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9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体能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包括:通过增重键、减重键、承重杆和联动杆的配合,一号槽向远离杠铃片方向移动,使得承重杆受一号槽的影响在杠铃杆内向远离杠铃片方向移动,联动杆受与升降装置连接处的弹簧影响而进行复位,使得联动杆一端在通孔内向靠近杠铃杆方向移动,承重杆上的杠铃片减少而联动杆上的杠铃片增加,在二号块和四号块静置时,限位块将承重杆进行限位实现减重,从而实现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停止训练状态去增减重量,提高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保护训练人员身体。保护训练人员身体。保护训练人员身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能训练设备
,具体说是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体能训练是旨在提高身体的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从而获得健康的身体。体能训练不仅可以让人身体更强壮,还能提高人的活力,增强体质,使人更加健康。依据体能训练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作用,可将体能训练分为健康类体能训练和竞技类体能训练两个层次。健康类体能训练是指任何人群通过系统的训练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程度,普通大众人群所接触最多的便是健康类体能训练。
[0003]健康类体能训练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例如负重半蹲、卧推、跑步、跳绳等方式方法;而其中的负重半蹲或者深蹲为健康类体能训练的中腿部训练的重要环节,人们大多通过杠铃来进行负重半蹲的体能训练。
[0004]在大多数人群在刚开始接触或者不熟悉负重半蹲的训练方式时,由于普通杠铃和杠铃架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及方法,例如在长时间承重训练下擦伤肩部或者背部皮肤,甚至使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收到过度疼痛而停止训练,降低对人们身体的保护,从而降低体能训练的效果,再例如人们在负重蹲下后,由于没有专业性的指导或者看护,蹲下后的身体腰部位置后移,使得身体重心放在前方,后脚跟会在不知不觉中抬起来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倒地,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从而降低对人们身体的保护。
[0005]综上所述,为解决本文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其中包括龙门架、显示器、蓄电池、杠铃杆和杠铃片;所述显示器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一侧,所述龙门架底部可拆卸安装有所述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龙门架两侧均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杠铃杆位于龙门架内,且所述杠铃杆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方形孔,所述杠铃杆的两端均匀安装有杠铃片;所述龙门架内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0007]凸块,所述龙门架内两侧靠近所述方形孔的位置均匀固连有所述凸块,且每相邻两个凸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0008]横板,所述横板安装于相邻所述凸块上;
[0009]电动伸缩杆,所述杠铃杆靠近两端位置均安装有所述电动伸缩杆;
[0010]预警处理装置,所述预警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蓄电池上,所述预警处理装置用于实现对训练过程中进行预警的功能;
[0011]护腰环,所述龙门架两侧均固连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一端固连有所述护腰环,所述护腰环内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与所述蓄电池和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监测组件用于实现对训练人员身体状况的监测功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杠铃杆中间位置固连有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靠近顶部位置固连有护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板底部固连有矫正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杠铃杆内为空心设置;所述杠铃杆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伸出所述杠铃杆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杠铃片;所述承重杆靠近一端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一号槽,所述承重杆底部相对所述一号槽的位置开设有齿槽;所述杠铃杆两端对应所述一号槽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增重键,所述增重键靠近所述龙门架的一端均滑动安装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减重键,且所述减重键底部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杠铃杆内对应所述齿槽的位置均开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与二号槽通过弹簧连接;
[0015]所述增重键包括:一号块和二号块,所述一号块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一号块底部对应所述一号槽的位置安装有二号块,所述一号块两侧与所述滑槽通过弹簧连接;
[0016]所述减重键包括:三号块和四号块,所述三号块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三号块底部对应所述一号槽的位置安装有四号块,所述三号块两侧与所述滑槽通过弹簧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重杆靠近所述杠铃片位置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固连于所述承重杆,且所述套筒表面与所述杠铃杆内表面滑动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重杆上均固连有限位片,所述一号槽位于相邻所述限位片之间。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龙门架外两侧均匀固连有U形的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承重杆的位置均滑动连接有杠铃片,所述杠铃片对应承重杆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位于所述通孔内的一端接触所述承重杆的一端,且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杠铃片底部;所述龙门架两侧均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伸出端与联动杆底部滑动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杠铃片下方均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两侧均铰接有锁紧杆,所述杠铃片两侧对应所述锁紧杆的位置均开设有锁紧孔。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块内均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均滑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底部与二号块固连,且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气腔顶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一号块顶部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龙门架靠近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安装有呼吸阀,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与所述呼吸阀出气端连通,所述方形孔内底部位置设置有气筒,所述气筒中的活塞杆与所述杠铃杆固连,所述气筒中的底座与所述方形孔底部固连,且所述气筒中的气嘴与所述呼吸阀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通。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通过设置弧形板和护布,训练人员身体往上直立时,护布收到训练人员肩部挤压渐渐弯曲至紧贴弧形板内表面,弧形板两端受到护布的拉扯往训练人员肩部靠近,直至弧形板两端贴在训练人员的前胸和后背部分,从而以达到保护训练人员双肩以及背部的目的,进而增加对训练人员的保护措施,从而进一步保护训练人员身体,提高训练人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0024]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通过增重键、减重键、承重杆和联动杆的配合,一号槽向远离杠铃片方向移动,使得承重杆受一号槽的影响在杠铃杆内向远离杠铃片方向移动,联动杆受与升降装置连接处的弹簧影响而进行复位,使得联动杆一端在通孔内向靠近杠铃杆方向移动,承重杆上的杠铃片减少而联动杆上的杠铃片增加,在二号块和四号块静置时,限位块将承重杆进行限位实现减重,从而实现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停止训练状态去增减重量,提高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保护训练人员身体。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是图1中的结构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9]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6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其中包括;龙门架(1)、显示器(2)、蓄电池(3)、杠铃杆(4)和杠铃片(5);所述显示器(2)安装于所述龙门架(1)一侧,所述龙门架(1)底部安装有所述蓄电池(3),且所述蓄电池(3)与所述显示器(2)电连接;所述龙门架(1)两侧均开设有方形孔(11),所述杠铃杆(4)位于龙门架(1)内,且所述杠铃杆(4)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方形孔(11),所述杠铃杆(4)的两端均匀安装有杠铃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内安装有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凸块(12),所述龙门架(1)内两侧靠近所述方形孔(11)的位置均匀固连有所述凸块(12),且每相邻两个凸块(12)位于同一水平面;横板(13),所述横板(13)安装于相邻所述凸块(12)上;电动伸缩杆(14),所述杠铃杆(4)靠近两端位置均安装有所述电动伸缩杆(14);预警处理装置(15),所述预警处理装置(15)安装于所述蓄电池(3)上,所述预警处理装置(15)用于实现对训练过程中进行预警的功能;护腰环(7),所述龙门架(1)两侧均固连有弹力绳(71),所述弹力绳(71)一端固连有所述护腰环(7),所述护腰环(7)内安装有监测组件(72),所述监测组件(72)与所述蓄电池(3)和显示器(2)电连接,所述监测组件(72)用于实现对训练人员身体状况的监测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杠铃杆(4)中间位置固连有弧形板(73),且所述弧形板(73)靠近顶部位置固连有护布(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73)底部固连有矫正板(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能训练智能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杠铃杆(4)内为空心设置;所述杠铃杆(4)内对称滑动连接有承重杆(61),所述承重杆(61)伸出所述杠铃杆(4)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杠铃片(5);所述承重杆(61)靠近一端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一号槽(611),所述承重杆(61)底部相对所述一号槽(611)的位置开设有齿槽(612);所述杠铃杆(4)两端对应所述一号槽(611)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613);所述滑槽(613)内均滑动连接有增重键(62),所述增重键(62)靠近所述龙门架(1)的一端均滑动安装有稳定块(63),所述稳定块(63)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减重键(64),且所述减重键(64)底部与滑槽(613)滑动连接;所述杠铃杆(4)内对应所述齿槽(612)的位置均开设有二号槽(614),所述二号槽(614)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15),且所述限位块(615)与二号槽(614)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增重键(62)包括:一号块(621)和二号块(622),所述一号块(6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辰李智刚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鑫龙教学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