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7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加密请求后,获取多个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目标终端的一次加密数据和一次加密数据对应的附加信息,目标终端为多个物联网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附加信息包括第一生成时间和一次加密数据的数据大小;根据多个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数据大小和第一生成时间,生成第一密钥;通过第一密钥对一次加密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数据;将二次加密数据、总数量、数据大小和第一生成时间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使云服务器通过总数量、数据大小和第一生成时间对二次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本申请能够提高数据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0001]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向往,“万物互联”的概念走向了大众视野。这其中,物联网终端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物联网终端可以将采集的数据直接传输给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
[0003]但受制于物联网终端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其自身设备功能实现,具有运算能力低,防御能力差的特性,如此以致于物联网终端传输给云服务器的数据容易被窃取和破解,因此基于云服务器与物联网终端的物联网架构的数据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云服务器与物联网终端的物联网架构具有数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加密模块,加密模块与加密模块对应区域内的多个物联网终端连接,方法包括:
[0006]在接收到加密请求后,获取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加密模块对应区域内的多个物联网终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加密请求后,获取多个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目标终端的一次加密数据和所述一次加密数据对应的附加信息,所述目标终端为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附加信息包括第一生成时间和所述一次加密数据的数据大小,所述第一生成时间为一次加密数据的生成时间中的至少部分时间数据;根据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生成第一密钥;通过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一次加密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数据;将所述二次加密数据、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通过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对所述二次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生成第一密钥,包括:将所述数据大小与所述第一生成时间进行数值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通过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对所述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所述第二运算结果为所述第一密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一次加密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得到二次加密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生成时间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所述将所述二次加密数据、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通过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对所述二次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包括:将所述二次加密数据、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使所述云服务器解密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后,通过所述总数量、所述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一生成时间对所述二次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生成时间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包括:获取第二生成时间以及与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公钥,所述第二生成时间为所述二次加密数据的生成时间中的至少部分时间数据;通过所述第二生成时间,对所述第一生成时间进行加密,得到中间加密数据;通过所述公钥对所述中间加密数据进行非对称加密,得到目标加密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生成时间,对所述第一生成时间进行加密,得到中间加密数据,包括: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冮凯旋刘冬岩徐金阳高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