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新冠病毒N-蛋白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49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冠病毒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生物检测
,更具体涉及一种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最常用的且准确性较高的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肺部CT。其中,核酸检测优势在于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但该方法检测时间较长;肺部CT检测虽然准确性很高,但是过程繁琐,同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旨在解决新冠病毒检测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其中,样品池包括顺式腔、反式腔和固态纳米孔芯片,反式腔装有第一介质,顺式腔装有第二介质,反式腔和顺式腔通过固态纳米孔芯片上的纳米孔连通,样品被加入到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包括第一电导缓冲液,第二介质包括第一电导缓冲液和带负电荷的分子,其中,分子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施加电压,并检测纳米孔产生的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根据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
[0005]可选地,根据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包括:当分子为小分子时,检测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时,确定样品中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
[0006]可选地,根据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包括:当分子为大分子时,检测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时,对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阻塞电流峰值变化,当阻塞电流具有两个峰值时,确定样品中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当阻塞电流具有一个峰值时,确定样品中不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
[0007]可选地,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前包括:制备第一电导缓冲液,包括:将氯化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和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并将第一电导缓冲液的PH值调至7.4,其中,氯化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1M:10mM:1mM,M为mol/L。
[0008]可选地,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前还包括:用去离子水清洗反式腔和顺式腔,再用无水乙醇进行润洗反式腔和顺式腔;将第一电导缓冲液分别加入顺式腔和反式腔,将分子物质加入顺式腔。
[0009]可选地,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施加电压前还包括:将两个Ag/AgCl电极分别插入顺式腔和反式腔;将两个Ag/AgCl电极分别与膜片钳检测系统的正负极连接。
[0010]可选地,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施加电压包括:向顺式腔施加

100mV电压或者向反式腔施加+100mV电压。
[0011]可选地,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前还包括:采用介电击穿法在固态纳米孔芯片上制备纳米孔。
[0012]可选地,采用介电击穿法在固态纳米孔芯片上制备纳米孔包括:将固态纳米孔芯片安装于样品池内,使样品池被分隔为顺式腔和反式腔,其中,固态纳米孔芯片为带有窗口的氮化硅薄膜芯片;取无水乙醇分别润洗顺式腔和反式腔;再向顺式腔和反式腔分别内注入第二电导缓冲液;将两个Ag/AgCl电极分别插入顺式腔和反式腔;将两个Ag/AgCl电极分别与外接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将顺式腔接地;向反式腔施加电流脉冲击穿氮化硅薄膜芯片以形成初孔,然后施加电压脉冲将初孔扩至目标孔径。
[0013]可选地,将固态纳米孔芯片安装于样品池内前还包括:先用无水乙醇将氮化硅薄膜芯片浸泡30分钟,对氮化硅薄膜芯片的窗口表面进行亲疏水性的处理;再用去离子水浸泡10分钟,洗去氮化硅薄膜芯片的表面的无水乙醇以及溶解表面的无机盐;再用无水乙醇浸泡氮化硅薄膜芯片10分钟。
[0014]本申请提供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申请提供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将样品池的反式腔和顺式腔通过纳米孔连通,并在反式腔和顺式腔分别装有第一电导缓冲液,且顺式腔内还装有带负电荷的分子,将待测样品加入顺式腔,并施加电压,基于带负电荷的分子的作用检测纳米孔是否产生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根据检测到的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N

蛋白,该方法操作方便,检测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较低浓度的新冠病毒N

蛋白,且速度快,缩短了新冠病毒N

蛋白检测的窗口期有效为患者提供治疗时间。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

蛋白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

蛋白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孔的IV曲线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对照实验的信号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电导缓冲液的信号图,(b)为第一电导缓冲液+G

250的信号图,(c)为第一电导缓冲液+N

蛋白的信号图,(d)为第一电导缓冲液+G

250+N

蛋白的易位信号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G250

N

蛋白复合物检测的特征信息示意图,其中,(a)为G250

N

蛋白复合物的散点图,(b)为G250

N

蛋白复合物的时间衰减分布图以及指数衰减拟合图;(c)G250

N

蛋白复合物的易位电流幅值统计图及高斯拟合图;(d)G250

N

蛋白复合物的易位电流幅值比值统计图及高斯拟合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对照实验的信号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电导缓冲液的信号图,(b)为第一电导缓冲液+N

蛋白的信号图,(c)为第一电导缓冲液+RNA的信号图,(d)为第一电导缓冲液+RNA+N

蛋白的易位信号图。
[0023]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RNA

N

蛋白复合物检测的特征信息示意图,其中,(a)为RNA

N

蛋白复合物的散点图,(b)为RN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所述样品池包括顺式腔、反式腔和固态纳米孔芯片,所述反式腔装有第一介质,所述顺式腔装有第二介质,所述反式腔和所述顺式腔通过所述固态纳米孔芯片上的纳米孔连通,所述样品被加入到所述第二介质,所述第一介质包括第一电导缓冲液,所述第二介质包括所述第一电导缓冲液和带负电荷的分子,其中,所述分子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向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施加电压,并检测所述纳米孔产生的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根据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所述样品中是否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所述样品中是否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包括:当所述分子为所述小分子时,检测到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确定所述样品中是否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包括:当所述分子为所述大分子时,检测到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时,对所述离子阻塞电流脉冲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阻塞电流峰值变化,当所述阻塞电流具有两个峰值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当所述阻塞电流具有一个峰值时,确定所述样品中不含有所述新冠病毒N

蛋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池前包括:制备所述第一电导缓冲液,包括:将氯化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和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并将所述第一电导缓冲液的PH值调至7.4,其中,氯化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1M:10mM:1mM,M为mol/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N

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清尹雅洁王德强冷仕年张华名向阳马文豪孔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