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758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田退水治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退水收集;步骤二:退水预处理;步骤三:物理处理;步骤四:回收利用。其中,步骤一具体包括:1)农田上的回流沟渠将农田内的水导流至下游的调蓄池内;2)调蓄池内收集的农田退水达到设定容量。步骤二具体包括:1)包括截留结构,调蓄池将水导入截留结构内;2)通过所述截留结构对退水中的较大土块和杂质进行过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农田退水处理方法存在基建复杂、生态维护费用高、丰水季节农田退水依然会外排放至附近河流的可能,污染河流环境的问题,不会产生污染,极为环保。保。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退水治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每年的灌溉期,人工排水和降雨会把农田里的水带入河道;这些从农田里流出来的水,被称为“农田退水”,其中包含大量氮、磷等元素,容易造成河道水体富营养化;
[0003]农业上喷洒的农药,一般仅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或被农作物吸收;农业上施用的化肥,直接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有仅30%左右,未被作物利用的化肥、农药,绝大部分随灌溉后的农业退水或雨后径流流入水体,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由于农药未充分利用于农作物也造成了农药资源的浪费;
[0004]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理方案为:利用现有排水沟道、沟塘湿地,配置水生植物群落,建设生态沟道、污水净塘、人工湿地等设施,构建农田生态排水沟道生态防护体系;更进一步的,也有利用泵站对净化后的农田退水进行循环利用;但该方法存在基建复杂、生态维护费用高、丰水季节农田退水依然会外排放至附近河流的可能,污染河流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现有农田退水处理方法存在基建复杂、生态维护费用高、丰水季节农田退水依然会外排放至附近河流的可能,污染河流环境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r/>[0008]步骤一:退水收集;
[0009]步骤二:退水预处理;
[0010]步骤三:物理处理;
[0011]步骤四:回收利用。
[0012]其中,步骤一具体包括:
[0013]1)农田上的回流沟渠将农田内的水导流至下游的调蓄池内;
[0014]2)调蓄池内收集的农田退水达到设定容量。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二具体包括:
[0016]1)包括截留结构,调蓄池将水导入截留结构内;
[0017]2)通过所述截留结构对退水中的较大土块和杂质进行过滤;
[0018]3)调蓄池与截留结构之间设置导流槽,通过导流槽使二者连通。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三具体包括:
[0020]1)包括通过管道与截留结构连通的反渗透模组;
[0021]2)通过反渗透模组对经由截留结构初过滤的水进行过滤;
[0022]3)将反渗透模组过滤的产水达标直接排放至外河道,浓水排入至营养池内。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四具体包括:
[0024]将营养池内富含养分、有机质的浓水通过回收渠道或泵站回流至灌溉泵站,提供农田灌溉,使尾水重新返田灌溉。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截留结构可为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
[0026]在调蓄池将水先导入石英砂过滤器内,经由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后导入活性炭过滤器内,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完成截留功能。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截留结构也可为膜生物反应器(MBR);
[0028]调蓄池将水先导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内,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完成截留功能。
[002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30]1、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能够将农田退水中富含营养的退水收集在营养池中,可以供农田或其他种植地回收使用,而多余需排放到外河流的退水,经过退水物理处理系统,达标后排放至外河流,外排的水中,去除了绝大部分的氮、磷、钾、重金属、病菌和农残等,实现了农田退水的无污染排放,同时实现了营养水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治理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局部框图。
[0035]图中:1、截留结构;11、石英砂过滤器;12、活性炭过滤器;13、膜生物反应器(MBR);2、反渗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步骤一:退水收集;
[0040]步骤二:退水预处理;
[0041]步骤三:物理处理;
[0042]步骤四:回收利用。
[0043]其中,步骤一具体包括:
[0044]1)农田上的回流沟渠将农田内的水导流至下游的调蓄池内;
[0045]2)调蓄池内收集的农田退水达到设定容量。
[0046]步骤二具体包括:
[0047]1)包括截留结构1,调蓄池将水导入截留结构1内;
[0048]2)通过截留结构1对退水中的较大土块和杂质进行过滤,其中截留结构1包括石英砂过滤器11和活性炭过滤器12;
[0049]在调蓄池将水先导入石英砂过滤器11内,经由石英砂过滤器11过滤后导入活性炭过滤器12内,通过活性炭过滤器12完成截留功能;
[0050]3)调蓄池与截留结构1之间设置导流槽,通过导流槽使二者连通。
[0051]步骤三具体包括:
[0052]1)包括通过管道与截留结构1连通的反渗透模组2;
[0053]2)通过反渗透模组2对经由截留结构1初过滤的水进行过滤;
[0054]3)将反渗透模组2过滤的产水达标直接排放至外河道,浓水排入至营养池内。
[0055]步骤四具体包括:
[0056]将营养池内富含养分、有机质的浓水通过回收渠道或泵站回流至灌溉泵站,提供农田灌溉,使尾水重新返田灌溉。
[0057]农田退水首先进入石英砂过滤器,将水中泥沙、杂质、悬浮物以及藻类截留,之后进入活性炭过滤器,用来吸附部分有机物和重金属;之后,活性炭过滤器出水进入反渗透膜组,通过反渗透膜(RO膜)系统,大部分有机物、氮、磷以及重金属将被浓缩回用,产水可达标排放至河体。
[005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手段,能够将农田退水中富含营养的退水收集在营养池中,可以供农田或其他种植地回收使用,而多余需排放到外河流的退水,经过退水物理处理系统,达标后排放至外河流,外排的水中,去除了绝大部分的氮、磷、钾、重金属、病菌和农残等,实现了农田退水的无污染排放,同时实现了营养水的回收利用
[0059]实施例2
[006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退水收集;步骤二:退水预处理;步骤三:物理处理;步骤四:回收利用。其中,步骤一具体包括:1)农田上的回流沟渠将农田内的水导流至下游的调蓄池内;2)调蓄池内收集的农田退水达到设定容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包括:1)包括截留结构(1),调蓄池将水导入截留结构(1)内;2)通过所述截留结构(1)对退水中的较大土块和杂质进行过滤;3)调蓄池与截留结构(1)之间设置导流槽,通过导流槽使二者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退水的无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包括:1)包括通过管道与截留结构(1)连通的反渗透模组(2);2)通过反渗透模组(2)对经由截留结构(1)初过滤的水进行过滤;3)将反渗透模组(2)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忠裘道林朱建阳刘世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信控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海南优联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杭州优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