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97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编织袋领域,具体的说是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通过设置编织袋本体与抗静电耐磨机构,由编织袋本体与抗静电耐磨机构共同编织而成抗静电阻燃的编织袋,其中,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弹性纤维编织层与耐磨层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的抗拉伸与耐磨性能,避免编织袋本体在长时间重复使用时出现老化,导致编织袋本体在搬运时出现破损的情况出现,而抗静电组件与阻燃层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的抗静电与阻燃性能,且在编织袋本体内部出现静电时通过安装扣与接地线将静电传输至接地头,再通过接地头与地面的接触将静电导入地面。的接触将静电导入地面。的接触将静电导入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


[0001]本技术涉及聚丙烯编织袋领域,特别的涉及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密度是指100mm
×
100mm编织物内,经纬纱的根数,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聚丙烯编织袋在堆放过程中极易摩擦引发静电,当编织袋应用于化工行业时,特别是用来装易燃易爆材料时,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0003]因此,提出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聚丙烯编织袋在堆放过程中极易摩擦引发静电,当编织袋应用于化工行业时,特别是用来装易燃易爆材料时,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抗静电耐磨机构,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抗静电与阻燃性能的所述抗静电耐磨机构设置于编织袋本体的一侧;其中,所述抗静电耐磨机构包括设置于编织袋本体一侧的抗静电组件,所述抗静电组件远离编织袋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阻燃层,所述抗静电组件包括防静电经纱与防静电纬纱,所述抗静电组件由防静电经纱与防静电纬纱共同编织而成。
[0006]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包括阻燃经纱与阻燃纬纱,所述阻燃层由阻燃经纱与阻燃纬纱共同编织而成,所述阻燃经纱与阻燃纬纱的编织缝隙处填充有PU线,所述PU线的底端贯穿编织袋本体并延伸至编织袋本体的底部,能够便于增加编织袋本体的阻燃性能,增加本编织袋实用性的目的。
[0007]优选的,所述PU线位于编织袋本体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扣,所述安装扣的底部连接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接地头,能够便于将编织袋本体内部的静电导入地面,避免静电堆积在编织袋本体的内部,增加安全隐患的情况出现。
[0008]优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远离抗静电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所述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远离编织袋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纤维编织层,且所述阻燃层远离抗静电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能够增加本装置的抗拉伸、磨损性能,避免编织袋本体在长时间重复使用时导致编织袋本体出现破损的情况。
[0009]优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一侧的顶部缝合有抽拉布袋,所述抽拉布袋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抽绳,所述抽绳位于抽拉布袋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扣,能够便于对编织袋本体进行绑扎,不需要使用者借助绳子对编织袋本体进行绑扎的目的。
[0010]优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包括聚丙烯经纱与聚丙烯纬纱,所述编织袋本体由聚丙烯经纱与聚丙烯纬纱共同编织而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编织袋本体与抗静电耐磨机构,由编织袋本体与抗静电耐磨机构共同编织而成抗静电阻燃的编织袋,其中,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弹性纤维编织层与耐磨层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的抗拉伸与耐磨性能,避免编织袋本体在长时间重复使用时出现老化,导致编织袋本体在搬运时出现破损的情况出现,而抗静电组件与阻燃层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的抗静电与阻燃性能,且在编织袋本体内部出现静电时通过安装扣与接地线将静电传输至接地头,再通过接地头与地面的接触将静电导入地面,避免编织袋本体在堆放时出现静电,导致编织袋本体内部填装的物品出现燃烧的情况;
[0013]2、通过设置抽拉布袋与抽绳,在编织袋本体内部的物品填装完成后,使用者拉动两端的抽绳向外抽动,将抽绳绕设于编织袋本体的顶部,并通过限位扣对抽绳进行限位,且在限位扣限位完成后再通过抽拉布袋对编织袋本体顶部的扎头进行绑扎,起到了能够便于对编织袋本体进行绑扎,不需要使用者借助绳子对编织袋本体进行绑扎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抗静电耐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防静电经纱与防静电纬纱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PU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编织袋本体;11、聚丙烯经纱;12、聚丙烯纬纱;2、抗静电耐磨机构;21、抗静电组件;211、防静电经纱;212、防静电纬纱;213、PU线;214、安装扣;215、接地线;216、接地头;22、阻燃层;221、阻燃经纱;222、阻燃纬纱;23、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24、弹性纤维编织层;25、耐磨层;3、抽拉布袋;4、抽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具体实施时:如图1

4所示,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1;抗静电耐磨机构2,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抗静电与阻燃性能的抗静电耐磨机构2设置于编织袋本体1的一侧;其中,抗静电耐磨机构2包括设置于编织袋本体1一侧的抗静电组件21,抗静电组件21远离编织袋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阻燃层22,抗静电组件21包括防静电经纱211与防静电纬纱212,抗静电组件21由防静电经纱211与防静电纬纱212共同编织而成;编织袋本体1包括聚丙烯经纱11与聚丙烯纬纱12,编织袋本体1由聚丙烯经纱11与聚丙烯纬纱12共同编织而成。
[0021]如图1

4所示,阻燃层22包括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阻燃层22由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共同编织而成,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的编织缝隙处填充有PU线213,PU线213的底端贯穿编织袋本体1并延伸至编织袋本体1的底部;PU线213位于编织袋本体1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扣214,安装扣214的底部连接有接地线215,接地线2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接地头216;编织袋本体1远离抗静电组件21的一侧设置有高韧性二合一塑料
薄膜23,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23远离编织袋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纤维编织层24,且阻燃层22远离抗静电组件21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25,高韧性二合一塑料薄膜23、弹性纤维编织层24与耐磨层25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的抗拉伸与耐磨性能,避免编织袋本体1在长时间重复使用时出现老化,导致编织袋本体1在搬运时出现破损的情况出现,而抗静电组件21与阻燃层22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的抗静电与阻燃性能,且在编织袋本体1内部出现静电时通过安装扣214与接地线215将静电传输至接地头216,再通过接地头216与地面的接触将静电导入地面。
[0022]如图1

4所示,编织袋本体1一侧的顶部缝合有抽拉布袋3,抽拉布袋3的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抽绳4,抽绳4位于抽拉布袋3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扣,使用者拉动两端的抽绳4向外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袋本体(1);抗静电耐磨机构(2),用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抗静电与阻燃性能的所述抗静电耐磨机构(2)设置于编织袋本体(1)的一侧;其中,所述抗静电耐磨机构(2)包括设置于编织袋本体(1)一侧的抗静电组件(21),所述抗静电组件(21)远离编织袋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阻燃层(22),所述抗静电组件(21)包括防静电经纱(211)与防静电纬纱(212),所述抗静电组件(21)由防静电经纱(211)与防静电纬纱(212)共同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22)包括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所述阻燃层(22)由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共同编织而成,所述阻燃经纱(221)与阻燃纬纱(222)的编织缝隙处填充有PU线(213),所述PU线(213)的底端贯穿编织袋本体(1)并延伸至编织袋本体(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阻燃的聚丙烯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会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松塑业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