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61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粗摇杆和细摇杆的上端与连杆两端铰接,粗摇杆和细摇杆的下端与固定架两端铰接;支撑板固定在连杆上,限位板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板构成转动副,卡扣一固定在粗摇杆的顶端,且卡扣一上一体成型的弯折段嵌入一个凹槽内;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上均固定有托盘,横杆二与连杆固定,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中部与横杆二两端铰接;卡板与横杆一构成转动副,卡扣三固定于旋转杆二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实现对旋转杆二的解锁,并带动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转动至各托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还通过双摇杆机构限位装置带动粗摇杆和细摇杆转动,改变并降低插秧机的重心位置。重心位置。重心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左右,其中平原稻田占我国稻田面积的近60%,丘陵稻田占25%左右,山地稻田约占15%,而在丘陵、山地地区中,多使用小型插秧机来种植水稻。
[0003]传统的小型插秧机上位于机架两侧均设有托苗架,而现有的托苗架结构固定、功能单一,且托苗架上的托盘一般为上下平行分布,相邻两托盘间的间距有限,不便于工作人员放置秧盘,且可能会遇到托苗架高度过高的情况,工作人员放置秧盘困难,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丘陵、山地地区中田间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小型插秧机在行驶过程可能会遇到坡度较大的地方,使得小型插秧机在上坡时出现行驶困难的问题,下坡时因自身惯性力的影响,下坡速度过快,行驶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及其工作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包括托苗组件、限位杆和限位杆挡块;所述托苗组件包括托盘、双摇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双摇杆机构限位装置和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固定架、粗摇杆、细摇杆和连杆;所述粗摇杆的下端固定有铰接轴一,铰接轴一与固定架的一端构成转动副,细摇杆的下端与固定架的另一端铰接;粗摇杆和细摇杆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连杆两端铰接。其中,粗摇杆两端铰接中心的连线一和细摇杆两端铰接中心的连线二平行且长度相等。
[0007]所述双摇杆机构限位装置包括支撑板、限位板、拉簧和卡扣一。所述支撑板固定在连杆上;限位板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上开设有间距布置的三个凹槽,限位板上还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支撑板构成转动副,且连接块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把手一;所述拉簧的两端与支撑板和限位板固定,且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卡扣一固定在粗摇杆的顶端,且卡扣一上一体成型的弯折段穿过槽口,并嵌入其中一个凹槽内。
[0008]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横杆一、横杆二、横杆三、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所述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上均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托盘;横杆二一端通过固定轴一与连杆固定,横杆二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轴二;所述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间距设置,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一端均与横杆一铰接,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中部与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分别构成转动副,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另一端均与横杆三铰接;其中,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一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中部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旋转杆一另一端和旋转
杆二的另一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且长度相等。
[0009]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包括固定杆、卡板、把手二、定位杆、卡扣二和卡扣三。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横杆一上,横杆一上还固定有水平设置的铰接轴二,卡板与铰接轴二构成转动副,且铰接轴二上套置有扭簧,扭簧的两端与横杆一和卡板固定;所述把手二固定于卡板上,并位于固定杆的下方,且卡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挡板;定位杆一端与支撑板固定,另一端与固定轴二固定,且定位杆位于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外侧;所述卡扣二固定于定位杆上,卡扣三固定于旋转杆二上。
[0010]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有托苗组件,且限位杆两端与两个托苗组件中的铰接轴一固定,限位杆与限位杆挡块构成转动副,且限位杆上位于限位杆挡块内设有一体成型的限位件。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开口,粗摇杆穿过开口,并通过铰接轴与固定架构成转动副,开口的长度与槽口的长度相等。
[0012]优选地,所述细摇杆通过铰接轴二与连杆铰接。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块通过铰接轴三与支撑板构成转动副。
[0014]优选地,所述托盘上开设有间距布置的两个通槽组,通槽组由间距布置的两个通槽组成,每个通槽内铰接有一个滚子。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的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0016]将两个固定架固定在插秧机的机架两侧,将限位杆挡块固定在插秧机的机架上。初始状态下,各粗摇杆和各细摇杆均处于竖直状态,各卡扣一嵌入相应槽口上位于中部的凹槽内,各旋转杆一和各旋转杆二均处于倾斜状态,且各旋转杆二抵在相应的卡扣二上,各卡板卡住相应卡扣三,各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各旋转杆二锁定,位于同一侧的每组三个托盘处于层叠状态。
[0017]放置秧盘时,工作人员的手握住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的固定杆和把手二,并压动把手二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卡板转动,卡板与卡扣三脱离,扭簧进一步压缩;接着拉动固定杆和把手二向后移动,进而带动横杆一向后移动,横杆一带动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转动,从而带动横杆三向前移动,旋转杆二与卡扣二脱离接触,直至旋转杆一与卡扣二接触,并抵在卡扣二上,松开把手二,扭簧的回复力带动卡板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卡板上一体成型的挡板向上转动,挡板接触并抵在旋转杆二的端部,旋转杆二锁定,松开固定杆,此时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均处于水平状态,横杆一位于横杆二后方,横杆三位于横杆二前方,且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上的托盘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合并在一起;然后将各秧盘一个一个推至位于最外侧的一个托盘上,其中位于后面的秧盘推动前方的秧盘向前移动,直至各托盘上放满秧盘;握住固定杆和把手二,并压动把手二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卡板转动,挡板与旋转杆二的端部脱离接触,扭簧压缩;接着推动固定杆和把手二向前移动,进而带动横杆一向前移动,横杆一带动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转动,从而带动横杆三向后移动,旋转杆一与卡扣二脱离接触,三个托盘分离,直至旋转杆二与卡扣二接触,并抵在卡扣二上,松开把手二,扭簧的回复力带动卡板转动,卡板卡住卡扣三,三个托盘回到初始状态,松开固定杆。
[0018]在插秧机行驶过程中,当插秧机前进上坡或后退下坡时,工作人员双手掰动两侧连接板上一体成型的把手一向外转动,各拉簧拉伸,各卡扣一脱离相应的槽口;接着推动各
把手一向插秧机车头前方移动,进而带动两侧的粗摇杆和细摇杆向插秧机车头前方转动,从而带动同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各托盘和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向插秧机车头前方移动,直至限位杆上一体成型的限位件与限位杆挡块上靠近插秧机车头的前端接触;然后双手掰动两侧的把手一向内转动,各卡扣一上一体成型的弯折段穿过相应的槽口,并嵌入相应槽口上位于前端的凹槽内,此时两侧的粗摇杆和细摇杆均处于倾斜状态,两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重心位置改变至原位置的前下方,插秧机的重心位置改变至原来位置的前下方,各托盘的高度降低。插秧机完成前进上坡或后退下坡后,工作人员双手掰动两侧连接板上一体成型的把手一向外转动,直至各卡扣一脱离相应的槽口,拉动各把手一带动同侧的粗摇杆和细摇杆向插秧机车头后方转动,直至各粗摇杆和各细摇杆回复至初始位置,双手掰动两侧的把手一向内转动,直至各卡扣一回复至初始位置。
[0019]当插秧机后退上坡或前进下坡时,工作人员双手掰动两侧连接板上一体成型的把手一向外转动,各拉簧拉伸,各卡扣一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包括托苗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和限位杆挡块;所述托苗组件包括托盘、双摇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双摇杆机构限位装置和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固定架、粗摇杆、细摇杆和连杆;所述粗摇杆的下端固定有铰接轴一,铰接轴一与固定架的一端构成转动副,细摇杆的下端与固定架的另一端铰接;粗摇杆和细摇杆的上端与水平设置的连杆两端铰接;其中,粗摇杆两端铰接中心的连线一和细摇杆两端铰接中心的连线二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双摇杆机构限位装置包括支撑板、限位板、拉簧和卡扣一;所述支撑板固定在连杆上;限位板上开设有槽口,且槽口上开设有间距布置的三个凹槽,限位板上还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支撑板构成转动副,且连接块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把手一;所述拉簧的两端与支撑板和限位板固定,且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卡扣一固定在粗摇杆的顶端,且卡扣一上一体成型的弯折段穿过槽口,并嵌入其中一个凹槽内;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横杆一、横杆二、横杆三、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所述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上均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托盘;横杆二一端通过固定轴一与连杆固定,横杆二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轴二;所述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间距设置,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一端均与横杆一铰接,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中部与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分别构成转动副,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另一端均与横杆三铰接;其中,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一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中部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旋转杆一另一端和旋转杆二的另一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限位装置包括固定杆、卡板、把手二、定位杆、卡扣二和卡扣三;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横杆一上,横杆一上还固定有水平设置的铰接轴二,卡板与铰接轴二构成转动副,且铰接轴二上套置有扭簧,扭簧的两端与横杆一和卡板固定;所述把手二固定于卡板上,并位于固定杆的下方,且卡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挡板;定位杆一端与支撑板固定,另一端与固定轴二固定,且定位杆位于旋转杆一和旋转杆二的外侧;所述卡扣二固定于定位杆上;卡扣三固定于旋转杆二上;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有托苗组件,且限位杆两端与两个托苗组件中的铰接轴一固定,限位杆与限位杆挡块构成转动副,且限位杆上位于限位杆挡块内设有一体成型的限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开口,粗摇杆穿过开口,并通过铰接轴与固定架构成转动副,开口的长度与槽口的长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摇杆通过铰接轴二与连杆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通过铰接轴三与支撑板构成转动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开设有间距布置的两个通槽组,通槽组由间距布置的两个通槽组成,每个通槽内铰接有一个滚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型插秧机的多功能托苗架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将两个固定架固定在插秧机的机架两侧,将限位杆挡块固定在插秧机的机架上;初始
状态下,各粗摇杆和各细摇杆均处于竖直状态,各卡扣一嵌入相应槽口上位于中部的凹槽内,各旋转杆一和各旋转杆二均处于倾斜状态,且各旋转杆二抵在相应的卡扣二上,各卡板卡住卡扣三,各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各旋转杆二锁定,位于同一侧的每组三个托盘处于层叠状态;放置秧盘时,工作人员的手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民孙良张晨雷俞高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