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56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过滤器领域,具体而言属于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包括有外筒体和进水管等;外筒体上部左侧连接有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使得第一滤芯与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当水流至第一滤芯与外筒体之间的空腔时流速将会增大,从而使得水流在外筒体的内壁底部形成向上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水流快速的从外筒体的内壁底部反向进入第一滤芯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滤芯进行反冲洗,通过在进行反冲洗时,使得第二滤芯与第一滤芯反向转动,再使得刮条同步转动,从而通过刮条将粘结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的杂质刮除,再通过排污口将过滤器内的污水以及杂质排出,从而提升过滤器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过滤器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过滤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过滤器领域,具体而言属于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水过滤器是一种用于水质中滤去杂质的装置,其主要是通过过滤芯实现,现有较为常见的过滤芯即为过滤网,利用过滤网的目数不同,可实现相应精度的过滤,但过滤器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过滤器的内部极易堆积杂质,进而极易因污垢聚积于过滤网,而产生堵塞或过滤效果欠佳的问题;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过滤器在进行反冲洗时,是利用过滤后的水从内部对滤芯进行反冲洗,但是此种方式只能针对单层的过滤芯进行反冲洗,在对双层过滤芯进行反冲洗时,被过滤的杂质极易粘结在两层滤芯之间,进而导致清理难度大,清理不彻底,严重影响过滤器的使用效果;并且过滤器在反冲洗时,由于改变了水流的方向,进而导致远离反冲洗入水口的部分滤芯难以得到有效的清理,并且该部分滤芯远离反冲洗入水口,进而致使反冲洗时的水流难以对该部分滤芯形成冲击力,进而导致反冲洗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在对双层过滤芯进行反冲洗时,被过滤的杂质极易粘结在两层滤芯之间,导致清理不彻底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
[0004]技术方案为: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包括有外筒体、进水管、出水口、支撑环、排污口和电磁阀;外筒体上部左侧连接有进水管;外筒体上部右侧连接有出水口;外筒体上部固接有支撑环;外筒体下部连接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安装有电磁阀;还包括有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过滤系统;支撑环连接有过滤系统;过滤系统与排污口连接;过滤系统连接有用于对水进行初次过滤的第一滤芯,并且第一滤芯内壁环形等距开有多个凹槽;第一滤芯与排污口转动连接;过滤系统连接有第二滤芯,并且第二滤芯位于第一滤芯的内侧,用于对水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芯与排污口转动连接。
[0005]进一步的,第一滤芯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状,使得第一滤芯与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增大水流从上往下的流速,以便于对第一滤芯进行反冲洗,并且第二滤芯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状,使得第二滤芯与第一滤芯之间的空腔从下往上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增大水流从下往上的流速,以便于对第二滤芯进行反冲洗。
[0006]进一步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组成双层滤芯结构,并且第二滤芯的密度大于第一滤芯的密度,以便于进行双层过滤。
[0007]进一步的,凹槽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形成锥形槽,用于引导水流,使得水流从下往上移动时流速加快,并且凹槽的两侧切削为类直角的夹角。
[0008]进一步的,过滤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环、圆筒、拨动块、圆盖、圆杆、连杆、固定块、
电机、固定板、圆环、第一弹性件、L型架和电动执行器;支撑环上部固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筒;圆筒与第一滤芯固接;圆筒内侧开有环形凹槽,并且该环形凹槽内周向转动连接有圆盖;圆盖上表面固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固接有圆杆;圆杆与圆盖转动连接;圆杆下端固接有连杆;连杆与第二滤芯固接;圆盖上表面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第一固定环固接;圆筒上表面固接有固定板;固定块下部固接有圆环;圆环外侧套有第一弹性件,并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固定板,而且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接于固定块;圆筒外壁固接有L型架;L型架上部固接有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伸缩部固接有拨动块。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反冲洗系统;反冲洗系统包括有扭动块、第二固定环和顶块;圆筒内壁固接有扭动块;第一固定环上表面固接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内壁环形等距固接有多个顶块。
[0010]进一步的,顶块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置为倾斜状,用于配合拨动块。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清理系统;清理系统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刮条和斜槽;第二滤芯上环形等距固接有多个第二弹性件,并且每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件为一组;每组第二弹性件外侧共同固接有刮条,并且每个刮条上均开有一个斜槽。
[0012]进一步的,刮条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形成圆锥状,用于配合凹槽,使得水流从下往上流动时流速加快。
[0013]进一步的,斜槽位于刮条的下半部分,并且该斜槽切削为直角状,用于配合凹槽,将凹槽内的杂质刮除。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第二滤芯对水进行初次过滤,再通过第一滤芯进行二次过滤,从而实现对水进行二次过滤,有效的提高了水质。
[0015](2)通过使得第一滤芯与外筒体之间的空腔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当水流至第一滤芯与外筒体之间的空腔时流速将会增大,从而使得水流在外筒体的内壁底部形成向上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水流快速的从外筒体的内壁底部反向进入第一滤芯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滤芯进行反冲洗。
[0016](3)通过使得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的空腔从下往上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当水流进入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的空腔时,水流速度将会从下往上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第二滤芯的上部能够受到水流向上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对第二滤芯的上部进行反冲洗,有效的提升了第二滤芯的反冲洗效果,从而避免清理不彻底的问题,进而提升了反冲洗的效果。
[0017](4)通过在进行反冲洗时,使得第二滤芯与第一滤芯反向转动,再使得刮条同步转动,从而通过刮条将粘结在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的杂质刮除,再通过排污口将过滤器内的污水以及杂质排出,从而提升过滤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局部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系统第一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系统第二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系统第三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反冲洗系统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清理系统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清理系统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清理系统第三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反冲洗过程示意图。
[0019]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

外筒体,101

进水管,102

出水口,2

支撑环,3

排污口,4

电磁阀,201

第一固定环,202

圆筒,20201

拨动块,203

第一滤芯,20301

凹槽,204

圆盖,205

圆杆,206

连杆,207

第二滤芯,208

固定块,209

电机,210

固定板,211

圆环,21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包括有外筒体(1)、进水管(101)、出水口(102)、支撑环(2)、排污口(3)和电磁阀(4);外筒体(1)上部左侧连接有进水管(101);外筒体(1)上部右侧连接有出水口(102);外筒体(1)上部固接有支撑环(2);外筒体(1)下部连接有排污口(3);排污口(3)上安装有电磁阀(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一滤芯(203)、第二滤芯(207)和过滤系统;支撑环(2)连接有过滤系统;过滤系统与排污口(3)连接;过滤系统连接有用于对水进行初次过滤的第一滤芯(203),并且第一滤芯(203)内壁环形等距开有多个凹槽(20301);第一滤芯(203)与排污口(3)转动连接;过滤系统连接有第二滤芯(207),并且第二滤芯(207)位于第一滤芯(203)的内侧,用于对水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芯(207)与排污口(3)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是,第一滤芯(203)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状,使得第一滤芯(203)与外筒体(1)之间的空腔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增大水流从上往下的流速,以便于对第一滤芯(203)进行反冲洗,并且第二滤芯(207)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状,使得第二滤芯(207)与第一滤芯(203)之间的空腔从下往上逐渐缩小,进而使得增大水流从下往上的流速,以便于对第二滤芯(207)进行反冲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是,第一滤芯(203)和第二滤芯(207)组成双层滤芯结构,并且第二滤芯(207)的密度大于第一滤芯(203)的密度,以便于进行双层过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是,凹槽(20301)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形成锥形槽,用于引导水流,使得水流从下往上移动时流速加快,并且凹槽(20301)的两侧切削为类直角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圆体式气水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是,过滤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环(201)、圆筒(202)、拨动块(20201)、圆盖(204)、圆杆(205)、连杆(206)、固定块(208)、电机(209)、固定板(210)、圆环(211)、第一弹性件(212)、L型架(213)和电动执行器(214);支撑环(2)上部固接有第一固定环(201);第一固定环(201)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筒(202);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杭生鄢安曾桂芳黄昌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美能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