种抗弯非接触式智能卡),所以是比较容易发生弯曲,甚至弯折的,进而容易导致内部电子设备损坏;特别是放在钱包里的射频卡,容易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容易导致射频卡发生弯折,且发生弯曲时,很难被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可以及时发现射频卡发生弯曲。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包括卡基、设置于所述卡基上的射频卡芯片、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闭合后形成空腔,所述卡基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抗弯折的射频卡还包括:
[0007]具有弹性的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的中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一铜片的边缘部分设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以使所述第一铜片的中间与边缘之间的部分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状部分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呈上凸的圆弧状;
[0008]第一铜触点,所述第一铜触点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顶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铜片上方;以及
[0009]蜂鸣器报警电路,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与所述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铜片与第一铜触点相接触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
[0010]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上软胶层和上柔性缓冲层;
[0011]和/或所述下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下软胶层和下柔性缓冲层。
[0012]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柔性缓冲层和/或下柔性缓冲层由硅胶和卡基材料交错设置成截面呈网格状的层状结构。
[0013]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基设有第二铜触点,所述第二铜触点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铜触点与所述第一铜触点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铜片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铜片在上凸时与所述第一铜触点接触,所述第一铜片在下凸时与所述第二铜触点接触。
[0014]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的中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铜片的边缘部分设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以
使所述第二铜片的中间与边缘之间的部分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状部分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呈下凸圆弧状;所述空腔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三铜触点,所述第三铜触点位于所述第二铜片下方;所述第二铜片和第三铜触点分别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铜片与第三铜触点相接触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
[0015]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基设有第四铜触点,所述第四铜触点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铜触点与所述第三铜触点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铜片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二铜片在上凸时与所述第四铜触点接触,所述第二铜片在下凸时与所述第三铜触点接触。
[0016]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蜂鸣器LS1、二极管D1和三极管Q1;所述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构成开关S1;
[0017]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和蜂鸣器LS1的一端连接后外接电压端V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蜂鸣器LS1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外接电压端V1。
[0018]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微控制器U1、电阻R3、电阻R4、蜂鸣器LS2和三极管Q2;所述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构成开关S2;
[0019]所述微控制器U1的引脚VCC外接电压端V1,所述微控制器U1的引脚I1与接地的所述开关S2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1的引脚O1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LS2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LS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后外接电压端V2。
[0020]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继电器和蜂鸣器LS3,所述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构成开关S3;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的一端与所述蜂鸣器LS3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L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常开触点K1的另一端外接电压端V1,所述继电器的线圈KM1的一端与接地的所述开关S3连接,所述线圈KM1的另一端外接电压端V1。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铜片、第一铜触点和蜂鸣器报警电路,当射频卡发生弯曲时,第一铜片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凸与第一铜触点相接触,使得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以提醒持卡人,其射频卡发生了弯曲,可以及时发现射频卡发生弯曲,避免射频卡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容易导致射频卡发生弯折,进而避免导致射频卡内部电子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抗弯折的射频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柔性缓冲层和下柔性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蜂鸣器LS1的电路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蜂鸣器LS2的电路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蜂鸣器LS3的电路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卡基;11、射频卡芯片;
[0031]2、上盖;21、上软胶层;22、上柔性缓冲层;
[0032]3、下盖;31、下软胶层;32、下柔性缓冲层;
[0033]4、空腔;
[0034]5、第一铜片;51、第一铜触点;52、第二铜触点;
[0035]6、第二铜片;61、第三铜触点;62、第四铜触点;
[0036]100、硅胶;200、卡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弯折的射频卡,包括卡基、设置于所述卡基上的射频卡芯片、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闭合后形成空腔,所述卡基位于所述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折的射频卡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的中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一铜片的边缘部分设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以使所述第一铜片的中间与边缘之间的部分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状部分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呈上凸的圆弧状;第一铜触点,所述第一铜触点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顶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铜片上方;以及蜂鸣器报警电路,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与所述第一铜片和第一铜触点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铜片与第一铜触点相接触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的射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上软胶层和上柔性缓冲层;和/或所述下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下软胶层和下柔性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弯折的射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柔性缓冲层和/或下柔性缓冲层由硅胶和卡基材料交错设置成截面呈网格状的层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的射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设有第二铜触点,所述第二铜触点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铜触点与所述第一铜触点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铜片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铜片在上凸时与所述第一铜触点接触,所述第一铜片在下凸时与所述第二铜触点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的射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的中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铜片的边缘部分设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以使所述第二铜片的中间与边缘之间的部分呈弧形状,且该弧形状部分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呈下凸的圆弧状;所述空腔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三铜触点,所述第三铜触点位于所述第二铜片下方;所述第二铜片和第三铜触点分别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铜片与第三铜触点相接触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工作发出蜂鸣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弯折的射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设有第四铜触点,所述第四铜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晓冬韩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腾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